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


水稻的两性花
《种子生产学》
玉米雌雄同株异花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自然异交率的测定方法:选择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作为遗传基因的标记性状,如小麦芽鞘色的红色对绿色, 棉花的绿苗对芽黄绿苗,玉米的黄色胚乳对白色胚乳等相 对性状,这些性状都具有显性和隐性区别。测定时,用具 有隐性性状的品种作为母本,具有显性相对性状的基因型 品种作为父本,将父本和母本等距、等量地隔行相间种植 ,任其自由传粉、结实,然后将母本植株上收获的种子播 种,进行后代性状测定。如果具有当代显性的性状(如玉 米胚乳颜色),可直接用从母本植株上收获的种子性状进 行测定。计算F1中或当代种子中显性个体出现的比率,就 是该作物品种的自然异交率。计算公式如下: 自然异交率= F1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生态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中广为关注的一种雄性不育 类型。 石明松发现的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其雄性不育性是受一对隐 性基因控制,其光敏感性则受1~2对基因控制,因而湖北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材料具有在长日照条件下诱导雄花不育 ,在短日照条件下诱导雄花可育,而杂交F1又全部可育的 特性。温敏不育材料,具有在临界高温下雄性不育,临界 低温下雄性可育,杂交F1可育的特性。同一品系既可能作 母本配制杂交种,又可自己繁殖后代,做到一系两用。
种子生产学
第一章 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种生产学》本章内容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二、作物的品种类型 三、纯系学说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四、遗传平衡定律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五、杂种优势利用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作物的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决定了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 决定了原种和良种的生产程序和保纯防杂的生产技术。特 别是在杂种优势广泛应用的现代种子生产中,在很大程度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5、雄性不育性( male-sterility )
➢ 植株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称为雄性不 育性。如水稻、玉米、高粱、大麦、小麦、棉花、油菜、 向日葵、白菜、番茄等都有各种雄性不育性类型,有的已 广泛用于配制杂交种。
➢ 植物受遗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分为两大类: (1)细胞核雄性不育(nucleic male sterility) --- 雄性不育性受 核基因控制,多为隐性,但在少数作物(如小麦、粟等) 中也发现了显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在水稻、油菜 、小麦、高粱、玉米等许多作物中还发现了光、温敏核雄 性不育性。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种子生产学》
玉米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上讲,就是人为控制授粉的技术。
❖ 作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两类: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和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有性繁殖 (sexual reproduction):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
,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在有性繁殖中,因 雌雄配子是来自同一亲本植株或不同亲本植株,又分为自花授粉 (self-pollination)、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和常异花授粉 (often cross pollination)3种授粉方式。此外,还包括两种特殊的有性繁殖方式, 即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
株 ,如大麻、菠菜等 ❖ 2、作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 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根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确定: • 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4% 以下; • 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 •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
4%~50%。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3、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
➢ 自花授粉:由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称 为自花授粉,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是自花授 粉作物,又称自交作物。
✓ 自花授粉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豌豆、绿豆、 花生、芝麻、马铃薯、亚麻、烟草等。如大麦常为闭花授 粉,自然异交率为0.04%~0.15%;大豆的自然异交率约为 0.5%~1%;小麦、水稻的自然异交率通常也低于1%。
✓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
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其中又分植株营养体无性繁殖和无 融合生殖无性繁殖。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一)有性繁殖
❖ 1、花器构造对授粉的影响 ➢ 两性花(完全花):如水稻、小麦等 ➢ 单性花:雌雄同株异花 ,如玉米、蓖麻、瓜类等;雌雄异
✓ 常异花授粉作物有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蚕豆 、粟等。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4、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 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 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 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有甘蓝、黑麦、白菜型油菜、向 日葵、甜菜、白菜等。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以利用自交 不亲和性的自交不亲和系做母本,或者两个自交不亲和性 品种互为父母本,通过异花授粉,获得大量的F1杂交种子 。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异花授粉: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称为异 花受精。通过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是异花授粉作 物,又称异交作物。
✓ 异花授粉作物有玉米、黑麦、甘薯、向日葵、白菜型油菜 、甘蔗、甜菜、蓖麻、大麻、木薯、紫花苜蓿、三叶草、 草木犀、啤酒花等。
➢ 常异花授粉: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方式繁殖后代的称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又称为常异交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通常仍以自花授粉为主要繁殖方式,又 存在一定比例的自然异交率,是自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 作物中间的过渡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