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内部审核
1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1.1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举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TSG Z6002-2010 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TSG Z0004-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
求》
《TSG Z0005-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TSG 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TSG R0004-2010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2有关技术标准举例:
《GB150-2011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含第1号修改单)
《JB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GB713-2008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NB/T47008-2010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NB/T47014-2000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5-2000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3本企业(指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下同)编写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1.3.1质量保证手册(含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3.2程序文件;
1.3.3管理规定、工作指导书、质量计划、作业(工艺)文件(如作业/工艺守则、工艺规程、工艺卡、操作规程等);
1.3.4质量记录表卡(如操作记录、检验记录及质量报告等,统称质量记录)
2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内部审核基本知识
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分为外部审核(顾客审核一一所谓第二方审核,认证/注册机构审核一一所谓第三方审核)和内部审核(所谓第一方审核),通常简称外审和内审。
2.1外审的第三方审核:
由经认可的、独立的认证/注册机构对本企业所进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
2.2外审的目的:
2.2.1通过审核,获准认证/注册或许可;
2.3.2为顾客信任并选择合格供方提供质量保证的依据;
2.2.3通过对审核发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提高本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质量信
誉;
2.2.4促进本企业目标的实现和内部管理的改善,并以此效应带动整个市场“供求链”的完善。
2.3外审的重点:
2.3.1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贯彻执行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2.3.2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符合性;
2.3.3质量保证体系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2.3.4顾客反馈的处理及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
2.4外审的第二方审核:
是顾客或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为顾客与本企业之间可能形成的供需关系得到质量方面的保证并给予本企业以信任而实施的审核,这种审核是按照双方约定进行的。
外审的第二方审核方式很少被采用。
2.5内审:
本企业或以本企业的名义对其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审核,即所谓第一方审核。
这个自我审核的过程称为内审。
3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内部审核的实施
3.1内审的基本特点
与外审比较,内审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3.1.1内审的动力和需求来自管理者的认识和支持,最根本来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1.2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以监视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
3.1.3内审致力于发现体系运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和推动内部改进;
3.1.4内审的人员来自于本企业内部,熟悉情况但又可能忽视或轻视某些问题;
3.1.5内审程序通常比外审简单,可简化文件审查、首次会议、末次会议等程序,突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落实改进措施;
3.1.6内审的规范性要求比外审低,注重审核的实际效果、有效性和效率;
3.1.7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内审纠正措施的实施及结果的验证不受严格的时间限制,可以更充分和系统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3.1.8内审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更灵活,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内审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定
纠正措施。
3.2内审的目的
3.2.1证实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有效运行;
322评价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323发现质量保证体系改进机会,为管理评审和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
3.2.4改进内部沟通与协调,提高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对质量文件的理解水平与执行能力;
3.2.5可作为本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符合要求声明的基础,为外审创造良好前提。
3.3内审的重点
3.3.1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情况;
3.3.2质量方针的适宜性、质量目标实施的结果;
3.3.3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可操作性及实施的实际效果;
3.3.4外部审核及顾客反馈意见的落实情况;
3.3.5改进措施(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3.4内审的基本原则
a)实事求是一一以事实为根据,依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做出判断;
b)客观公正一一对事不对人,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和与自己有直接责任关系的事项;
c)有错必纠一一发现不符合,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不符合报告提出的整改要求,责任部门都必须认真制定措
施并实施整改;
d)注重实效一一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集中注意力和时间解决典型问题。
3.5内审的实施
3.5.1内审的依据
a)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规定;
b)质量保证体系各层次文件的规定。
3.5.2内审的主要工作
a)验证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中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情况;
b)验证质量活动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符合性;
c)获取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和质量控制存在
的重大问题;
d)验证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与可操作性;
e)验证质量保证体系过程的可靠性及产品的符合性;
f)观察分析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执行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效率;
g)掌握改进措施(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3.5.3内审实施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a)策划一一编制审核计划并经质保工程师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
b)准备一一成立审核小组、准备审核检查表、受审核部门做准备;
c)实施一一按照审核计划确定的内容、方法及频次进行,审核过程及时记录与反馈信息;
d)结束——归纳和分析信息,编制内审报告;
a)处置一一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发出不符合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督促责任部门实施
整改;
e)改进一一内审报告提出质量保证体系改进措施建议,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信息。
详见《内部审
核程序》。
3.6内审的基本方法
b)编好、用好内审检查表(参见《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内部审核检查总表》,主要从抽查质量记录
表卡入手,结合查阅文件、文件所规定的记录及相关资料,查看现场及实物,从中发现问题。
审
核中不要随意偏离检查表,同时也要注意灵活应用,必要时调整检查表;
c)少讲、多看、多问、多听。
内审中不要作任何咨询式的问答,不要做是与非的裁判,不要重复阐
述;
d)正确选择提问对象并简明扼要提出问题。
封闭式和开启式问题相结合,封闭式问题可以用
是”、
否”、有”、无”等简单回答,开启式问题应得到比较详细的解释或说明;
e)提问与观察、查阅相结合。
提问的同时要观察现场及查阅文件、记录和相关资料,应注意避免埋
头细读文件而少有提问,必要时文件可带回细读;
f)联想与追溯。
如从顾客抱怨产品外表受损,就应联想到产品的包装、运输、交付过程有无问题,
注意观察和尽量想到容易被轻视或忽略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g)突出重点和有一定针对性。
内审采用的是抽样检验的方法,不可能面面俱到。
应当对以往发生过问题、
容易发生问题、有可能发生问题、已经发现问题的现象进行重点检查。
3.7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内部审核员的基本要求
3.7.1内审员的基本条件
内审员的注册不是强制性的,企业可以自己任命内审员。
内审员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a)不低于中专、中技、高中的文化程度;
b)从事技术、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c)接受过内审员培训或再培训,并取得培训考核合格成绩。
3.7.2内审员的基本素质
a)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对待和处理问题;
b)熟悉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熟知质量保证体系各层次文件规定;
c)了解产品基本类型和主要作用、产品制造基本过程和质量控制要点、产品售后服务基本准则
和要求;
d)熟知内审基本程序、方法及要求,具备内审需要的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能监督本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及时发现问题、收集有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f)能针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帮助受审部门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g)注重工作实效和工作效率,重视内审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