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主体渗漏水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地铁车站工程的施工条件复杂、难度较大,其中施工的渗漏水一直是大难题,影响着地铁车站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
本文结合地铁车站工程实例,分析了施工中产生渗漏水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总结了治理渗漏水的一些经验,可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渗漏水治理措施堵水效果
当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交通出行问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地铁凭借着安全、舒适、快捷等优势,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应用较多。
我国地铁车站一般采用框架结构,明挖顺作法施工。
在工程实践中,这种地铁车站会产生渗漏水现象,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威胁着地铁车站的运行功能和运行安全。
因此,地铁车站施工必须抓好做好渗漏水的治理工作。
工程概况
以某地铁车站为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地铁车站全长163.7m,标准断面宽17.9m,开挖深度15.8m,基坑内设三道钢支撑。
基坑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与旋喷桩咬合结构。
地质情况:①填土层,埋深0~1.55m;
②新近沉积层主要为粉土、粉细砂、中粗砂、圆砾、砂砾,埋深1.55~8.70m;
③一般第四纪沉积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埋深8.7~19.6m。
地铁车站施工渗漏水原因分析
开挖施工至地面以下7m时,基坑侧壁钻孔桩桩间均出现渗漏水现象,渗漏水在同一平面上呈不连续分布,漏水点大小各异,经采用量筒测算,水量在1.5~52.0m3/h不等。
车站基坑两端头区间隧道与车站接口处洞门四周渗漏水严重。
车站南侧靠近地上河一侧渗漏水较大,北侧临近湖泊一侧漏水明显较大,含泥沙量大。
经勘察研究,现场漏水原因分析:①地下水位高,砂层、卵砾石层透水性好,基坑周边水源补给充足。
②设计时可能考虑到对古建筑的影响,在本站未设降水井,只设有深层减压降水井,减压降水深度为地面以下17.85m,而基坑开挖深度为16.90m,减压井不能对中层的潜水及地表水起到降水作用。
③盾构提前过站造成端头墙围护桩断开,形成不连续的止水帷幕。
④基坑开挖施工主要集中在6月—9月份,正值雨季。
⑤本工程的围护结构为钻孔桩加旋喷桩,先施工钻孔桩,再施工旋喷桩,两次成桩施工造成桩体间存在间隙,且在地下水丰富和不均匀地质条件下,施工的旋喷桩密实度差异较大,同时旋喷桩施工时的提升速度不均易造成水泥浆断层,受水流冲刷,空隙较大时夹带泥土、砂石从漏水点涌出。
地铁车站渗漏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施工中根据渗漏水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大面积漏水、集中性漏水、
较小漏水点或渗水等情况,根据以上渗漏的原因采取不同措施治理渗漏水,堵水施工遵循“堵排结合,以堵为主”的治水原则,同时考虑内外因素,不同漏水情况采取不同治水措施,外部因素以截流为主,内部因素以堵排为主,内外排水措施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治水的目的。
预注浆措施
地面以下7~12m已开挖部分,基坑墙壁出现大面积渗漏水,漏水点普遍集中在桩间,漏水中含泥沙量大,漏水点孔径为5~30cm,漏水量每孔约15~45m3/h。
暂停大面积土方开挖,对该砂卵石地层实施超前注浆堵水方案:
(1)对已开挖的工作面喷射混凝土封闭,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采用风钻在桩间打孔,注浆管的布设间距为横向1.2m,竖向1.5m,孔径为φ40,注浆管为φ32,壁厚δ=3.25mm的钢花管,漏浆孔在钢管前端1.5m设置,间距为15cm,孔径为8mm,梅花形布置,管头制成锥形,注浆管从钻孔桩与旋喷桩之间斜向打入,打设深度应穿过旋喷桩,插入注浆管分1.5m和2.5m两种,长管作为深层预注浆,短管为二次补偿注浆,插入角度为水平向下15°,注浆管外漏15~20cm。
(2)注浆设备采用KBY50/70型双液注浆机,注浆连接管路为φ30的橡胶软管。
(3)先注入1︰0.8~1︰1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1~0.3MPa,注浆过程中因回填的浆液与土体间隙饱和产生较大压力,当压力达到0.3MPa时,停止注水泥浆,二次补偿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经现场原状土注浆试验确定配合比:水泥采用P。
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模数2.2~2.8,浓度不低于35Be,同时加入缓凝剂NaH2PO4,掺量≤3%,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1,凝结时间控制在8~10min。
二次补偿注浆压力为0.3~0.6MPa,注浆时要注意观察压力和流量变化,压力逐渐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时,再稳3分钟,可结束本孔注浆。
二次补偿注浆在旋喷桩与钻孔桩外层形成压密注浆区,起到加强止水的作用。
