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李海鸥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一教学简论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

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

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

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

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

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

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语言指是系统,它是逐步接近目的语的一种发展阶段。

中介语的概念是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来的。

Corder 在1978年提出两种中介语连续体:重构型连续体和重建型连续体。

Selinker提出中介语中运作的5个程序: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过渡概括,训练迁移,二语学习的策略和(与操母语者)二语交际的策略。

中介语又三个特征:可塑性,动态性和系统性。

中介语的变异包括情景变异和自由变异。

对汉语二语习得的中介语研究将国外中介语理论最早引入中国的是鲁健冀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对中介语变异描述最清楚的是王建勤。

4.二语习得的自然发展途径第一语言习得的心灵主义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对母语的知识来源于普遍语法。

E.H.Lenneberg是自然成熟说的代表(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和神经心理学)。

D.McNell 研究了儿童习得母语的途径。

心灵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概括如下: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2)语言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但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3)习得机制是天赋的内在语法规则,是母语习得的决定因素;4)这种习得机制随年龄增长而退化;5)习得过程是有假设验证组成的,后者跟母语语法与通用语法相连。

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第二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实际上跟中介语发展的连续体大致相同。

有两个概念要区分:大致发展顺序,指学习阶段的先后,有普遍性,所有学习和都要经历;具体发展次序,指学习具体语法项目的先后。

输入和互动包括自然情景下的和课堂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

自然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有两个相关课题:外国式语言和话语研究。

课堂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包括教师语言和话语研究。

输入和互动对二语习得顺序的影响1)提供套语以供记忆和分析;2)帮助学习和建立垂直结构;3)提供高效率的特殊语法形式示范;4)提供可理解输入,保证输入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高一级;5)提供恰当的情感氛围以保证输入变成吸收。

5.学习者的策略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包括套语和创造性话语。

其中创造性话语又包括假设结构,假设建言和自动化过程等。

生成策略包括二语生成模式,计划策略和纠错策略等。

交际策略包括缩减策略和成就策略等。

6.语言普遍性假说语言普遍性普遍性有三种类型:是指普遍性,形式普遍性和蕴含普遍性。

语言普遍性和中介语发展中介语发展中语言普遍性的作用,又三种假设:1)中介语像其他自然语言一样,受语言普遍性的制约;2)蕴含普遍性可用于预测出现在中介育种的二语特征的次序;3)学习和先学习无标记(或弱标记)特征,再学习有标记(强标记)特征。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1.传统派教学法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

该语法盛行语18世纪末,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

2)阅读法。

由M.West创造。

3)认识法。

代言人是Carroll. 2.改革派的教学法包括直接法,听说法和全身反应法。

3.其他教学法包括静默法,启示法,咨询法和功能法。

4.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势1)与相关学科的互动;2)折衷主义;3)综合化倾向。

四语音教学1.语音教学的原则1)目标明确;2)汉外对比;3)循序渐进;4)大量的操练实践。

2.语音教学方法与技巧1)教学方法包括模仿法,夸张法,演示法,对比法,带音法,分辨法等。

五初级词汇教学1.初级词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1)纵向(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包括语音阶段,句型、语法阶段,短文、词汇阶段;2)横向(课型设置及各科型之间的关系)2.词汇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1)展示生词;2)解释词义及讲解用法;3)词语练习。

六中级词汇教学1.中级词汇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词汇的控制,词汇的讲解,词汇的练习。

2.中级词汇教学的重点重点主要有虚词,近义词、多义词、多音词,用法特殊的词语、容易混淆的词语,成语、习语、固定词组等。

3.中级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步骤1)教学原则主要原则有:浅显讲解,精讲多练,及时总结和反复练习等。

2)教学步骤主要有:读词语或听词语,讲解,练习和复习等。

七语法教学语法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化教学,生成式教学,对比教学等。

八汉字教学1.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对外”的特点,对成人的教学特点。

2.汉字教学中的几个顺序关系1)先认读后书写;2)先教基本笔划名称,再教书写规则;3)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先教笔划少的字,后教笔划多的字。

3.课堂教学技巧1)展示汉字的技巧板书展示,图片展示。

2)练习汉字的技巧认读练习,字形练习,字音练习和综合练习。

下编语言技能教学及测试第十章初级汉语读写课教学第一节教学原则一读写课的性质初级汉语读写课是一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综合课,同时,它还要兼顾有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二、以建立规范为主的强化教学初级汉语读写课要注意让学生熟练掌握跟汉语交际技能密切相关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汉语读、写技能。

三、实践为主的教学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说到底是排除母语干扰,形成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

在教师对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了准确、合理、清晰的解释后,实践就成了最重要的课堂行为。

第二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一、准确、严格的语音教学1、严格教学标准普通话2、教学步骤和方法语音教学 : 语音教学包括展示语音、联系发音、指导发音、纠正发音几部分。

训练的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展示语音,学生模仿。

教师展示语音时可以适当夸张,以便学生模仿。

3、有针对性地训练二、简单、实用的汉字教学1、汉字教学在初级读写课中的地位在初级阶段中,汉字的重要程度不能和听说读相提并论。

听说领先是初级教学的原则,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初级阶段教学的重点,但汉字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2、教学的方法和层级写字要由繁入简,要有层级。

教学方法有六点:1)先认后写;2)熟悉基本构建;3)强化偏旁位置;4)突出声符;5)淡化义符;6)敢于拆字分析。

三、逻辑分析型的词汇教学1、介绍汉语构词法2、扩大词汇的度和量扩大的词汇在度和量上都要有所考虑,不可超过学生的能力盲目扩大词汇。

3、在对比中说明词汇的使用条件4、词汇的练习方法5、1)解释和造句;2)制定词组;3)随意组词;4)接龙;5)拆词;6)搭配;7)反义词、同义词、近义词;8)简称。

四、严格强化的语法教学1、教师对语法的准区理解2、清楚展示语法形式3、高效强化的重复练习4、准确地搭配五、对教材的处理1、熟悉教材、储备知识2、补充内容、丰富教学3、因材施教、灵活调整第三节课堂技巧和复习考核一、课堂教学的控制技巧1、课堂上全体参与的气氛;2、功能、目的明确的课堂教学;3)让学生熟悉你的教学方法;4)课堂上要保持高效率。

2、复习和考核1)、高质量的复习时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2)有效和经常化的考核是牢固掌握知识的保证。

第十一章初级口语课第一节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一、“I+1”原则:这里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

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得输入。

二、交际法原则三、个人化原则四、地方化原则五、精讲多练原则第二节初级口语课的教学环节一、基本句环节二、会话环节三、替换与扩展环节四、练习环节第十二章听力技能课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课型特点一、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听力的课型特点二、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三、从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1、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不同的听力微技能2、几项主要的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辨调能力;2)联想猜测能力和预测能力;3)检索监听;4)义群理解,语流切分四、从与其它课型的比较中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第二节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听力课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1、听力课的教学环节1)初级班的教学环节如果把一个教学单位时间(两节课)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的话,可以由开头(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导入)、展开(听、理解、练习)和总结3个环节。

2)中级班的教学环节有三种模式的诸个小环节:第一种模式是生词、课文、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二种模式是课文、生词、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三种模式是课文、习题、生词3个小环节。

二、听力教学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六有”即课前有准备,课上有讲解分析,有重点,有变化,有交流,课后有要求。

第十三章中级精度课(综合课)第二节、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教材一、精读课教学的内容1、语音教学;2、词汇教学;3、语法教学;二、精读课教学的教材目前国内流行的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主要有:复旦大学出版的《新汉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