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转及制造中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转及制造中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转及制造中有关问题判断和处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制造质保工程师考核班济南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毛文邦二OO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一、压力容器制造厂为什么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要想使制造的压力容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保证其产品安全使用,就必须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多种活动、因素进行妥善的组织,对技术、质量和人员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缺陷的产生。

因此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不但是企业身发展、生存的需要,也是安全监察部门对压力容器制造厂必需的要求,同时也使用户对产品制造质量产生信任感。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的原则•根据有关《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及压力容器制造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的情况,建立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

• 1. 压力容器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压力容器生产部门,很难实现产品全过程质控要求,所以“许可条件”要求容器制造单位参照GB/T19000系列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在企业法人领导下,由企业的管理层之一主持下开展工作,并必须能协调从设计、材料、工艺、制造、检验、试验等各质量控制环节。

• 2. 结合容器制造的特点,设置必要的质控系统、质控环节、质控点,各质控系统、质控环节、质控点应明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许可条件”列举了一般压力容器质控系统分为设计、材料、工艺、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理化、总检、压力试验、(设备、计量)。

• 3. 机构与管理标准(程序、制度)(1)组织机构:质量保证体系应有组织机构,每个质控系统、质制环节,质控点应有负责人或责任人,我们有时称为责任工程师或质量师或责任人等。

各质控系统一般不得兼职,特别是相互制约关系者,并有相应专业资格的要求,目的是使负责人真正能够对所负责的系统起质控作用。

在组织机构中,还应明确各负责人隶属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便能明确责任及相互制约关系。

(2)职责或叫岗位责任制•为使质量保证体系中质控系统负责人明确在质控系统中责任和权限,就是把质量保证体系中各系统的质量职能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人员身上,做到各项与质量有关工作事事有人管,有人负责,以防止责任不明确,遇事相互扯皮、推托,就会造成无人负责的局面。

同时也需制定相互协作、沟通关系。

(3)管理标准•它分为管理性和技术性两类。

目的是把影响质量的活动通过文件的形式而规定各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包括做什么事,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见证;在什么时间、地点、以及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工具及标准、表卡等。

• a. 管理性标准•主要是控制各项活动的管理制度、办法和程序。

• b. 技术性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工艺文件、检验和试验规范,大部分与产品制造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的工作标准,但可为通用和专用。

例如:制造工艺卡、检验工艺流转卡及其他工艺卡、卷板通用工艺、焊接通用工艺等。

• c. 支持性表、卡主要包括用于质量管理活动的见证表、卡、记录表等。

例如内部记录、培训考核记录、产品检验、试验记录表卡。

三、质保体系运转的基本要求•1、管理职责的基本要求•(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造单位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并正式颁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形成文件;质量方针应与制造单位的宗旨相适应。

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相一致,应适当量化。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各级人员能够理解质量方针和目标,并贯彻执行。

(2)应编制符合实际要求并和规定的质量方针相一致的程序文件,并有效地实施质量体系及其形成文件的程序。

•(3)分解职责,合理配置资源。

为了落实所确定的质量活动,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确定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分解质量职责,合理配置完成质量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由最高管理者选择并任命管理者代表和各级专业质量控制责任人员(4)应有正在贯彻实施的并能确保产品质量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中产品质量控制点(包括记录审核点、见证点和停止点)应合理设置。

(5)质保手册中手册的修改具有记录规定,手册中的表格应该标准化、文件化。

现行的质量记录表格的内容应能满足相应级别压力容器产品的要求。

企业建立和实施质保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统一认识,落实建立质保体系的工作机构。

企业管理代表的决心和信心来源于对建设质保体系的认识,要明确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和社会的要求,必须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

建设质保体系不但会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将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基于这种认识,企业领导应当就质保体系的建设组织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从事各项具体工作,如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全员培训、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b、确定过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产品特性确定必要的过程,并将每个过程展开为若干活动。

质保体系要求的实现要依靠许多客观需要的质量活动的实施,所以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在确定质保体系过程之后,应将这些过程展开为若干质量活动,以保证每个过程有效。

c、分解职责,合理配置资源。

为了落实所确定的质量活动,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确定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分解质量职责,合理配置完成质量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由最高管理者选择并任命管理者代表和各级专业质量控制责任人员。

