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题文】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杜牧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注】①中朝:朝廷。

②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

③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

④借与:即借绯。

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

B. 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

C. 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

D. 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

2.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朱绂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朱绂”是以系印章的丝带来代指官职,而“久”则说明身处该官职的时间之长,“借与”则暗示官职不高,为官时间之久与官位之低形成反差,这里要表达的是对为官已久却未得重用的痛心。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题前,首先要根据题干的提问明确提问的方式,如本题问的是“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局部来考查情感,然后要理解这后两联的意思,再结合全篇以及注释来分析其中的情感。

颈联“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意思是要知道仕途是难以轻易进入,(我仕途不顺)难道是朝廷的大门没有打开吗?表面看来诗人认为朝廷的大门大开,而自己却仕途难进,实际上却是借这样的反嘲来表达自己不得重用的抑郁和不满;尾联“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意思是朝廷上有很多官员都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们能够身在高位一定是身怀其材,表面看来是夸赞友人的才华,而实际上借写友人的得志来展示自己的不得志,借以表露自己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不满。

【答案】1. C2. 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

颈联说朝廷对天下打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

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都在朝廷做了大官。

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材,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

【题文】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4.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6分)【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错误,“当时物议朱云小”中“朱云小”指的是象征皇帝威望的“赤云”为之变小。

并无“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之意。

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体悟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本题需要先大出尾联的含义,再分析诗人写作此联的用意。

尾联“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意思是:我看这个阳城驿的名字不要轻易便改了,留着它,使得凡是到长安做京官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念到阳城大夫的风节,而警惕自己不要贪污腐化呵!诗人直言“阳城驿”不该改名,是对指斥奸佞、犯颜直谏的“阳城”的肯定和赞美,诗人希望朝天者能像阳城一样刚正不阿,保持清贫人格。

【答案】3. C4. 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诗歌赏析:唐代诗人杜牧《商山富水驿》贪污腐化,自古皆然,深层积累。

偶读(唐)杜牧的七律《商山富水驿》,他对晚唐腐败政治的抨击,激昂沉痛,似乎是为了今天的反腐败留下的遗训。

诗曰: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盃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商山在陕西商县之东,有驿舍,原名“阳城驿”,因和罢官后隐居中条山的谏议大夫阳城同名,后人为了尊敬阳城,避免犯他的名讳,而改为富水驿。

但是,杜牧觉得阳城是一位清廉正直,反对贪腐的谏官,应该保留阳城驿的原名。

因此,题下这首诗:“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唐德宗既封阳城为谏议大夫,阳城忠于职守,向德宗检举奸臣裴延龄的奸恶,颟顸的德宗怒把耿直的忠臣视为“戆夫”,不是“贤者”(这也是所有昏君的通病),藉故加罪于阳城,贬他到湖南偏僻的小城道州当刺史。

故曰:终须南去吊湘川(有凭吊屈原的意思)。

朱云为汉成帝时谏官。

大臣张禹极其谗佞,朱云疾恶如仇,吁请成帝授予尚方宝剑去砍取张禹的头,这里藉朱云来比阳城;这一句,还有一层双关的意思,当诤臣和老百姓对朝廷的“物议”直干霄汉,使得象征皇帝威望的“赤云”为之变小的时候,在后人心目中,忠臣的声誉反而像白日悬空那样辉煌。

对于奸邪谗佞的人,阳城都要当面给他吐口水,而他自己却是清贫如水,老是拖欠着人家的酒钱。

我看这个阳城驿的名字不要轻易便改了,留着它,使得凡是到长安做京官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念到阳城大夫的风节,而警惕自己不要贪污腐化呵!【题文】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雁杜牧①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③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④。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

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

②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③长门:汉宫殿名。

④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

“虏弦开”运用借代手法,用胡骑挽弓射猎代指其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B. 颔联承首联写孤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

“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突显孤雁之失群离散,形单影只。

C. 颈联写诗人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

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D. 这首诗中的“早雁”与杜牧《赤壁》中的“折戟”一样,都是触发作者思绪的意象,但这首诗婉曲细腻,与《赤壁》豪宕俊爽的风格并不相同。

6.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5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项,“借代”错误,应是双关。

故选A。

【6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分析手法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从抒情方式看,诗歌借早雁,写黎民之苦,运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物象的特征和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写早雁“惊飞四散哀”“孤影过”“数声来”表达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恶;通过“胡骑纷纷在”表达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自姓苦难的不满;通过“一一回”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

【答案】5. A6. ①象征(托物言志),以惊飞四散的早雁象征流离失所的人民,②作者借四散惊飞欲归不得的早雁表达了对饱受骚扰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归的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

③诗人以汉言唐,借“孤影数声来,胡骑纷纷在”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自姓苦难的不满,表达对肆意南侵、惊散早雁、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憎,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

【题文】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 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的旷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