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版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
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姓名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 是主要原因。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月相变化
实验时间
4月29日
实验目的
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仪器器材
月相变化演示器
实验过程
1把塑料球的一半用黑墨水涂黑
2在地面上画上直径一米和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其中一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圆心上。3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
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姓名
实验形式
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观察及怎样的放大镜倍数大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仪器器材
放大镜 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过程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实验时间
3月9日
实验目的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玻片标本;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仪器器材
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挂图
实验过程
仪器器材
玻璃杯、硫酸铜溶液、镊子、铁钉
实验过程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实验结果
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实验时间
3月25日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湖塘水体和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了解其对水体净化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清水、烧杯、干草、池塘水或鱼缸里的水、餐巾纸
实验过程
1、在烧杯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把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把烧杯放在有阳光的附近;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地球的变化-月球
实验时间
4月27日
实验目的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 推测。
仪器器材
挂图、课件、网络资源
实验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二、制造“环形山”。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实验结果
一、制作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
1、用纱布擦拭载玻片、盖玻片的正、反两面。用滴管滴一滴清水在载玻片的中央。2、把洋葱叶片放在培养皿内,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 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从一端放置盖玻片,将盖玻片缓缓放下。4、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碘酒,并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多余的水使洋葱表皮细胞染上色。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将洋葱表皮细胞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左右移动载玻片,可以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 三、观察时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看图,右手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1. 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2.认识并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植物叶切片
实验过程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4、调节好显微镜;
5、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实验时间
3月30日
实验目的
通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探究解释米饭甜味的原因。
仪器器材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各种蔬菜
4、将上述装置放到同一个地方,留待观察。
5、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实验结果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制作饮料
实验时间
4月13日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制作能力和兴趣。
仪器器材
水果、榨汁机、凉开水、白糖、小勺、小苏打、柠檬酸。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8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时间
4月6日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仪器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铁钉、螺栓等
实验过程
1、将第一个瓶子中灌满清水,放进钉子后加盖,用蜡烛油将瓶口的缝隙封严。
2、将第二个瓶子的内壁尽量烘干,放进钉子后迅速加盖并密封。
3、将第三个瓶子内灌进少量的清水,放进钉子后有一部分在水面外,不封口,使其与外面的空气接触。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仪器器材
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细木条、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观察混合前的小苏打和白醋各有什么特点,记录在教材上的指定的表格里。
仪器器材
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树叶、报纸、纸等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树叶、报纸、纸等物体,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实验结果
发现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呈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实验过程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的特点。
2、用滴管滴一滴碘酒到淀粉上面并观察产生的变化现象。注意滴管头不能碰到淀粉上面。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并观察产生的变化现象。
4、用滴管滴碘酒在各类食物上,观察产生的变化现象。
5、比较上面现象,思考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如果这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外侧继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注:只能让塑料球的一面面向圆心的同学。
提示:也就是说,月球始终只以一面朝向地球的,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
实验结果
观察到塑料球的西半边先看到,而且越来越大,直至整个满月的出现,然后再是东半球亮,然后越来越小,直至什么也看不到。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仪器器材
易拉罐、饮料瓶、烧杯、火柴、铁钉、铁丝、纸、蜡烛、热水。
实验过程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日食和月食
实验时间
5月4日
实验目的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六年级
学生姓名
实验形式
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