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能力素质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
摘要:领导者在组织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领导者影响力的概念和构成,指出要想成为卓越的领导者,要通过加强能力素质来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
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渊博的知识、创新应变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决策能力、交际协调能力,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特的领导风格。
关键词:领导;影响力;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5-0074-02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好的领导者会引领组织向着目标快速前进,不合适的领导者却往往会阻碍组织发展的进程,拖延组织目标的实现。
那么如何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呢?
哈罗德·孔茨说:“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
他能使别人参加进来,跟他一起干。
他鼓舞周围的人协助他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和成就迈进,他给了他们成功的力量。
”因此,领导者的影响力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施加影响力是领导者这一角色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
一、领导者影响力的概念分析
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影响力人皆有之,但强度各不相同。
并且,同—个人的影响力也会随着交往对象、交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有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
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领导者在长期的工作、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第二,领导者的影响力积淀在领导者的潜意识中,影响着他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第三,领导者的影响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往往是通过后天实践逐渐习得的一种能力。
通过能力素质的不断加强,可以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二、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
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1.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和权力等形成的,带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
此种影响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是领导者特有的影响力,也是领导者完成领导职务必须依赖的重要影响力。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因素。
它是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一种传统观念。
人们对领导者有一种心理观
念,认为领导者不同于一般人,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有一种服从感。
第二,职位因素。
它是指个人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
居于领导地位的人,由于组织赋予的权力使领导者具有强制下级的力量。
第三,资历因素。
它是个人历史性的东西。
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所构成的影响力,都不是领导者的现实行为造成的,是外界赋予的。
它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
这种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
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
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
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自然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第一,品格,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因为品格是一个人的本质表现,好的品格能使别人产生敬爱感,而且能吸引人,诱使人模仿。
第二,才能,作为领导者,才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才能高,不仅有助于胜任工作,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够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第三,知识,对于领导者来说,决定其影响力的首先是专业知识,其次是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各种知识。
第四,感情,领导者与下属建立亲切的感情关系,会极大地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三、如何加强领导者的影响力
作为现代领导者,应该通过加强以下几项能力素质,来加强领导者的影响力。
1.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决定着领导者自身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决定领导活动的性质,是领导者素质的根本和核心。
作为领导者,只有理论上清醒、坚定,政治上才能清醒、坚定,从而保证自身影响力的正确导向。
领导者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修养。
2.渊博的知识
随着以知识决策和知识管理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领导者所面临的工作日益广泛而复杂。
因此,领导者必须具备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以适应日趋复杂的综合性的领导工作,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3.创新应变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领导所具备的核心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不断更新、技术在不断进步、产品在不断创新。
创新能力已成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和首要素质。
单纯的“有知识”、“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不是有效领导的关键。
“有知识”还要会创新,不能创新,知识再多也没有意义;
“会管理”也要会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支持和鼓励创新、带头和推动创新,才能担负起时代和事业赋予自己的领导责任。
4.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即全局性思维,就是洞察全局、思考全局、谋划全局、指导全局、配合全局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懂全局、谋全局是新时期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指挥者在实际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善于深谋远虑,具有战略头脑和眼光,运筹帷幄,总揽全局。
领导者必须认清自己的方位,把全局作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全局和局部意见相左时,局部必须服从全局。
在碰到全局与局部的矛盾冲突时,如果不注意或不善于把这些矛盾提到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就事论事,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这就很难抓住事物的本质,甚至导致偏差和失误的出现。
5.组织决策能力
组织,是领导活动的载体,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建立联系、发生作用纽带与桥梁。
因此,领导者要会运用组织力量,发挥组织管理功能,善于把各种不同才能的人聚集起来,合理安排,形成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团结上进的集体,充分调动下属和群众的积极性。
决策能力是领导综合能力的表现,它既体现领导者的政治成熟和谋略,又体现了业务知识能力多样性的统一。
要通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践,增强领导者对自己决策能力的认识。
领导者要保证科学的决策,就需要把握好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规范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方法与技术;健全的决策体制和制度等
几个环节。
同时,决策也要民主化,决策必须反映和符合群众利益;必须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决策全过程必须建立在广泛征求意见,听取群众与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决策前、中、后都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决策民主化。
6.交际协调能力
领导工作是一项天天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领导者不仅需要争取上级的支持、指导以及其他单位的协助,还需要下属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通权达变的熟练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上级、同事、下属和其他人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与下属的关系,关心理解他人,自觉服从上级,主动与同级合作。
领导者还需要有协调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
领导者在工作中也会与上级、下属、同事和其他单位发生一些矛盾,这样,就要求领导者能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巧妙地解决矛盾,消除误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取上级的支持,下属同事的拥护,其他单位的帮助。
7.领导者要培养自己的领导风格
领导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领导活动不能程序化、制度化、常规化。
领导可以借鉴,但绝对不能照搬照抄。
领导者应结合自身的生活、工作实际,发挥气质中优势的一面,养成刚毅果断、有胆有识;乐观开朗、宽厚待人;沉着冷静、实事求是;热情活泼、勇于开拓等方面的良好的性格特征。
并且领导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素养。
领导者应掌握谈活的技巧、真诚的赞美、批评的方式、幽默风趣的表
达、谈话的生动形象、表达的得体等都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展现着自己的才能,使之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影响力。
领导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才能带动组织前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