D、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文件在质保体系中是一个必需的要素,它有助于产品质量和质量改进的实现,提供适宜的培训,确保重复性和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以及对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

四、质保体系的实施质保体系的组织机构和质量控制系统的设置。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根据质保体系运作的需要,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所展开的各项活动的职责分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人员中去。

也就是说,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质量保体系设置既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必须适应压力容器制造的要求。

形成既适应压力容器制造特点需要又能适应压力容器制造过程质量控制需要的质量保体系。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控制系统,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容器制造全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其内在联系划分为若干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对容器制造全过程质量实行系统控制。

这种质量控制系统通常由若干专业质量控制系统组成,如材料、工艺、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理化试验、设备、计量、检验等等,当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同时具备设计资格时,还必须把设计作为独立的控制系统。

每个专业质量控制系统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责任工程师,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由其实施对压力管道工程项目和重点过程的质量控制。

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人(人员素质和资格)、机(施工机具和设备)、料(材料和半成品)、法(法规、标准规范和质量体系文件)、环(工作环境)五大因素。

对每个控制系统,又可分解为若干控制环节,每个控制环节又可分解为若干个控制点,在各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之间应明确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应绘出“质量控制系统图”,列出“控制点一览表”,内容应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或停止点名称,责任人员职务称号(或代号)、控制点的工作依据、标准和工作见证等。

表图必须内容一致,不互相矛盾。

五、如何评价质保体系运转前面讲述了质保体系运转的基本要求,但为了保证压力容器产品制造的安全质量长久性,只有在保证质保体系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实施质保体系,运用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对质保体系过程进行管理,使为满足制造质量要求所确定的过程处于连续受控状态。

这样才能使过程有效。

1、压力容器制造质保体系正常运转评价的一般原则•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上面所说的“对过程进行管理”,也就是要通过质量控制活动对各个过程的要素,包括输入、输出、活动和资源等进行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制造质量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制造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影响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五个因素。

同时企业管理层还应注意质量控制的动态性,改进与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

•在实施质量控制时,必须严格遵循“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做到的要留有证据”的原则, 也就是对各质控系统、质控环节和质控点都要明确其工作依据、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见证, 压力制造质量质保体系中所设置的各控制点,应是停点必停,检验点必检,无见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见证所要求的检测数据应由检验人员将检测所得的准确数据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要做到字迹清晰,签字完整,日期不漏。

使各质控系统的工作有序进行,以此来度量质量控制的效果及作用。

2、压力容器制造质保体系有效性的主要表现•(1)企业最高管理者对管理者代表有明确的实质性的授权;•(2)管理者代表和各系统责任工程师行使指挥、组织质保体系各系统运转工作的权力时能通畅无阻;•(3)企业质保体系所确定的程序完善,可操作性强;•(4)企业设置的质量控制系统紧紧围绕压力容器制造质量要求,设置了必要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无失控环节和失控点;•(5)各质控环节和质控点均有明确的工作依据、工作程序、工作见证和管理责任人员,实施控制的质量记录和见证资料齐全;•(6)资源条件满足制造要求,制造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7)质保体系文件能做到动态管理,能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随时充实完善。

3、实施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按照质保体系的要求,应具体做好的几项工作•(1)确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配置责任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适当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并任命相关责任人员,以满足压力制造质量控制的要求。

•(2)规定实现压力制造质量必须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明确必须执行的制造验收标准、规范,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或选定制造工艺文件。

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

明确停止点、检验点及其检验方法和责任人员。

•(3)组织设计审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4)实施材料(包括顾客提供的材料)质量控制和设备、计量控制,搞好材料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防止不合格材料、设备和计量器具的非预期使用。

•(5)实施制造工艺过程控制,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并按照质保体系要求进行工序检验及最终检验和试验,作好质量记录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或交付使用。

•(6)对出现的任何不合格进行评审和处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7)在规定的阶段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8)进行制造质量进行回访,对顾客的意见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

重点过程质量控制•(1)上面提到制造质量控制是企业质保体系运行的核心,但企业质保体系的运行不仅仅局限在制造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