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师的素质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师的素质

2012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1期)
Total No .311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1128)。

收稿日期:2012—08—28
作者简介:刘红梅(1974—),女,山东菏泽人。

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

论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师的素质
刘红梅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主干课程,对提高留学生的综合汉语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精读课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这与教师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精读;素质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1—0089—02
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其主要
任务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实际的汉语交际能力,是留学生的必修课程。

从全国范
围看,
精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在于精读课的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老师讲起来有难度,学生听起来也比较枯燥。

其主观原因有很大部分在于精读课教师的素质。

高素质的精读课教师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会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

一个优秀的精读课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扎实的语言知识首先,精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知识。

精读课是一门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多种语言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在这些语言知识方面的储备要特别丰厚,尤其是语法知识。

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法知识点的讲授是精读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在精读课上,我们不光要教学生如何说,还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说,即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通常是教学难点。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系统性,即不是孤立地进行单个的词语或语法点教学,而是将其放在一个语言系统中进行。

例如,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反义词,在学习其中一个词语时,可以作为补充知识,将其同义词或反义
词讲出来,
这样,汉语的系统性在学生的头脑中就逐渐地建立起来了,有助于他们的汉语学习。

其次,精读课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语言知识。

精读课的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且大多数都是成年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他们总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因此,为了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思维的习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提倡应该尽量少用学生的母语进行解释。

当然,在教学中并不是绝对不能用学生的母语,尤其是在精读课上,因为在精读课中需要讲解的内容是最多的。

在初级阶段的精读课中,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有些时候纯粹地用汉语教学是不可能的,这时候适当地穿插些学生的母语进行解释,教学效果会更好,也节省了部分课堂时间,学生也不至于对汉语产生畏难心理。

但是,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到了中高级阶段,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学生的母语,给学生营造一个完全的汉语语境。

另外,教师具有一定的外语语言知识,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母语特点,进行中外语言对比研究,这样有助于教师找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丰富的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9
8
也是必需的。

我们不光要教授汉语,而且要传播中国文化,让学生们喜欢中国文化,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例如中国的传统风俗、建筑、舞蹈、书法、茶文化等,因此,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差异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学习者都会经历一个从文化不适应到文化适应的过程。

留学生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效果。

两种文化之间差异越大,学生的文化适应期就越长。

例如,有些精读课的课文本身就是介绍中国某一方面的文化,也许这种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存在差异,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甚至难以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能够进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求同存异,帮助学生尽快地度过文化适应期,更快地适应汉语学习。

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要提高对外汉语精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一)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

有时候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并不是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够,而是没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在精读课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主导”地位,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

由于精读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以语法知识点讲解为主,因此,以往的精读课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人独讲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一个优秀的精读课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是课堂重点”的观念,而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组织者,是课堂的掌控者。

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自觉性,让精读课也活跃起来。

精读课虽然不是口语课,但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办法调动学生开口说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例如,在讲到一个语法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练习,自己来归纳总结。

如老师给出“我是韩国人,他也是韩国人”,“我1.60米,他也1.60米”,“昨天很冷,今天也很冷”等句子,让学生用“跟…一样”造句,学生可以造出“我跟他一样,都是韩国人”,“我跟他一样高”,“今天跟昨天一样冷”等句子,这样对于“跟…一样”表示比较的用法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运用起来更加自如了。

再如,中高级阶段的精读课上,可以根据课文所学内容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开口率,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不能放开不管,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语言的练习上。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时时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就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容易引出关键词语和语法知识点。

这种做法比教师自己一边读,一边串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作业布置
课堂学习是提高汉语水平的关键,但单纯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汉语学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巩固。

因此,一个优秀的精读课教师应该注重作业的布置。

教师应该每一课都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预习、复习,做课后练习题或老师补充的练习题,并且在下一次上课时一定要拿出部分课堂时间来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在课堂之外的自学能力。

同时,通过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检查,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不必将时间浪费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问题上。

总之,一个优秀的精读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只有综合性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对外汉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使精读课在学生汉语水平提高方面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田苗.试论对外汉语中级精读课教学[J].现代语文,2010(9).
[3]回海滨.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
[4]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
[5]赵智超.教学效果较好的外语教师所应具备的主要条件[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
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