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研究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在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全球服务外包离岸化趋势给我国带来机遇和挑战,我国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承接服务业离岸业务,充分发挥我国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上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以承接服务外包为契机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对中国而言,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助于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扩大知识型服务产品出口,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等诸多利好。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经历了大量对外转移制造业后,现在又开始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
以服务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
这一新的服务国际分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对整个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
服务外包具有知识密集度高、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征,是工业化中后期拉动国民经济成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主要动力,也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的合理把握,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中国现代化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当今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格局己经初步形成,在接包方市场形成了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中国要成为经济大国、贸易强国,必须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本文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分析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做出预测。
关键字:服务外包,离岸服务外包,发展与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 (2)绪论 (5)一、服务外包概述 (5)1、服务外包定义 (5)1.1从经营目标的角度 (5)1.2从战略管理的角度 (5)1.3从技术的角度 (5)2、服务外包的分类——地域分类 (5)2.1境内外包 (5)2.2近岸外包 (5)2.3离岸外包 (6)二、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 (6)1、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 (6)1.1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6)1.2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以技术外包为主 (6)1.3我国服务外包的市场 (10)2、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特点 (10)2.1我国服务外包大中小企业并存 (10)2.2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呈梯次分布,企业向第二梯队城市和海外转移 (10)2.3跨国公司在高端市场占主流地位 (11)2.4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新增长点——业务流程外包 (11)三、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11)1、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问题 (11)1.1企业层面 (11)1.1.1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 (11)1.1.2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未形成明显的品牌意识 (12)1.2 行业层面 (12)1.2.1我国服务外包缺乏专门的协会组织 (12)1.2.2服务外包市场过于集中 (13)1.3政府层面 (14)1.3.1我国服务外包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14)1.3.2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所需人才短缺 (14)2、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 (16)2.1企业层面 (16)2.2行业层面 (16)2.3政府层面 (17)四、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预测 (17)参考文献 (19)绪论过去几十年是世界发生巨大变革的几十年。
第三产业及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深刻的影响了世界经济的结构和布局,服务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同样发生在过去几十年中的产业调整与转移又令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机遇在于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的规律,为自己在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挑战在于如何认识产业调整与转移的规律,从而脱颖而出超越其他竞争者。
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越来越发达的服务业功能向其他地方转移之后,一个新兴的产业——服务外包,开始进入人们视线。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发展起步较晚,但成长十分迅速,被世界公认为承接外包“后起之秀”,中国正在成为日益繁荣的全球外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因此,我们对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产生浓厚兴趣,但是由于服务外包分类繁多,本文主要以中国的离岸外包进行分析。
一、服务外包概述1、服务外包定义1.1从经营目标的角度外包事实上是在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对企业自身竞争态势的一种全面再造;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运用高科技改变经营模式的成功尝试。
目前,外包已经发展成为企业增强营业能力的新型经营手段。
保留与增强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或外围业务外包出去是外包的核心要义。
服务外包是随着企业将业务职能的管理和执行移交给第三方,有第三方按照预先确定好的一套执行标准和原则来管理和运作这些业务的经营模式,从经营目标的视角看,服务外包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发包公司的盈利最大化。
1.2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外包是在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资源借助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1.3从技术的角度由于服务外包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特别紧密,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自己基于IT技术之上的业务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由其按照服务协定的要求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
因此也可以将其定义为:是以一种IT 技术手段为主要服务载体,通过数据传递或数据网络远程提供的一种服务。
2、服务外包的分类——地域分类2.1境内外包境内服务外包中的业务双方来自同一个国家,且外包流程都在境内。
2.2近岸外包近岸服务外包中转移方和服务承接方分别隶属于紧邻国家。
紧邻国家间的服务外包通常在语言、文化背景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降低了服务外包的沟通、合作、运输等成本。
2.3离岸外包离岸服务外包中转移方和服务承接方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境完成,是全球最为典型的服务外包方式。
它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将生产和服务业务发包到发展中国家;也是服务外包国际化分工的结果,近年来随着服务外包的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中被外包的业务流程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以及重复性的,比如数据录入、采购委托、销售代理等。
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及转移方、服务承接方对对方的能力、资源服务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磨合,离岸外包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扩大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二、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1.2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以技术外包为主服务外包按照业务内容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上也物流外包(BOP),ITO主要包括基础技术服务、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
BPO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
ITO比BOP出现时间早,规模大,发展模式成熟,但BPO发展速度快,涉及范围广。
在ITO 中,软件服务外包为主要业务方式。
2011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达到38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9.5%,高出2010年4.3个百分点。
企业数量达到7080家,同比增长20.0%。
数据来源:CSIP2011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产业规模中,ITO业务规模为2105亿人民币,占产业总规模的54.9%,同比增长35.8%;BPO业务规模为1730亿人民币,占产业总规模的45.1%,同比增长44.2%数据来源:CSIP2011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结构的变化延续了往年的趋势,BPO 份额进一步扩大,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达到45.1%数据来源:CSIP1.3我国服务外包的市场以美欧日为主目前,美欧日成为我国主要发包市场。
2012年我国承接美国、欧盟、日本的外包执行额依次为89.4亿美元、54.6亿美元和48.3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6.6%、16.2%和14.4%。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发包方,市场具有高成长性,成为我国最大的离岸市场;日本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也是我国主要离岸市场之一;虽然我国在欧洲市场的优势尚不明显,欧洲近岸为主的服务模式以及多语言、多文化的特点,给我国服务提供商带来不利,但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发包市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2、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特点2.1我国服务外包大中小企业并存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从从事低端的操作性的服务外包业务起步,但是持续的服务过程中,这些企业逐步具有了正和服务能力。
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呈现出低端与高端并存,大企业与小企业同时存在的态势。
从事低端服务的大型企业方面,一些“老一辈”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成长势头依旧强劲,年均利润增长率都在30%以上。
在小型服务外包企业方面,由于运营成本地,机制灵活,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因此,外包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较大发展。
2.2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呈梯次分布,企业向第二梯队城市和海外转移一方面,从国内的服务外包产业格局看,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向第二梯队转移。
从2006年至2010年,商务部以后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等21个城市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截至2011年底,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2 417家,从业人员242万人,分别占全国的73.3%和76.1%;承接离岸外包合同金额301.1亿美元,合同执行额219.0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3%和91.9%。
示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示范城市的启发与带动下,许多非示范城市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推动本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宁波、青岛、沈阳、长春、郑州、洛阳、马鞍山、昆明、乌鲁木齐等众多城市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发展报告2012》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产业创新突破和非示范城市发挥后发优势创新跨越发展两个角度,报告了服务外包产业在各个城市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