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
答案
应勿缓表示一种怎样的态度?恭敬心
“孝”字体现在什么字上?敬
父母的含义?父母、老师、长辈、一切众生 “呼”有几层含义?两层,声音的呼唤、心里的呼唤(王希海) 视频:你长大后养不养我?
基础知识
父母命,行勿懒
【注释】命,差使、命令。
【句意】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以拖延或推辞偷懒。
孔 夫 子
“入则孝”的“入”是在家的意思,我们在家要懂得 孝顺父母。“入”也可理解为学习圣贤教育的入手处。
抢答题,看看我们对于经典了解程度
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相应的《弟子规》
的语句: 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 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父母对我们的
爱……
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概述】这一段告诉我们平日应该如何应对父母的呼唤、教令及训诫等言语 信息。
我们齐读:《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冬则温 夏则凊 事虽小 勿擅为 亲所好 力为具 父母命 行勿懒 晨则省 昏则定 苟擅为 子道亏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教 出必告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一种态度。
对待父母责备、批评,我们都是要欢欢喜喜的接受,这是孝心的体现。
父母他的责备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爱心,真正了解了父母对我 们这种爱心,对父母的责备我们就能够顺承。
父母说对了要赶紧我们要改过,假如父母说错了,我们心里明白, 也不必跟父母顶嘴,明白之后对于父母的这种意见我们要记在心里, 没有这种过失要注意防范,怎么可以说父母对我们的责备我们心里 不满、不服甚至会产生怨恨呢?
打手机或留纸条。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亲,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 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了德行?还是助长了傲气呢?
力行效果
有的时候,虽然我们听了父母的话,但是行动拖拉,态度不好,跟父母谈
条件,没有保持一颗恭敬心,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态度。
应该回答:“好的,我马上去做。” 做完之后,再问一次:“请问还有事吗?” 设置场景互动
基础知识
父母责,须顺承
【注释】责,责备、惩处。顺承,顺从接受。
《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母亲对我说:“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
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昆 士 兰 大 学 是 澳 洲 八 大 名 校 之 一 。
基础知识
父母呼,应勿缓
【注释】呼,呼唤。应,yì ng,应声、回答。勿,不可以。缓,迟缓。
【句意】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可以慢吞吞地回应。
问答环节
应勿缓表示一种怎样的态度?
“孝”字体现在什么字上?
父母的含义? “呼”有几层含义?
视频
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 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 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 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 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 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 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 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 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 做到的。
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
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应的《弟子规》的语 句: 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 后。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 才可以离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人生必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虚心去接受,避免走弯路,如果对 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往往会吃亏。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父母是真心爱儿女的,我们能够听父母的话,那就叫有
福
了。
反省
我们自己是否把父母、老师教诲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玩具放在第一位?动
画片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我们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是增长
的人、事、物呢? 请举例子说明。
孝顺父母,要学习古圣先贤大孝,不是只孝顺一家一母, 要把心量扩大,孝顺身边的人、事、物,比如:懂得谦让、 尊重、和气、关爱、包容,笑容、守规矩、懂礼貌、乐于
助人、放下自己的利益,愿意为他人着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江夏黄香 天下无双
孝 廉
做官的人,他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国家推荐栋梁之材,推荐人
才的两个标准一个叫做孝,一个叫做廉,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他一定会
忠诚于国家。他能够廉洁,他就不会贪污,他能够奉公守法,他能够做官 做到刚正廉明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使一家人和乐融融。
讲授的经典
《明道德、知荣辱》 《幸福成功的根基》 《青年应有的美德》
《和谐之道,以孝贯通》
《百善孝为先》
《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
《为什么要学习因果教育》 《论语》 《孝经研习报告》……
他为什么会学业有成?
孝 顺 父 母 学 业 有 成
1999 年,二十六岁。穿着博士服,手捧着毕业证书,和 母亲合影。
冬则温,夏则凊
【注释】温,温暖;凊,qì ng,凉爽。 【句意】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
我们要懂得
这一句话的意思在字面上解就是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在冬 天要给父母温暖床被,好让父母晚间休息的时候比较暖和;在夏天的时候 天气炎热,儿女应该给父母扇扇凉,让父母也能够舒舒服服的休息。这些 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处处都表现出一个孝子的那种纯孝之心。对父母 的爱护、对父母的关怀,久久能养成了习惯的这个心地就变得非常的善良。 当这个心、纯善的心养成以后,他不管做什么事,待人、处事、接物都有 那种温、良、恭、俭、让的态度,他做事都是为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求名 求利,这种人也就自然得到大家的尊敬、爱戴。 听歌曲《孝敬父母》
定。
周朝为什么能享国八百年?
出必告,反必面
【注释】出,外出。告,gù,拜见告求。反,回家。面,面见。
【句意】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里,回家后要先面见父母。
我们要懂得
如果心里面把父母忘了,这很可能这些细节他也就忽 略了,出门他就会忘记跟父母打招呼,父母也不知道 他上哪儿了,等了很久也没有音信,在家里非常担忧, 回到家里也不吭一声,可能回到房间里就关上门来, 父母都不知道你回来,等你一出来反而把父母吓一跳。 所以这一句话我们要体会的它主要就是告诉我们对父 母要常常记在心、常常有一颗安慰父母、让父母安心 的这个意念。
1、心要很恭敬
2、耳朵要认真听
3、听明白后,要赶紧去做 4、没有听懂,要再次谦虚请教 应该回答:“好的,您放心吧,我记住了,我一定听话。” 而不是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或者表面答应,心里毫不在乎。
重点内容,我们齐读
父母对我的责备,我们要能够忍受、能够好好的反省自己、承认错误,有
弟子规
这 是 圣 贤 对 我 们 说 的 话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写成的 生活规范典籍。每一个人能了解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个人的 修身会得到进步,家庭幸福美满,社会也能越来越和谐。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 》“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 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 、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 ”,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学 《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 。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 ,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 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赵简子立储,其子赵襄子谨遵夫命
钟茂森博士 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 1995年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9年获该校金融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 斯州州立大学任教四年; 2003年昆士兰大学商学院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获 得该校终身聘用。2007年辞职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