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篇案例类型:学科渗透案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篇(初中思品课案例)教学背景(一)理论背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而“文明”对于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都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素质教育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文明行为是中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基本要求。
目前,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意识薄弱,校园内存在着种种与学生形象极不相称的不文明行为。
当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留长指甲,染彩色指甲,男生长头发;没有正确的走姿、坐姿和站相,穿拖鞋、背心进出教室等公共场所;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男女交往不得体,在校园里挽肩搂腰;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等……二、教学思考(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加强对学生灌输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增加思品课授课的生动性和新颖性,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广泛,一个课时把所有内容讲完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其精神,会显得空洞、枯燥,失去教育意义。
结合初三这本书的相关知识点,我决定在平常的授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而这堂课我将在讲解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中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一词。
三、教学准备(一)收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素材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年4月18日在北京启动。
这项公益活动面向全国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通过找寻、发掘、宣传新时期“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展现他们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操。
(二)探寻“感动中国”人物的风采《感动中国》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高洁卓不群的磨刀老人吴锦泉,阳春布德泽的张宝艳--秦艳友夫妇,雄心志四海的女排主教练郎平,春草鹿呦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弦歌感人肠的词作家阎肃,大国良材徐立平,化缘校长莫振高,以及展现天下英雄气的官东,盛德表一乡的买买提江·吾买尔,还有君子抱仁义的王宽。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以及积极作用。
(二)能力目标:增强正确辨别、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培养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意识;培养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用“四有”标准衡量自己。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动画:钱包被偷了播放动画:小偷寄来的信播放动画:两首小诗感动小偷吕先生是一位退休多年的中文系教授,多年来一如既往地为广州市内一家“残疾人文学班”上课。
教师节这天,为学生们授完课后,吕教授乘坐拥挤的公交车回到了位于市内某高校的家。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钱包已“不翼而飞”,他记得,钱包里放有2000多元现金、身份证、老人优待证和两张自己的名片。
“被偷了!”但吕教授完全不知道偷窃发生在出门时还是在回家的公交车上。
一个多月后的10月中旬,学校门卫通知吕教授到大门口取包裹。
拆开包裹的外衣──一张报纸后,里面正是被盗的钱包,财物证件等都在。
可惜的是,门卫只记得送包裹的是个男的,其他的都没有记清楚。
署名“一个没有面目的人”11月10日,吕教授正和两位学生在讨论课题时,又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件。
邮戳显示,信寄自广州南华邮局,寄出日期是11月8日,信封上只写了收信人邮编地址,却没有留下寄信人的任何信息,而且字体“歪歪斜斜”的。
吕教授倍感意外,马上将信拆开,发现里面是一张纤薄的小纸。
纸上写道:“吕先生:我偷了你的钱包,看了你的名片,也听了别人对你送名片的乙(应为‘议’)论,我才知道自己的次(应为‘罪’)恶……”“我(受)生活所迫,受人梭(应为‘唆’,编者注,下同)使,干了一段时间坏事,象(像)一只死老鼠。
”从信中可以看出,期间颇有一番思想碰撞,“一个多月来我都很难受”。
他还表示,“我用了你一百多块钱,以后我会想办法还你,但说不准时间”——署名是“一个没有面目的人”,写信的日期是“10月28日”。
小偷从偷钱包到亲自送还钱包,中间隔了一个多月,从送还钱包到写道歉信用了20天,从写道歉信到将信寄出的间隔已经缩短至10天。
两首小诗感动小偷?吕教授身边有人分析说,可能吕教授本身社会地位较高,小偷担心造成的社会影响太大而被抓。
对此,吕教授并不赞同:“对2000多元他只是用掉100多元,不说我也不知道,就算是普通人捡到也未必不起贪念啊。
”“可能是受了我钱包里那名片的影响吧!”吕教授解释说,他的名片上有两首赞美乘车让座者的诗,其中一首的名字是《朋友:你做得真棒!》。
他认为,就是这两首小诗的内容感动了小偷,让他在心灵上有了“转化”!附:吕教授的赞美诗《朋友:你做得真棒!》你把座位让给他,我要真心把您夸;一夸您的人品好,二夸您有好爸妈;人人都把您来学,神州开遍文明花;文明花啊文明花,开了千家开万家。
是啊!细心的人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悄然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
【新课教学】灿烂的文明之花(板书)一、神州遍开文明花(板书)1.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和政府支持和鼓励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
活动一:精神文明活动大展台出示图片:创建文明城镇活动出示图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出示图片:万村书库活动出示图片:移风易俗出示图片: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出示图片:感动中国人物出示图片:最美孝心少年归纳:教师总结:文明对于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都很重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24字”(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就包含了“文明”一词,所以我们应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一个文明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文明家园。
那么,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产生了哪些重要作用呢?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作用活动二:合作探究二、细微之处见行动(板书)活动一:细心观察阳光总会伴随阴影。
当我们沐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阳光的时候,各种有害的文化细菌和病毒也在伺机传播。
你是否细心观察到我们社会生活中和校园生活中的文化细菌和病毒?请两个调查小组展示调查成果。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出示图片:封建迷信活动出示图片:非法书籍及音像制品出示图片:赌博、沉迷于网络游戏出示图片:校园生活中:“变味贺卡”提问:以上文化细菌和病毒对社会和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略)。
小结:1.在我们身边的不良文化现象(1)社会生活中:出售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
解梦、测名、占卜命运的网站;进行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违规占地修坟和兴建庙宇等。
(2)校园中:崇尚鬼怪、媚俗、暴力等消极文化、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2.不良文化的危害(1)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影响青少年学业进步,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3.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不良文化?相信科学,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需要我们积极参与我们身边的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活动二:献计献策观看动画,思考:如果你是该社区的居民,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该社区居委会主任,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放动画:社区里的不文明现象4.社区(街道或乡村)不仅是我们的居住地,而且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弘扬社会文明的大学校。
洁净而优美、热情而温馨、活跃而向上、富足而安全的社区要靠你我他来共同创造。
活动三:人人参与——共建文明、和谐校园学生讨论:怎样改变学校中的不文明现象和抵制校园中的不良文化的影响?(四人一组,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在课后张贴在教室里。
)【巩固新课】同在一片蓝天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共唱文明之歌,共同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共享精神文明的温暖阳光。
文明之歌泱泱大国,礼仪之邦。
传统美德,值得发扬。
菁菁校园,文明之堂。
礼貌待人,提高素养。
见师长问好,遇来宾致敬。
受人帮助道声谢,他人有求多帮忙。
劳驾,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礼貌用语要熟记,不是客服人员的专利。
全民一起来努力,才能形成好风气。
上下楼勿打勿闹,进出门轻开轻关,打饭自觉排好队,上课自觉关手机,公共场所大家用,公共卫生要保持。
文明不是口头禅,细节决定好与坏。
只需为人想三分,赢得大家七分爱。
文明礼貌关系重大,小至个人大到国家,它能体现素质高低,它能关系国家荣辱。
提倡“八荣八耻”,讲究“文明礼貌”,这才是社会主义新青年!记住:人无语不立,人无礼不彰。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反思:不管是上什么内容的课,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抽象、宽泛的概念,若不以身边实实在在的鲜活实例加以引导论证他们是难以理解的。
作为一名教师,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会全力以赴。
但如果要想真正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整合包括教师、学校和大社会在内的各种资源,这里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一是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教育,首先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情感上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一个社会公民价值理念的要求,通过这种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