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久性路面与结构材料性能

永久性路面与结构材料性能

裂、车辙和温度开裂
14
总费用
经济性能
传统路面
经济差
永久性路面
使用时间
15
二、永久性路面设计方法
16
永久性路面设计过程
• 设计原理 力学方法
• 设计过程
类似于其它结构设计方法
选择控制点 验算控制标准
拉应变标准 压应变标准
(由下至上设计)
输入材料性能参数 路面分析模型 路面应力和应变 路面变换方程
路面使用寿命
17
力学设计法
材料性能 (模量值)
尽量不让沥青层底拉 应变>65με或路基顶 压应变> 200με
路面模型 路面反应 (应变, 应力等)
转移函数
设计 完成
路面寿命 是否满足?
18
1992年 Monismith 提出力学 设计法的
流程图
19
力学性能标准
ESAL作用下
弯曲拉应变极值 < 65me
➢ 7、SHRP-2。 人、车、路综合研究,提供安全、 可靠、有 效、快速运输服务体系。
4
永久性路面与结构材料性能
5
主要内容
一、永久性路面设计理念 二、永久性路面设计方法 三、表面开裂 四、永久性路面的材料要求 五、目前各地永久性路面状况 六、总结
6
一、永久性路面设计理念
7
定义
perpetual pavement :指只需定期更换路面 表层(把破坏限制在路面上层),而不需进行 结构性修复或重建,且使用寿命大于50年的沥 青路面。
• full-depth asphalt pavement (全厚式路面) • deep strength asphalt pavement (高强度路面) • long-life asphalt pavement(长寿命路面)
8
设计理念
上面层:抗车辙能力和抗磨耗能力 中间层:抗车辙能力 基层:抗疲劳能力 路基:高强、稳定和坚固
2
➢ 3、2002年AASHTO修改了美国的路面结构设计指 南,2004年正式出版,核心是按“力学—经验法” (MEPDG)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提出更加完善的 设计指标和参数。
➢ 4、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温拌技术是欧洲Shell等 公司1995年研究开发的,2003年被美国引入并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2006年、2008年、2011年相继召 开了三次国际会议。2011年由NCHRP(美国国家 合作公路研究计划)编写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设 计指南”(NCHRP Report 691)。从目前的发展 情况来看,温拌技术完全有可能取代现行的热拌 沥青混合料技术。
最小 ➢ 下面层加强抗疲劳性能 ➢ 上面层加强抗车辙性能
11
永久性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为保持 其良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定期检 测,当自下而上的疲劳开裂、温度开裂、 车辙等病害达到预定深度时(即达到磨耗 层深度),就必须采取罩面等措施。对于 永久性沥青路面而言,这点非常关键, 它保证了将病害限制在表层 ,且尽可能 减小未来罩面的附加厚度 (重铺厚度必 须尽可能采用原厚度 )
12
要应避免以下现象发生
HMA 基层 路基
重复弯曲
重复 变形
导致疲劳开裂
导致 车辙
13
永久性路面优点
沥青路面寿命可达50年 路面平整,噪音低,摩擦系数高 成本效益高 路面的养护维修仅限于面层 沥青面层可再循环 减少疲劳开裂和车辙损坏 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 采用力学方法进行路面设计,综合考虑疲劳开
9
设计理念
} 40~75mm 高质量SMA、 OGFC 或 Superpave
100 ~
高压力区
150
mm
100~180mm高模量 抗车辙材料
(根据需要定)
最大拉应变
柔性抗疲劳材料 75~100mm
路面基础
10
设计理念
➢ 自下而上进行设计和施工 ➢ 基础(高强、稳定和坚固 )
➢稳定 ➢将使用期间的季节性变化和体积变化降低到
3
➢ 5、各种改性沥青、高粘沥青的研究与应用,如 SBS,SBR,PE,抗车辙剂,阻燃剂,温拌剂等。 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路面结构,如SMA,OGFC,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等。
➢ 6、施工机械和工艺的改进,如现场的再生设备 (热再生,冷再生),双层摊铺一次压实设备 (中联重科研发,湖南最近试用了这种设备,据 说效果不错。)
面层
厚度要求:>200mm
基层
• 永久性变形 控制点位置: 路基顶面 控制标准:压应变 <200µe
路基
永久性路面设计控制点
21
设计软件PerRoad 3.0
• 设计软件 软件名称:PerRoad 3.0 软件开发: David Timm, NCAT ,Auburn大学
• 设计软件下载 URL地址: 点击Perpetual Pavement
• 设计软件安装 连击 PerRoad
22
三、表面开裂
23
表面开裂
过去一般认为沥青路面的开裂是从下到上 的开裂,但近几年欧洲和美国加利福尼亚、 伊利诺伊德克萨斯、肯塔基、弗罗里达等州 调查发现轮迹带出现自上而下纵向裂缝。弗 罗里达大学等对此展开了大量理论和现场调 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4
Top down cracking (自上而下的开裂)
长寿命路面和温拌沥青 混合料技术
张起森 长沙理工大学
1
近二十年来路面工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 多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其中主要有: ➢ 1、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完成的 SHRP计划(公路战署研究计划),依据其主要研究 成果提出了Superpave(超级路面)混合料设计方法。 ➢ 2、1997年英国运输研究所(TRL)Michael Nunn 提出了沥青路面长寿命的概念。二十一世纪初长寿 命的概念引进到了美国,而且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在美国Ohio州立大学召开 了第一届国际沥青路面长寿命会议。2005年在美国 芝加哥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水泥路面长寿命会议。对 长寿命路面进行了定义。
(Monismith, Von Quintus, Nunn, Thompson等人研究发现)
厚 HMA (> 200mm)
基层(as required) 路基
垂直压应变极值 < 200me (Monismith, Nunn等人研究发现)
20
力学指标
• 疲劳开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