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北京的色彩

1、北京的色彩

1、北京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 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教学课时:
1~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正确书写,并能灵活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一、自学探究
1、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哪些句子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特点?
5、根据课文的结构,如何划分段落?每一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6、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 ,“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的色彩在作者
心中有什么特点?
7、课文中与“四季常青” 、“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形成鲜明的
对比的句子是什么?
8、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合作质疑
1、让学生自由想象。

2、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3、课文从秋林和建筑两个方面,描写了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展现了北京
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4、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特点的句子: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5、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1-2 自然段):北京城在“我”的心目中有着色彩单调的印象。

第二段:(3-8 自然段):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
色彩的壮丽和辉煌。

第三段:(9-11 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6、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 ,“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的色彩在作者
心中的特点是“色彩单调” 。

7、课文中与“四季常青” 、“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形成鲜明的
对比的句子是“处处是红色的北京” 。

8、“壮丽而辉煌”这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三、板书设计:
秋林
北京的色彩
(壮丽而辉煌)
建筑
四、课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海洋()的巨杨()的色彩
()的音乐()的音符()的松柏
2、照样子写词语。

深深浅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又惊又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从秋林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对
北京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第
4、 7 自然段,积累语句。

一、自学探究
1、第 4 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1、第 4 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第 4 自然段能分为几层?每层各讲什么意思?
2、第 4 自然的层次划分:
第一层(第 1 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 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
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 5~6 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哪个词语能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3、“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4、哪些词语写出了北京树叶的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4、“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
性和层次性。

5、第 4 自然段的 5、 6 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6.第 5 自然段中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词语: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7.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内容的省略。

9.“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你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10、体会到了北京色彩的“五彩缤纷”。

11、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2、思考:从“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时内心
的喜悦和激动。

14、自读 9~11 段,思考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

(前后照应)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15、9~11 段与第一部分的关系是:前后照应。

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三、合作质疑
1、第 4 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第 4 自然的层次划分:
第一层(第 1 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 2~4 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
“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 5~6 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4、“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
性和层次性。

5、第 4 自然段的 5、 6 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词语: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7.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内容的省略。

8、体会到了北京色彩的“五彩缤纷”。

10、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
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11、9~11 段与第一部分的关系是:前后照应。

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三、总结全文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
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
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
京的色彩”。

四、板书设计
秋林(自然风光)
北京的色彩(总)祖国多彩的生活
(壮丽而辉煌)
(总)建筑(人文景观)
(分)
五、课堂检测
1.找出下面字的形近字,再分别组词语。

绢()赭()砂()()()()
2.给下面的汉字加上相同的偏旁,再组词语。

例:工红(红色)录绿(油绿)分纷(五彩缤纷)
表()退()由()
3.课文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很多,请找出描写红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4.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
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

句子中“黄蝴蝶”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读了课文后,我觉得北京的色彩是 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