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本地教育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本地教育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本地教育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学张海莲
教育的优劣,能决定国家的兴衰。

中国现在能够获得大发展,说明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中国仍然距离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底子差、起步晚,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摘要:农村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使广大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目前,基础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空间,随着校安工程的完成,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渐到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制度措施。

本地区处于偏远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薄弱,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生源逐渐减少,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压到学校,给学校带来较大压力,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留不住等问题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就本地教育教学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要提高贫困地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并在本地区形成广泛共识,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带好头,领好路,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要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树立统筹兼顾的思想,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当前的教育发展,制定长足发展的办学方针,团结和带领广大教师及职工认真学习和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敬业守信、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使教师及职工团结一心、齐抓共管,共同构建自己的和谐校园。

二、教育要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必许有充足的生源。

受择校热的影响,一部分学生选择去城镇就读,给本地教育带来困难,要采取一定措施,保证生源。

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行政干预,城镇通过控制班级数额等手段来保证农村学校的学生数。

农村学校更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本地区的广大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促进贫困的秦安县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学校要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形成让本地区家长满意的教育效果,留住学生。

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教师年龄偏大,要创造机会是老教师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为更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造就一支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使老教师发挥出年轻人的热情和能量,为本地的教育教学发展增添干劲。

针对年轻教师,应优先保证他们的良好的待遇,提供发展的机会,搭建发展的平台,可以通过提高待遇促使他们留下来,进而留得住。

与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传授给师傅新的教学理念,师傅传授给徒弟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年轻教师促进老教师的工作热情,老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共同成为本地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

为了加快本地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借助于现有的校际间协作体,缩小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差距,加强教师双向交流,借助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教师从思想意识到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逐步培养本地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进一步优化内涵发展打下基础。

进一步借助协作体实现资源共享,使城镇的优质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发挥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带动本地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形成适合本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四、有效发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作用。

要确保本地教育教学的发展走在前列,适应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建设新农村的人才,必须树立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

本地的教科研工作相对薄弱,
为此要加大力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激励全体教师及职工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根据本地教育实际,确定规划研究课题,保证全校教职工必须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可以通过区域校级协作体的优质教师资源,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确立指导教师包联制度,监控研究效果,检测研究过程,有效促进本地区教科研有序开展,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以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本地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

五、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办学促进教育发展。

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完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校园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应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绿化、香化的面积,尽最大限度使整个校园绿树成荫、充满花香。

在新建教学楼、宿舍楼走廊内悬挂教育名家和伟人画像、名言警句、学生作品、温馨提示、弟子规等,使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无声的语言。

应在教学楼与宿舍楼间设立文化长廊,设置宣传栏、教学与研究、身心健康、德育、学生特色等栏目,让每一件物品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用文化办学理念认真对每一名学生成长负责,使其健康快乐成长,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体现校园“以人为本”的理念。

六、均衡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当地基础教育整体水平高,基本满足人民教育需求,有部分名校,成为地方教育的旗帜。

但地方教育需要进一步高位均衡,高位走强。

(高位是相对的,是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动态的位置,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故步自封不发展就等于落后,甚至发展缓慢也必然落后。

)教育均衡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在目前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重点中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情况下,要让教育使每个市民受益,政府要进一步发挥教育中的公共责任和主导作用,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要改变乡镇教育的薄弱现状,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要求改变薄弱学校,同时要求义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增加教师福利,使教师职业真正让人羡慕,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出名师、大师。

教师待遇和周边地区相比,和地方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比并不值得自豪,并没有体现教师职业令人羡慕。

七、教学改革要进一步追求减负、高效。

现在的教育管理部门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但应更注重教育的科学化发展,增强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相结合,不能为质量而为所欲为,要严格教育法规,避免恶性竞争。

教育发展的宏观管理不可以走极端,要倡导科学、高效地教学,规范、实效地教育,放眼长远,发挥教育行风监督和督导的作用,坚持制止不正常、不合法的教育现象。

经济发展要完成指标,也要科学发展;教育发展也要有质量指标,更要有科学、和谐的发展方式。

以前倡导素质教育,学生减负,教师增压,今天倡导质量意识,教育行政部门把质量指标分到学校,学校指标分到班级和老师,给老师增压。

现在教育改革总是通过行政手段把所有的压力都加在教师肩上,学生压力大,教师有责任,学生成绩差,教师也有责任。

甚至有所谓的专家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不顾教育实际,好像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超越客观规律性。

教师也是人,不是万能的,学校要创设释放教师压力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团结的工作团队,促进教师工作的科学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

促进教师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八、招生制度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教育要鼓励均衡发展,平等竞争,竞争的成绩应该来自于各学校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不应该在招生制度上划分更多的等级,人为拉大学校间生源的鸿沟,高中等级分得越细,同一层面学校就越少,就越不利于
竞争,也就越不利于发展。

人民群众应该有权选择自己信任的学校,要允许学校在合法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改革,初高中衔接,直接推优招生。

教育应该与社会经济协调共同发展,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学校如何定位,要科学慎重,着眼长远,学校学区的调整要考虑原教学区内学生如何处理,政策不宜经常变化,教育决策的随意性不能太大,要科学,要着眼长远。

撤并学校要关注学生上学的途径和方式,由此引起的社会服务工作究竟应该让学校承担,还是由政府承担,还是社会承担,还是家长承担,值得仔细研究,政府不能推卸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