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学》章句一、生齐呼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二、走进昨天的记忆1、记忆中的古诗句(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乐府、词,均可。
(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
(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2)生谈从中的收获三、新授《大学》章句1、PPT展示所学内容2、听录音,要求心到、口到、手到、眼到。
(1)第一遍,只听,初步感知内容(2)第二遍,据录音,用“/”划出节奏;用“_”标出不认识的字(3)第三遍,据录音,拼出拼音3、 PPT展示带拼音的内容,生对照纠正有误的拼音,再与录音一起齐读内容。
4、诵读此段内容PK赛个人PK,小组PK,师生接龙读四、知晓大意1、PPT出示注解,生结合注解自己理解含义(抽几个学生接龙试讲解)2、再看译文(1)生齐读译文(2)默看译文,领悟你读懂了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3、师过渡: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语也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贤明的人士都有宽容向善的美德。
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
人的胸怀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蓝天一样高远,学会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而不能因别人比我好而心怀妒忌。
待人处事要真诚,言行一致。
这些正是我们应该从这则大学中领悟的人生哲理。
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千古流传!五、拓展延伸1、学生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抽签定题(2)分组研讨A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你该怎样做?B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班级而言,作为一个班长,你将怎样带领你的同学?C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一个学校而言,作为一校之长,你该怎样做?D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再大到一个国家,你准备怎样做,有何好建议?2、再回到原文,齐诵、背诵。
六、结束语(由一些读书名言引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课末,让我们再次喊亮我们的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用声音装点文字教学目标: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教学环节: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教学过程: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
方式:课件播放美文诵读素材。
材料:《我们和你同在》视频片断,《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内容:①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明确朗读误区。
③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
④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
方式:课件播放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
材料: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
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
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
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
朗读的误区:念字式“朗读”:语调平直,没有轻声,没有重音,顿连呆板,更无从谈起语言的感情色彩。
念经式“朗读”:发声含糊,频率细碎缺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起伏,声音缺乏变化,感情由于语速过快而无法很好地得到表达。
八股式“朗读”:刻意追求声音的形式,而忽略不同的文本内容,表现为朗读缺乏变化,缺乏生气。
朗读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
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
(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
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
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
(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朗读的方法: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
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
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
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
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
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
论说类诗文语调较为平稳;记叙抒情类的语调较有表情;散文类的语调要体会其真情实感;韵文类的语调则要体会其韵律与节奏,声入心随。
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
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
材料:《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华南虎》、《马》、《音乐巨人贝多芬》、《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安塞腰鼓》音频朗读。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
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满江红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教师激情导题。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板书题目、作者)2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
(板书)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试读,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飞的感情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文性语言、画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3、抽取几个小组进行现场展示。
(要求学生推荐代表进行解说或展示,并上交文字说明)五、教师点拨: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五、最后在学生中选取一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战争时期、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像岳飞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其实和平时期又何曾不是这样?2008年的中国同样遇到了困难,8.0级地震突袭四川,国家有难了,关键时刻,怎么办?21世纪的青年勇敢的站出来了,21世纪的“岳飞”一个个走向了四川。
中国有了他们怎能不腾飞!六、比较阅读《满江红》与《小重山》从而掌握豪放词的特点投影《小重山》:姓氏的由来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学习和感受,对百家姓的认识,通过深入浅出的寻根问祖,知晓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的渊源问题。
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拓展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