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都至兰州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工程
(CLZQ-9标)
径向注浆施工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成兰铁路工程指部
二0一三年七月
新建成都至兰州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站前工程
(CLZQ-9标)
径向注浆施工方案
编制:年月日
复核: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
二0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 1 - 第二章编制原则............................................. - 1 - 第三章工程概况............................................. - 1 -
3.1设计概况............................................. - 1 -
3.2地质情况............................................. - 1 - 第四章施工方案............................................. - 2 - 第五章施工方法............................................. - 2 -
5.1注浆孔布置........................................... - 2 -
5.2注浆材料............................................. - 2 -
5.3注浆顺序............................................. - 2 -
5.4注浆结束标准......................................... - 3 -
5.5注浆效果检查......................................... - 3 -
5.6主要机械设备配套..................................... - 3 -
5.7劳动力组织........................................... - 3 -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 4 -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 5 - 第八章环保保证措施......................................... - 6 -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新建成兰铁路CLZQ-9标段平安隧道相关设计文件。
2、成兰铁路CLZQ-9标段管理文件汇编、标准化管理文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铁道部颁发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
4、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规则和条例等。
5、新建成兰铁路CLZQ-9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隧道施工工法及辅助措施:成兰隧参(11)19。
7、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
第二章编制原则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注浆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目标的圆满实现。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积极采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4、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方法组织施工,进行有序、均衡、连续的施工。
第三章工程概况
3.1设计概况
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线成都至川主寺段站前工程CLZQ-9标段位于四川省茂县境内。
平安隧道左线D8K151+760~D8K170+850,右线YD8K151+735.534~YD8K170+935,平安隧道进口段设1#、2#、5#、6#横洞和3#斜井。
隧道进口段D8K151+760-D8K171+500段穿越宝顶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降低隧道开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中控制地下水涌出量,对地下水发育段进行注浆堵水。
3.2地质情况
主要穿越泥盆系危关群上组(Dwg(2))炭质千枚岩、砂质千枚岩、石英岩;泥盆系危关群下组(Dwg(1))含炭质千枚岩、绢云石英千枚岩夹石英
岩、灰岩;石炭系、二叠系灰岩夹炭质千枚岩、炭质页岩(C+P),三叠系下统菠茨沟组石英砂岩、炭质千枚岩夹灰岩(T[1]b)以及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千枚岩、砂岩、灰岩(T[2]z)。
第四章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后水的治理原则是“以堵为主,限量排放”。
具体措施是:通过局部径向注浆对开挖后洞壁局部出水点或出水区域进行注浆。
拱墙范围进行加固补强,然后针对出水点加密排水盲管,将水完全隔离,真正达到止水、防水效果。
第五章施工方法
5.1注浆孔布置
(1)径向注浆加固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m。
(2)径向注浆孔拱墙孔口环向间距1.5m,注浆孔纵向间距2.5m,注浆孔垂直于开挖轮廓线布设,交错布置。
(3)注浆孔开孔直径φ75mm,终孔不小于φ42mm,孔口管采用φ42mm,壁厚3.5mm的钢花管,管长1m,孔口管应埋设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浆措施。
(4)注浆孔采用风钻钻孔,成孔后安设Φ42mm孔口管。
(5)布孔完毕后,在注浆管周围喷射混凝土封闭,以防止注浆过程中漏浆,保证注浆效果。
5.2注浆材料
(1)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局部出水点水量较大时可采用双液浆。
(2)浆液配比:水泥浆水灰比=0.8~1:1,水泥浆:水玻璃浆液=1:0.8 (3)水泥水玻璃浆初凝时间3~5min。
5.3注浆顺序
径向钻孔注浆采取间隔跳孔、隔排方式进行,实施挤密型注浆措施。
5.4注浆结束标准
注浆结束标准以定压注浆为主,注浆终压为0.5~1.0MPa,但在施工过程中,若注浆孔周围注浆孔串浆严重,且孔数较多时,应结束该孔注浆。
5.5注浆效果检查
注浆完成后,每延米隧道涌水量不大于1.5m3/m.d,则判断注浆达到效果,否则应该进行补注浆。
5.6主要机械设备配套
机械设备配套表
5.7劳动力组织
注浆及钻孔每班劳动力组织如下表所示。
在施工中应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相互协作,互相监督。
劳动力组织表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1)应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钻孔。
钻孔孔位及角度偏差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若现场钻孔孔位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移位并进行计算确定参数,必要时应进行补孔。
(2)注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3)浆液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配浆时最大误差为:水泥、水玻璃、水±5%。
(4)浆液搅拌应均匀,一般水泥浆搅拌时间为3~5分钟,但不得超过30分钟。
未搅拌均匀或沉淀的浆液严禁使用。
(5)注浆过程中,时刻注意泵压和流量的变化,若吸浆量很大或压力突然下降,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应查明原因,如工作面漏浆,可采取封堵措施。
如跑浆可通过调换浆液、调整浆液配比,缩短浆液凝胶时间,进行大泵量、低压力注浆,必要时采用间歇注浆,以达到控域注浆目的。
(6)注浆过程中进行观察,若跑浆时可采取缩短凝胶时间,间歇注浆等措施。
注浆过程中若发生串浆时,可采取两孔同时注浆措施。
(7)注浆过程中压力突然升高,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确因浆液
凝胶时间过短,则应停水玻璃泵,只注水泥浆,待泵压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双液注浆。
(8)一台泵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换上备用泵继续注浆。
(9)注浆过程中,应保持注浆管路畅通,防止因管路堵塞而影响注浆结束标准的判断。
(10)双液浆注浆结束后或注浆确实需要停较长的时间时,则先停水玻璃泵,后停水泥浆泵,并用清水清洗管路,以防堵管。
(11)严格按照前进式注浆设计的段长进行分段注浆,不得任意延长分段长度,必要时可进行重复注浆,以确保注浆质量。
(12)严格进行注浆效果检查评定,符合要求时才能结束注浆作业。
当未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时,应进行补孔注浆。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1)注浆期间严格按隧道施工规范加强量测,加强周边围岩的观察。
(2)注浆管路及连接件必须采用耐高压装置,当压力上升时,要防止管路连接部位爆裂伤人。
(3)孔口管、止浆塞要安装固结牢固,施工期间严禁人员站在其冲出方向前方,以防止孔口管、止浆塞冲出伤人。
(4)注意机械使用、保养、维修,注意用电安全,经常进行检查杜绝漏电,并派专人操作和维修,非机电修理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设备。
(5)钻孔过程中时刻观察前方地层变化,遇到高压水前应做好防范措施,必要时孔口安装防突装置,以防止高压水及钻杆冲出伤人。
(6)台架上施工时应设防护围栏,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7)高空作业时,应搭设稳固安全的脚手架和施工平台,防止机翻人伤事故发生。
第八章环保保证措施
(1)钻孔宜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以使岩粉不致于随风飘散,污染洞内空气。
(2)在洞内、洞口设臵沉淀池,用以沉淀水泥粉体和水玻璃溶液,以沉淀后再排放,以防止污染水资源。
(3)注浆时应避免浆液对地下水源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4)废弃的水泥袋等包装物及时清理,不得随处抛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