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复习效果自测题一、选择题1. 氢在金属 Pb 上析出反应的机理是:(A) 复合脱附机理 (B) 电化脱附机理(C) 迟缓放电机理 (D) 以上三种机理都可能2. 对于基元反应 NO2+ NO3→ NO + O2+ NO2,可作断论:A、一定是二级反应B、一定不是二级反应C、一定是双分子反应D、一定不是双分子反应3. 溶液表面吸附过程,其表面张力必然会:(A) 增加 (B) 降低(C) 增加或降低 (D) 不变4. 如图所示,a、b、c为内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
a中水柱升高至h,b中间有扩大部分,d为内径相同的石蜡毛细管(水不润湿石蜡),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b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若将水吸至高于h,去掉吸力,水面保持在h;(B)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并向下滴水;(C)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不向下滴水;(D) d管中水面低于槽中水平面5. 当在两玻璃板间放一滴水后,比不放水以前:(A) 容易拉开(分开) (B) 拉开(分开)困难(C) 与不放水差不多 (D) 推动(滑动)较难6. 用Pt电极电解CuSO 溶液时,溶液的pH值将:(A) 增大 (B) 阴极区减小,阳极区增大 (C) 不变 (D) 减小7. 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硅胶吸附水后,表面自由能将:A、变高B、变低C、不变D、不能比8. 下列哪种体系能产生明显的丁达尔现象:(A) 牛奶 (B) As S 溶胶 (C) NaCl的水溶 (D) 聚苯乙烯的甲苯溶液9. 用铜电极电解 CuCl2的水溶液,在阳极上会发生:(A) 析出氧气 (B) 析出氯气(C) 析出铜 (D) 铜电极溶解10. 某一强电解质M v+X v-,则其平均活度 a±与活度a B之间的关系是:A、 a± = a BB、 a± = (a B)2C、 a± = a BςD、 a± = (a B)1/ς11. 298 K下,当 H2SO4溶液的浓度从 0.01 mol·kg-1增加到 0.1 mol·kg-1时,其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Λm将:A、k减小 , Λm增加B、k增加 , Λm增加C、k减小 , Λm减小D、k增加 , Λm减小12. 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与溶剂粘度有关,当溶剂粘度增大时,反应速率应:(A)提高 (B)降低(C)相等 (D)不一定13. 反应 A →产物为一级反应,2B →产物为二级反应,t (A) 和 t (B)分别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t = 2t(A) 和 t= 2t(B) 时,A ,B 物质的浓度 c A ,c B 的大小关系为:A 、c A > cB B 、c A = c BC 、c A < c BD 、两者无一定关系14. 对于双分子反应 A + A → A 2,设 Z AA = 1032 dm -3·s -1。
如果每次碰撞均能发生反应,则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将是A 、3.3×10-8 dm 3·mol -1·s -1B 、3.3 dm 3·mol -1·s -1C 、3.3×108 dm 3·mol -1·s -1D 、1032 dm 3·mol -1·s-1 15. 假如具有下列半衰期的等物质的量的放射性元素中, 哪一种对生态是瞬时最危险的?(A) 4.5×109 a (B) 65 a(C) 1 min (D) 12 d16. 已知 400 K 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 p 0,密度为 ρ ,如果求在相同温度下,一个直径为 10-7 m 的汞滴的蒸气压,应该用公式:A 、 p = p 0+ 2γ /R 'B 、 ln(p /p 0) =∆Vap H m (1/T 0- 1/T )/RC 、 RT ln(p /p 0) = 2γ M /ρ R'D 、 p = nRT /V17. 电解时,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A 、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B 、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C 、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D 、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18. 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的A 、∆H = QB 、∆H < QC 、∆H > QD 、∆H 与Q 的 关系不定19. 理想气体反应A + BC [ABC]≠→ 产物,若设 E a 为阿累尼乌斯活化能, ∆≠H m $表示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在标准状态下的焓差,则A 、E a = ∆≠H m $+ RTB 、E a = ∆≠H m $+ 2RTC 、E a = ∆≠H m $+ 3RTD 、E a = ∆≠H m $- 2RT20.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后减D 、不变21. 