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化学》胶体和乳状液

《基础化学》胶体和乳状液

➢ 二、凝胶
在一定条件下,使高分子或溶胶粒子相互聚合连 接的线形或分枝结构相互交联,形成立体空间 网状结构,溶剂小分子充满在网状结构的空隙 中,失去流动性而成为半固体状的凝胶(gel)。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1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 一、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张力
在恒温恒压下,沿着液体表面作用于单位长度 表面上的该种作用力,称为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用σ/ N·m-1表示。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多相系统表面张力越大,系 统越不稳定,有自发降低表面张力的趋势。
均一性 稳定性 通透性 扩散速度 粘度 外加电解质离 子的影响
单相系统 稳定系统 不能透过半透膜 慢 大 不敏感,但加入大量电解质离子会脱水合膜 造成盐析
多相系统 亚稳定系统 不能透过半透膜 较慢 小 敏感,加入少量电解质反离子会抵消胶粒电 荷而聚沉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0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4
第一节 溶胶
➢ 当分散粒子的大小和光的波长接近或略小时, 如溶胶粒径在1~100nm之间,光波被分散粒子 散射,因此可从垂直方向观察到散射光带来自➢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溶胶粒子时刻处于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因而表 现出扩散、渗透、沉降等与溶胶粒子大小及形 状等属性相关的运动特性,称为动力学性质。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8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乳状液的类型有两类,油分散在介质水中形成水 包油型(O/W)乳状液;水分散在油介质中形成 的油包水型(W/O)乳状液(如图5-11)。
图5-11 两种不同类型 乳状液示意图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9
[(AgI)m·nI-·(n-x)K+]x-·x K+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12
返回
第一节 溶胶
➢ 除胶核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外,胶核表面分子的 解离也可造成胶粒带电。例如
硅酸(SiO2·H2O, 即H2SiO3)溶胶的表面 解离为SiO32-和H+
H2SiO3 HSiO3-
HSiO3-+H+ SiO32- +H+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5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 (三)胶束 在水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即被吸附在水相 表面定向排列成薄膜。但当逐步增大表面活性 剂的浓度,在水相表面膜形成的同时,表面活 性剂逐步相互聚集,把疏水基团靠拢在一起, 形成疏水基团向内、亲水基团伸向水相的缔合 体,称为胶束(micelle)(如图5-10)。
溶液
小分子或离子
均相、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扩散 快
NaCl水溶液、乙醇水溶液等
溶胶
胶粒(分子、离子、原子聚 集体)
非均相、亚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 扩散较慢
Fe(OH)3 、 As2S3 溶 胶 及 Au 、 S 等 单 质溶胶等
10-9 m ~10-7 m
胶体分 散系
高分子溶 液
高分子
均相、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扩散 慢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5
第一节 溶胶
➢ 1. 布朗运动 因为介质分子不断碰撞这些 粒子,碰撞的合力不断改变 其运动方向和位置,成为无 规则的运动(如图5-2)。
图5-2 布朗运动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6
第一节 溶胶
➢ 2 扩散和沉降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亚稳定系统。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15
第一节 溶胶
➢ (三)溶胶的聚沉 胶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导致沉 淀的现象称为聚沉(coagulation)。 ❖ 不同的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不同 叔尔采-哈迪(Schulze Hardy)经验规则表明,电 荷相同的反离子,聚沉能力几乎相等;而反离 子的电荷越高,聚沉能力也急剧增强。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10
例题:利用AgNO3溶液和KI溶液制备AgI溶 胶的反应为
AgNO3 + KI → AgI + KNO3
若将24.0 ml 0.0200 mol·L-1的KI溶液和200 ml 0.0500 mol·L-1AgNO3溶液混合,制备AgI溶 胶,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式,并判断其在 电场中的电泳方向。
24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上的特征都是既含有亲水 的极性基团,如-OH、-COOH、-NH2、 - SH 、 - SO3H 等 ; 又 含 有 疏 水 的 非 极 性 基 团—一些直链的或带侧链的有机烃基。(如图 5-9)
图5-9 表面活性剂的 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2020/11/11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13
回溶胶结构 2020/11/回11 溶胶稳定性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回溶胶的聚沉
14
第一节 溶胶
➢ 四、溶胶的相对稳定因素及聚沉 (一)溶胶的相对稳定因素 1. 胶粒带电 2. 溶胶表面的水合膜 3. Brownian运动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适量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可以显著地增 加溶胶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溶 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protective action)。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3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 (二)表面活性剂 在系统中加入某些物质可使相间的表面张力降低,
这种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 surfactant)。
如高级脂肪酸、肥皂、烷基苯磺酸钠等。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16
例题
将等体积的0.0080 mol·L-1 KI 和0.010 mol·L-1 AgNO3 混合制备AgI 溶胶。现将 MgSO4、K3[Fe(CN)6] 及AlCl3三种电解质的 同浓度等体积溶液分别滴加入上述溶胶,试 判断三种电解质对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8
第一节 溶胶
2.若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的定向移动现象 称为电渗(electroosmosis)。
若将溶胶吸附于高分子多孔 膜中限制其跟随介质流动,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由于胶 粒被固定,自由流动的介质 却能在电场中向与介质表观 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
图5-5 电渗
18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 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及其稳定性 高分子化合物(polymer)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万的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在液态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单相 分子、离子分散系统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分散粒径在1~100nm的 胶体分散系范围内,所以也有一些胶体分散系 共有的性质。
解:首先判断出胶粒带电情况,再确定反离 子所带电荷。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17
2.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将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溶胶混合,也会 发生聚沉。聚沉的程度与两者的量有关。 当正、负溶胶按适当比例混合致使胶粒 所带电荷恰被互相抵消时,就可完全聚 沉。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9
第一节 溶胶
➢ 三、胶团结构
[Fe(OH)3]m nFeO+ (n-x)Cl- x+ xCl-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胶粒
胶团
溶胶的胶核(原子、分子的聚集 体)有选择性地吸附与其组成类 似的某种离子(称为吸附离子) 作为稳定剂,使其表面带有一定 的电荷。
图5-7 Fe(OH)3胶团
• 一方面溶胶中的胶粒有自发聚结的趋势。在 重力场中,胶粒受重力的作用而要下沉,这一 现象称为沉降(sedimentation);
• 另一方面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分散密度差别 时,胶粒将从分散密度大的区域向分散密度小 的区域迁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diffusion)。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6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图5-10 胶束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7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 二、乳状液 将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不相溶的液体中, 形成分散系统的过程称为乳化作用,得到的分 散系称为乳状液(emulsion)。其中一相是水,另 一相统称为油(包括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如苯)
答案:[(AgI)m·nAg+·(n-x)NO3-]x+·x NO3-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返回
11
胶核优先吸附与其组成类似的离子而在
胶核表面形成双电层结构。改变两种反应物 的用量,可使制备的溶胶带有不同符号的电 荷。
当KI过量时,AgI胶核吸附过量的I- 离子 而带负电荷;反之,当AgNO3过量时,AgI胶 核则吸附过量的Ag+离子而带正电荷。
2020/11/11
第五章 胶体和乳状液
22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通常自发降低表面张力有两条途径, 一是液滴形成球状或分散的微小液滴聚集在一起
自发降低表面积; 一是自发吸附(adsorbate)周围介质中能降低其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