根据地质情况每2m作为一个注浆层,每一个开挖循环进行一次预注浆施工。
预注浆堵水后再采用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逐层开挖,同时掌握渗漏水情况并采取必要堵水措施。
2、集中堵水措施
(1)基坑侧壁集中堵水处理
漏水情况:预注浆之后进行基坑开挖,桩间仍有渗漏水,原因是周边有潜水,水位分布在开挖面以上约1.5m,用压力仪器测试水压在0.03~0.07MPa之间,
这种漏水情况较为集中,在距离湖泊较近的地方漏水明显较大,以点状分布为主,集中性漏水还集中在地下12~15m,经统计,漏点分布范围为每100m2约有15个点,漏水量每孔约为5.5~25.0m3/h。
堵水措施:堵水施工时有针对性地先在原漏水点处采用YT-28风钻打孔预埋注浆管,四周用水泥砂浆封堵,拌合砂浆时加适量速凝剂加快凝固时间。
漏水孔径>150mm的先采用草袋堵塞,再用砂浆封堵,插入注浆管角度为水平向下15°,外侧露出管头20~30cm(该注浆管的作用是一方面排水,另一方面方便注浆管的连接)。
将桩间水通过注浆管引流出来,然后对基坑侧壁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喷射混凝土时注意防止堵塞注浆管,在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注浆施工,浆液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材料选用、配合比、注浆压力同上。
(2)区间洞口处集中堵水
漏水情况:基坑端头墙洞口处桩体断开,形成不连续止水帷幕,洞口周边漏水严重。
堵水措施:在洞口外轮廓环向打设两排小导管,第一排导管距离洞口外轮廓200mm,一、二层小导管间距为300mm,导管环向间距为1000mm。
注浆材料选用1︰1的水泥浆与水玻璃配合成1︰1(体积比)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扩散半径为0.25m。
管片下部采用钢格栅+网片+连接钢筋+小导管注浆联合支护。
注浆顺序为先内侧后外侧,同一层环向注浆管采用间隔注浆。
较小漏水点及渗水堵漏措施
较小漏水点及渗水对施工影响不大,但也应该在施工时加以处理,防止以少积多,这种渗漏水主要在地下15.00~16.85m这一区域,漏水量每处约0.3~3.0m3/h。
施工时先用水对漏水点进行清洗,再用速凝型水不漏粉剂封堵漏水点和渗水面。
水不漏粉剂与水按照1︰0.3配制并搅拌均匀,调制好的配料凝固时间约为3min,漏水点堵漏时将配料揉成团状,填塞漏点并将表面抹平压实封闭,渗水面堵水时用抹子均匀地涂抹一层配料,厚度为2~4mm,反复碾压整平,直到不再有渗水为止,如第一层不能达到堵漏效果时再涂抹第二层。
4、引、排水措施
漏水情况:该站基坑四周水源相通,通过预注浆堵水和集中堵水后,大面积漏水基本得到解决,局部有压水无法根除,具体为每100m2有5~8个漏水点,分布在基底以上6m范围。
引排措施:①在开挖至底层(深度为16.85m)时,土层为黏土,上部渗漏水与黏土形成泥浆,影响施工,为保证基坑大面积无水作业,在基坑四周开挖一条断面为30cm(宽)×20cm(深)的盲沟,每隔40~50m设一集水坑,盲沟沿东西走向设
3‰的下坡,盲沟和集水坑内铺满透水性良好的碎石,同时在盲沟内埋置一根φ80的排水盲管,确保排水畅通,水流通过盲沟排至坑内集水坑,再使用抽水机或泥浆泵集中排出基坑外。
②侧壁漏水点通过在基坑侧壁开孔插入塑料软管引流,管外壁空隙用水不漏封堵,塑料软管直径为10mm,有压水流通过塑料软管排至两侧排水盲沟。
③为防止基坑侧壁渗漏水流入基坑内,在侧壁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并将引水软管连同塑料薄膜埋放至盲沟内,侧壁有流水时可通过水管或沿塑料薄膜流入排水盲沟,再排除基坑外,达到引、排水的效果。
5、截流措施
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在靠近基坑北侧的湖泊沿岸内侧铺设塑料隔水膜,再用装满黏土的编织袋堆码压实,周边用砂浆封口,防止湖水渗入基坑,起到截流的作用。
四、堵漏施工经验
1)明挖基坑在围护结构和初支面进行背后注浆难度大,原因是围护结构和初支混凝土未完全封闭,而注浆施工必须在密闭条件下才能达到彻底堵漏的效果,此种情况下堵漏施工应反复进行,化大面积为小面积,化分散为集中,堵排结合,采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治水的目的。
2)本工程堵漏水采用打设注浆管,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技术难度小,操作简便,成本低。
3)堵水施工时必须详细了解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地下水源分布情况,管线情况及其它建(构)筑物等,做到以防为主,堵水施工时要强调重点,如区间洞门、距离水源近的部位要作为重要堵漏区。
结束语:
总之,渗漏水问题是困扰着地铁车站工程施工人员的难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以预防为主。
一旦发生渗漏水问题,必须详细了解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地下水源分布情况,管线情况及其它建(构)筑物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的防渗漏水能力。
这样才能提高地铁车站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萌周小凤郑必杰,浅析地铁车站漏水问题原因及防水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16
[2] 潘佩君谢铭祥王志虹杨仲坡蔡永元, 杭州地铁红普路站防水措施及渗漏水治理[J].煤炭工程,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