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调查问卷的调查分析

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调查问卷的调查分析

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及过程
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堂倾听现状、喜欢和不喜欢倾听的原因及动机,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我们数学教研组在进行了年级有关学生倾听习惯的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47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

1、课堂上,你认真听讲吗?
有80%的同学基本能听讲,但偶尔会开小差,而认真听讲的同学只有5%,其余同学则是不认真听讲。

2、课堂上,你什么时候最认真听?
70%的同学老师讲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时候会认真听讲,30%的同学则是老师提问的时候最认真。

3、你认真听的主要原因是:
96%的同学是为了考高分而认真听讲,4%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而认真听讲。

4、你不专心听老师讲的主要原因是:
70%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不专心听讲,有22%的同学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这门功课而不专心听讲。

还有8%的同学是因为老师讲的知识自己已经懂了而不听讲。

5、你不专心听同学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有6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搞小动作分神而不专心听,有30%的
学生因为同学发言声音太小而不认真听。

看来,学生发言的表达效果影响了同学听讲的效果。

6、讲评练习或作业时,你的表现是:
讲评练习或作业时,93%是有时听有时不听,7%的同学是不愿意听。

7、小组合作交流时,你的表现是:
只有14%的学生愿意配合参与交流,80%的同学是很少发言,更有6%的同学是不愿意参与。

8、旁边同学上课不专心,你会:
92%的学生会提醒旁边的同学,但还有8%的学生是不理会。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我们的学生倾听习惯存在着很多弊端:
1、漫无目的。

有的学生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自觉性差,从头到尾一刻不停,一有风吹就会草动,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

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

有的课堂上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答非所问。

2、缺乏耐心。

现在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随意打断,急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搞的要说的说不了,要听的听
不了;有的自己坐在下面自言自语,自我满足;有的唉声叹气,无精打采。

3、有形无实。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

其实,这种听,是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而假装出听的样子,其实他还在想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思绪飞扬。

对视他的眼神,告诉你他是走神的,所以当老师叫他回答时,他什么也说不上来。

4、过耳烟云。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

当你在课堂上看到有些学生是那么认真地在听,但一个转身当你问他刚才听到了什么时,他却回答你说不知道。

这种听是用了耳朵,却没有用心和脑。

当你布置了任务到验收任务时总有一些学生告诉你他忘记是什么任务或忘记完成任务了。

其实这也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

5、选择性地倾听。

学生认真倾听的前提是他们喜欢的课程、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内容等,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倾听的关注程度。

6、强迫性地倾听。

有的同学怕家长骂老师批评所以强迫自己去倾听,这样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看似在倾听,人却不知神游到哪去了。

7、他们的自控力差,容易受别人影响,别人的一个动作一点声响就能让他们分神,所以总会有听了上句不听下句,当老师同学说完了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

针对种状况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在尝
试着去转变,比如强调认真倾听的好处、在学生分神时提醒、努力调动课堂气氛等等,但都收效甚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