反应速率的简单碰撞理论中引入了概率因子P ,可表示为反应截面与碰撞截面之比(σ r/σ AB ),于是A 、P >1B 、P <1C 、P =1D 、不一定22 在Fe(OH) 、As S 、Al(OH) 和AgI (含过量AgNO )四种溶胶中,有一种不能与其它溶胶混合, 否则会引起聚沉, 该种溶胶是:(A) Fe(OH) (B) As S (C) Al(OH) (D) AgI (含过量AgNO )23.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胶与电解质溶液的方法称为:(A) 电泳 (B) 过滤 (C) 渗析 (D) 胶溶24. 水解K 2Sn(OH)6 SnCl 4───→SnO 2(新鲜沉淀)───────→SnO 2(溶胶), 以上制备溶胶的方法是:A 、 研磨法B 、 胶溶法C 、 超声波分散法D 、电弧法25. 关于大分子物质对于憎液溶胶的保护作用,不正确的叙述是:(A) 大分子物质的保护作用取决于它和胶粒间的吸附作用(B) 加入大分子物质可增加胶粒表面对于介质的亲和能力(C) 不同大分子对于溶胶的保护能力不同(D) 只要有大分子物质加入就会对憎液溶胶起保护作用26. 下列可逆电极中,对OH–不可逆的是:(A) Pt,H2(g)|OH– (B)Pt,O2(g)|OH–(C)Hg(l)|HgO(s)|OH - (D) Ba(s)|BaSO4(s)|OH -27. 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滴汞电极的A、电阻B、浓差极化的形成C、汞齐的形成D、活化超电势28. 对于反应 2NO2= 2NO + O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相互关系为:(A) -2d[NO2]/d t = 2d[NO]/d t = d[O2]/d t(B) - d[NO2]/2d t = d[NO]/2d t = d[O2]/d t = dξ/d t(C) - d[NO2]/d t = d[NO]/d t = d[O2]/d t(D) - d[NO2]/2d t = d[NO]/2d t = d[O2]/d t = 1/V dξ/d t29. 反应 A ─→ 2B 在温度T时的速率方程为 d[B]/d t=k B[A],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A) ln 2/k B (B) 2ln 2/k B(C) k B ln2 (D) 2k B ln230. 若反应 A + B kk + -C +D 正逆向均为二级反应,则平衡常数K与正逆向速率常数k+ , k- 间的关系为:(A) K > k+/ k- (B) K < k+/ k-(C) K = k+/ k- (D) K与k+/ k-关系不定31. 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 4.62×10-2 min-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dm-3 ,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A) 150 min (B) 15 min(C) 30 min (D) 条件不够,不能求算32. 2M → P 为二级反应,若 M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反应1 h后,M 的浓度减少1/2,则反应 2 h后,M 的浓度是:(A) 1/4 mol·dm-3 (B) 1/3 mol·dm-3(C) 1/6 mol·dm-3 (D) 缺少k值无法求33. 某一同位素的半衰期为 12 h,则 48 h 后,它的浓度为起始浓度的:(A) 1/16 (B) 1/8(C) 1/4 (D) 1/234. 已知A2(1), B2(2)两种气体在催化剂上发生混合吸附, 其中(1)气体发生解离, 若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 则(1)、(2)在催化剂上的表面覆盖度θ1,θ2与气相平衡压力p1, p2关系为A、θ1=a pa p a p1111221++θ2=a pa p a p2211221++B、θ1=a pa p a p1121121121122122121//////++θ2=a pa p a p2122121121122122121//////++C、θ1=a pa p a p112112112112221////++θ2=a pa p a p22112112221++//D、θ1=a pa p a p11112112221++//θ2=a pa p a p22112112221++//二、填空题1. 反应分子数的可能数值是而反应级数只能用来确定.2. 金属Pt做电极,氢的超电势比Hg做电极时,因此要电解制得氢气宜选用铂为极。
3. 憎液溶胶是热力学体系其中分散相颗粒的直径大小落在之间。
$(Zn2+)值为 -147.19 4.反应 Zn(s) + 2HCl(a1) = ZnCl2(a2) + H2(g),已知 25℃,∆f Gm= 101325 Pa,a H+= kJ·mol-1,(m∃= 1 mol·kg-1),利用电化学方法判断25℃,当pH210-8,a(Zn2+)= 105的条件下,反应的方向为。
5. 当细胞膜的内外均有Na 、Cl 离子且达唐南平衡, 则可认为膜内外NaCl的相等,当膜两边溶液都很稀时下式成立:([Na ][ Cl ])内 =6. 超电势会使原电池的端电压比其可逆电动势、而电解池的分解电压比理论分解电压。
7. 红外化学发光是指态-态反应造成产物分子振—转激发以辐射形式失掉这些能量,其波长λ应大于__________,产生红外化学发光的条件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碰撞传能的概率几乎为零。
8. 将 Ag(s) ─→ Ag - Au (合金,a(Ag)= 0.120)设计成电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电池在 25℃时电动势E = 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