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题目: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对当代商品经济社会道
德滑坡趋势的正面意义和作用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世界前列所能凭借的精神力量。

然而,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全国上下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由于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发展的失衡和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

因此,人们渴望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力图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今以至于未来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社会道德滑坡意义作用
正文: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
要理解文化的理想人格首先就要清楚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也被理解为狭义的所有中国公民的文化,是指华人社会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

文化离不开历史,无历史即无文化。

文化不但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而且还是立国之本。

所谓人格,它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

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有人格,反之则无。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的阐释从历史上看,中国哲学家最重视“人”的问题,最关心人的发展问题,理想人格的培养也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焦点。

从中国的传统哲学发展的道路来看,有多少种哲学流派就有多少种关于理想人格的看法,但在其中,起过重大影响的理想。

学习了《中国文化概论》后,可以大概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
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

理想人格,有很多个方面。

首先儒家——“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是通常指道德上的完美典型。

在中国古代,儒家把体现封建伦理纲常的“圣人”作为理想人格。

对于道家,“修己”是一切思想流派主张的起点,道家的理想人格以顺应自然为基点,与儒家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它们的相异与相融对中国文化的理想人格的建构起到了定位的作用。

道家的理想人格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为其内涵。

其中老子的理想人格是顺天道法自然的圣人。

到庄子其理想人格是超越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至人、真人、神人。

对于墨家法家兵家,墨家是关心时事,注重谈辩,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敢于担当,吃苦耐劳;法家是关心国家政治,热衷强化君权,主张严刑峻法、法术结合,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助主施政,赏罚分明,正君臣上下之分,任劳任怨而不居功;兵家则是智慧人生、道德人生、求之于己的生活理念、积极进取的心态。

对于佛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面对大千世界心如古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逆如顺。

另外还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科技等都有着理想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世界前列所能凭借的精神力量。

(二)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跃,伴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由于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发展的失衡和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

这种现象将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那么就必然会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道德滑坡就是其中之一。

道德滑坡不是指道德观念的滑坡,而是指道德实践的滑坡。

也就是说,人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是在具体行动上发生了变化,即道德实践方面滑坡了。

具体表现在:
1.诚信缺失
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吧,考试中的作弊现象、逃课上网的现象、无故请假想老师拿假条的现象等,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

以企业道德缺失为例,“三鹿奶粉
事件”、“地沟油事件”、“老酸奶事件”等等一系列企业的道德缺失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国人的心理极限。

诚信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无遗了。

2.职业道德缺失
现在我们在新闻上会经常看到,某某小学老师打学生、某某高校男教师猥亵女学生等无一不令人膛目结舌,教师在人们心中是何等神圣的职业啊,但是随着道德滑坡趋势,神圣也会掺杂着肮脏。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

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质滑坡和从事职业的主体奉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权利本位的价值观密不可分的。

再例如:医生收取“药品回扣”、收受“红包’、“漠视生命”;警察“知法犯法”、与罪犯暗中勾结、“随意扩张权力范围”;公务员“行贿受贿”、“公款私用”、“行政不作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

可见,职业领域中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确实令人担优。

3.社会责任感缺失
所谓社会责任感,不仅指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承担责任,而且是指对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的担负,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能否早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各阶层社会责任感的强弱。

而在当代的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思想泛滥,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商品层出不穷,以权谋私、损人利己行为屡见不鲜,吸毒贩毒、赌博盗窃、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滋生蔓延,使整个社会道德秩序混乱,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现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理想人格与道德的关系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和思想核心之一,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备受推崇。

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受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外,更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密不可分,研究中国历史上理想人格的发展,对于构建当前我国理想人格,引导国人良好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除各种
不道德现象是提高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高远的目标和人性改造的发展方向。

自从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成人”概念,对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加以描述以来,中国古代哲学家便开始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作为我国古代对人的培养的终极目标,理想人格的提出对于丰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而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根本
我国正处于转轨、发展时期,经济增长迅速,社会变化急剧,加快了道德观念的更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出现的道德观念的变迁是必然的,但在一些“保守”的人看来,这是世风日下,出现“道德滑坡”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虽然我们不能说每一次道德观念的变化都值得肯定,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道德观念是向着更进步、更文明的方向发展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因此,人们渴望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力图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今以至于未来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我国转型期的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危害。

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反思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加强道德教育,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良传统,唤醒全民族新时代的道德意识,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道德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乐于奉献,有崇高理想人格的人,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社会越文明,文化的价值就越高。

人们往往以文化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所以,创造和发展文化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25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中最强大、最不可预测的一支力量,但开放社会的剧烈变动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引起的文化
失衡和道德混乱也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多维视野中的文化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1版,19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