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状液和胶体
粗粒分散系 粗粒子 (乳状液、 悬浮液)
11.1 乳状液
乳状液(emulsion)是一种液体的液滴分散在另一种 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11.1.1 表面张力
单位表面上的表面分 子比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 多出的部分能量,称为比 表面能,单位J/m2 ; 物理学也称表面张力, 单位N/m;符号 。
胶体按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简称:溶胶,如Fe(OH)3溶胶) •亲液溶胶(又称: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分子溶胶,如明胶等)
表11-1 分散系按分散相离子大小不同的分类
分散相 分散系统类 分散相 粒子直 型 粒子的 径/nm 组成
<1nm 真溶液 低分子 或离子
一般性质
实例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分散 相粒子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和 半透膜;形成真溶液
亲脂性端
亲水性端
简图
图11-2 表面活性物质示意图
11.1.3 乳状液
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乳化剂,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水包油型乳状液
油包水型乳状液
图11-3是两种乳状液的示意图
11.2、溶 胶 的 性 质
溶胶的基本特性:
1. 高度分散性:
粒子的大小在10 9 ~ 10 7m 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 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 2. 不均匀(多相性): 胶粒与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的物理分界面,所以溶胶是一种
2)分散相粒子 入射光波长(r ) 主要发生光的散射; 散射:光波绕过粒子向各方向传播——产生乳光(散射 光)。 — 这属于溶胶体系。 大分子横截面直径很小,主要发生透射,散射光微弱,无丁 达尔现象 3)分散相粒子 入射光波长 ( r ) 主要发生光的透射,散射很微弱。 — 这属于真溶液或纯 液体体系。
氯化钠,氢氧 化钠,葡萄糖 等水溶液
1~100n 溶胶 m 胶 体 分 散 系 高分子 溶液 >100n m
胶粒 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氢氧化铁、硫 (分子、 分散相粒子扩散慢、能透过滤 化砷、碘化银 离子、 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及金、银、硫 等单质溶胶 原子的 聚集体) 高分子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分散 相粒子扩散慢、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半透膜;形成溶液 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分散相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和半 透膜 蛋白质、核酸 等水溶液,橡 胶的苯溶液 乳汁、泥浆等
Tyndall现象 是判别溶胶与其它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
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胶粒的不规则运动导致:扩散、渗透压、外力场中
的定向运动等动力性质。
(1)布朗运动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Brown发现,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悬 浮在液面(水)上的花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人们发现溶胶也具有这种无规则运动。 ※实验证明:粒子越小,温度越高,介质黏度越小,布朗运动 越剧烈;
分子在表面和内部受力情况
从量纲上来看:N· m/m2= N/m(牛顿/米),所以比表面 能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张力,但二者的物理意义不同 。 表面张力理解为作用于液体表面每单位长度上的力。液体收 缩表面的倾向常以表面张力来量度。
系统表面自由能和表面积 的关系可表示为 :
dG表 dA
式中:
气 液
• 通电后,粘土粒子朝正极方向运动。其他实
3 溶胶的电学性质
电 泳:在外加 电场 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介 质 中 定向移 动 的 现 象叫 电 泳。
(2)扩散
※当溶胶存在浓度差时,胶粒自发地由浓度大的区域
向浓度小的区域迁移,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高浓度
扩散
低浓度
※ 在生物体内,扩散是物质的输送或物质的分子、离
子透过细胞膜的一种动力。
水泵最高能将水送到10.33米的相对高度, 而扩散可以将水送到 40 米或更高处。
(3)沉降
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
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
把一种或几种物 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 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 称为分散相 (dispersed phase), 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 介质(dispersing medium)。例源自:云,牛奶,珍珠分散体系分类
•小分子(离子)分散系 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为: •粗分散系 •液溶胶 胶体分散系 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固溶胶 •气溶胶
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 度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 等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
粒子的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
的梯度,如图所示。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一、电动现象 溶胶粒子的运动与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1.电动现象的发现:电泳
1803年,俄国的 Peǔcc 实验 (如图):
验也证明一些悬浮粒子也有这种在电场中作 定向运动的现象。
超微不均匀相(尽管用肉眼看是均匀的);
3. 聚结不稳定性:
界面能大,胶粒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相互聚结成较大颗粒而
聚沉的趋势。
11.2.1 溶胶的性质(由基本特性引起的)
1、溶胶的光学性质 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溶胶的电学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溶胶具有丰富多彩的光学性质,这与其对光的
散射和吸收有关。也是溶胶的高度分散性及多 相不均匀性特点的反映。
←→ ↑ ↓ ← → ↓
表面
G表 为系统的表面自由能,A为系统的表面积,
为表面张力。
要降低表面能,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缩小物体的表面积; 二是降低表面张力或是两者都减小。
11.1.2 表面活性剂
向水中加入表面张力比水小的物质,该物质在表 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叫做正 吸附。 能产生正吸附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surface active agent)。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水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是:
本节着重讨论胶体的光散射,可以得到质点的
分子量、体积大小等信息。光散射方法已成为 研究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的有力工具。
1. 溶胶的光学性质
1869 年,Tyndall 发现: 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则从侧面可以看到一个乳
光柱(即明显的光的路径),这就是 Tyndall 效应;
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有三种情况: 1)分散相粒子 > 入射光波长(r ) 主要发生光的反射,体系呈现混浊(不同于乳光柱,柔和 的发光体) — 这属于粗分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