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渗漏水治理
⑵止水带接头未搓成斜坡,并粘 结搭接;
⑶变形缝两侧钢筋较密,混凝土 浇筑时振捣不密实;
⑷附属变形缝与主体之间后浇带 未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导致新旧混 凝土结构不均匀沉降。
诱导缝渗漏水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变形缝、诱导缝 后期改进
渗漏水现象容易反复,为做好渗 漏水综合治理,设置多道防线,降低 后期渗漏水处理风险,于诱导缝、车 站附属与主体结构相接处施工缝设置 接水盒。
诱导缝接水盒安装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侧墙裂缝
⑴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 不同导致混凝土变形不同而引起干缩 裂缝。
⑵从 合 肥 2号 线 10标 蜀 峰 路 和 振 兴路侧墙裂缝所在区域的施工时段均 在夏季高温天气且侧墙采用大钢模施 工工艺,养护困难,温度的影响加剧 了砼的干缩,形成有规律的干缩裂缝。
⑶渗漏水治理方式:先排后堵、大漏变小漏、线漏变点漏、片漏变孔漏,使大面积渗漏水 汇集一点或几点,最后集中封堵;
⑷防水堵漏的同时,应把永久防水和补强加固统一考虑; ⑸在渗漏水治理中使用的防水堵漏材料:注浆材料、堵漏材料、封面封槽满足防水可靠、 施工易做,材料耐久,经济适用、环保。应符合设计和材料规程要求,采用经过检测和鉴定, 并经实践检验、质量可靠的材料。
地铁明挖车站渗漏水治理 交流汇报
2019年11月
一
防水设计原则及要点
二
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
三
渗漏水综合治理
四
总结
地铁车站渗漏水治理交流汇报
一
防水设计原则及要点
防水设计原则及要点
一、防水设计原则及要点
遵 循 “以 防 为 主 , 刚 柔 结 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 合治理”的原则。确立钢筋混 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 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 制结构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提 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施工 缝、变形缝(包括诱导缝)、 车站与附属连接部位等细部构 造等为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 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
施工缝细部防水构造处理不当引起的渗漏
水平施工缝渗漏水
环向施工缝渗漏水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施工缝
⑴施工缝凿毛不彻底,清理不干净,特别是侧墙水平施工缝,钢筋多,加之止水钢板阻挡, 泥浆、浮渣等清理不到位;
施工缝内泥水清理不干净
施工缝凿毛不到位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施工缝
⑵由于止水带固定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造成止水带扭曲、不居中; ⑶止水带接头焊接不严密,特别钢板止水带与钢边止水带连接;
采用结构自防水和外包柔性防水层相结合的 防水方式。适应结构变形,隔离地下水对混 凝土的侵蚀,增加结构防水性和耐久性。
除混凝土自防水为主外,应辅以柔性防水层, 达到互补的作用。细部构造设多道防水措施, 实现整体工程防水的不渗、不漏。
一、防水设计原则及要点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合肥地铁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 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强、中 等风化带中,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弱,基岩裂 隙水总体贫乏不发育。全包防水是有效的防 水防腐措施。
侧墙砼干缩裂缝引起的渗漏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侧墙裂缝 后期改进
高温天气勤洒水养 护,侧墙保持湿润
喷洒混凝土 专用养护剂
三
渗漏水综合治理
渗漏水综合治理
三、渗漏水综合治理
根据渗漏水部位及性质,结构渗漏水治理情况分为以下几类:
1 大面积结构侧墙干缩裂缝渗漏水治理 2 结构缝(纵、环)渗漏水治理
一、防水设计原则及要点
以防为主
主要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首先保证混凝土 结构的自防水能力。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技术 措施,保证混凝土到达规定的密实性、抗渗 性、抗裂性、防腐性和耐久性能。
加强结构诱导缝、施工缝车站与附属连接部 位等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
一、防水设计原则及要点
刚柔结合
多道防线
3 点渗治理
三、渗漏水综合治理—治理原则
⑴根据渗漏部位和渗漏大小,在认真分析结构漏水的原因后,采用注浆堵漏和封缝封面防 水相结合、排堵相结、防堵为主(排是指排除结构内的水),采用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 治理;
⑵在治理渗漏水过程中,不得破坏原结构,尤其不得大面积凿除混凝土和凿深槽,不得裸 露钢筋;
地下工程防水是一项技术性强、部门多、涉 及面广的综合性工程,因之要求结构与防水 相结合,结构自防水与外包防水相结合,结 构防水与细部构造防水并重,施工、设计等 相协调,同时做好其他辅助措施。
二
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
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 地下车站渗漏水主要部位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施工缝
三、渗漏水综合治理—大面积渗漏水治理
1、工艺流程:钻注浆孔→嵌入注浆管→注浆(1:1水泥浆)→封闭注浆管→基面处理。
选择孔位、成孔 封闭注浆孔来自嵌入注浆管 注浆三、渗漏水综合治理—大面积渗漏水治理
⑴注浆管埋设 ①采用电镐将加工好的注浆管顶入地层,注浆管外露10-20cm。 ②注浆管布设后,采用棉纱+速凝水泥砂浆将注浆管周围封填,以避免注浆施工中产生返 浆。 ⑵注浆:注浆按照“从下到上”的原则,先施工底板,再施工侧墙。注浆时在遵循先稀后 浓的原则下,分级逐段提高注浆压力。注浆时遇到窜浆或少量跑浆,则注浆间隔加大。 每次注浆结束后,将止浆阀关闭,旋下管路与另一根注浆管连结继续注浆。待浆液凝固后 再旋下闸阀,并清洗干净闸阀以利回收。 注浆过程中,专人记录注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压力、速度,保证注浆效果。 注浆完成3~5天后,仍有渗水者进行补注,直至达到止水效果。 ⑶注浆完成后,即可去除止注浆管,再将注浆孔洞以封口胶填补。
三、渗漏水综合治理—结构缝渗漏水治理
⑴剔槽: 沿结构缝两侧开凿出宽3cm的 沟槽,清理表面,并用清水冲刷干净。 沿结构缝进行钻孔,预埋注浆导管。 ⑵沿结构缝每隔25cm~30cm两侧钻斜 孔 , 并 安 装 止 水 针 头 , 钻 孔 深 5cm~ 10cm。止水针头安设完毕后压注浆液, 注浆顺序是从周边无水区向中间渗水部 位推进,注浆压力0.4MPa~1MPa。注 浆完成后,割掉管嘴,并进行表面打磨 治理,涂抹环氧砂浆封孔。
纵、环止水带连接不密贴
止水带接头焊接不严密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施工缝 后期改进
钢板止水带刚性定位、连接满焊
纵环向施工缝凿毛面积不小于75%,满足要求
施工缝无渗漏
施工缝渗漏控制 关键在于过程细 节管理(砼凿毛、 止水带安装等)
二、渗漏水具体案例及防渗措施—变形缝、诱导缝
⑴埋入式止水带及背贴式止水带 在浇筑混凝土时被挤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