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与青年教师共勉(摘要)

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与青年教师共勉(摘要)

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与青年教师共勉(摘要)曾江华一、目标制定:三年能胜任,五年成能手,九年是名师三年站稳讲台,五年魅力讲台,九年品牌讲台二、观念接纳:1、人人都有自己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2、制定较高的人生追求、较高的人生目标。

追求卓越,拒绝平庸。

追求卓越,不一定人人都会走向卓越,但拒绝平庸会使我们超越平庸。

如果教师是我们的职业选择,我们就只能对这种选择负责一生。

这是文化人的生命尊严。

3、高素质高质量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教育生涯的追求应是五个方面:高尚的思想道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科研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

5、新时代的新型教师的基础素养不再是“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而是多层次复含结构。

包括:①具备一般性的科学人文常识。

底子硬的通识型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②本体性的专业知识厚实。

有无深厚扎实的业务知识决定了你是平庸的教书匠,还是学者型教师。

③条件性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修养决定了你是停留在感性经验上因循守旧,还是在理性思考上得心应手。

④实验性的现代教育信息技能肯定能为你增添异样的教育风采。

6、理解时代变化对教师的不同要求:①传统标准一个好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者,不是一个教书匠。

(既教书、又育人)②现代标准一个好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必须是一个学习者。

(既教书育人,又终身学习、自我完善)③现实标准一个好教师不仅是教育者、学习者,而且必须是一个创造者。

(更强调创新精神、研究者角色)7、阅读是一个优秀人士的生活必需品,阅读承载着人生经历和时代记忆,一个人的精神底子靠阅读打造,是阅读造就了我们的心智和内心世界,它能消除生活的平庸、无奈与荒诞,它使我们在大时代的各种挤压中能拥有小人物心灵的庇护所。

阅读应成为一项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生命化实践活动。

成为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同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8、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之不被种种时尚的话语所污染、扭曲。

构成自己独立位置、独立话语系统并以此与其他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构成互补和相互提升。

9、我们要求和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目的不是停留在造就一批名师,而是为了使每位教师成为自身职业生涯的主人。

实现自我更新,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10、在工具价值层面谈教师专业发展,潜力有限,用制度和规范要求教师专业提升,作用也有限。

教师以什么样的专业情谊和信仰参与到教学这种“育人”又“育己”的活动中,影响着专业发展的实效。

教师在专业认同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愉悦、快乐和满足,最有实效。

11、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有没有教学主张是你是否优秀教师的标志。

它关乎教师的文化品质和教学品位。

教学主张是对教育教学深刻思考后所形成的一种见解、一种思想,不仅表达了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的情感上的自愿,也表达了理智上的自觉。

一个缺乏教育自觉的老师很难成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有两个类型:一类是操作型技术型,他只是按规定要求执行得忠诚,实施得认真。

这类优师可敬但影响力有限。

另一类优师具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既便是个性化的教学经验,也是以教学主张为支撑的教学经验,能影响他人,产生光环效应。

教学主张支撑和养育了优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决不是一张面具,也不是教学的炫技和表演。

它有自己的内核,那就是思想。

福楼拜说:“风格是思想的血液”。

别林斯基说:“风格是思想的浮雕”。

教学主张坚定地指向教学实践,又是对其的理性概括和提炼。

更具有实践智慧,更“平易近人”。

优师的可贵之处、高人之处在于:他们有理性思考的品质和习惯,逐步积累并内化的理论素养,因而有深度。

12、只搞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专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一个教学失败的教师,能够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解释失败的原因。

但一百个成功的教师只有一条成功的经验,那就是热爱学生、热爱教学。

一个只会抱怨攀比、崇尚投机、不崇尚实干的教师不可能成功,就是一时成功也不可长久。

同理,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撞击、崇尚权力、不崇尚学术的校园里,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不可能成为和谐进取的校园。

13、一切生命都有尊严,每一种人生都有平等地展示光辉的可能。

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巨大潜能,这都有待于优质的教育来潜心挖掘和深度唤醒。

平等地公正地对待每一类学生,用心热爱每一个生命是教师的道义责任,也是教育的根源性智慧。

14、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做精,其实不简单,持续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那就是伟大。

真理,往往就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伟大,总是用平凡打动人心。

15、敏感于学校中心工作的转移、敏感于学校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转变。

目前,学校管理已从强调年级管理、德育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事务性”管理,逐渐转变为强调实践运用,、资源分配、信息管理、反馈考评、专业发展、人际关系的动态经营。

学校是一个动态组织,也是一个既约束又开放的系统。

16、珍惜与同行合作的机会,在各种活动与会议中与同行分享经验,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组织,为学校各个群体组织的建立和巩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充分认识到与家长建立牢固的积极的关系的重要性。

17、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自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天赋力、学习力、创新力、自制力,其它三力好理解,专门提一下自制力。

自制力的培养可以从七个方面的控制入手:控制自己的时间,控制自己的思想,控制接触对象,控制沟通的方式,控制承诺,控制目标,控制忧虑情绪。

18、做一个充满魅力的全能教师。

具备四种魅力:①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道德魅力。

举止优雅的品格魅力,追求完美的思想魅力。

②学识魅力:学习成为生存需要,学习必须博览群书,学习必须思考。

③工作魅力:教学能力强,对学生有强烈持久的人际吸引力;教研能力强,在各种场合都要尽显自身的精神感号力、感染力;创新能力强,在重要方向上重要主题上显现自身的智慧启迪力。

④社会魅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之中都能立起自己充满辐射力的丰满形象,看重自己在专业领域和其它社会领域里的影响力,以及教师职业的倾向性。

19、感悟和认识名师成功之路的特征:不凡的学术勇气,强烈的课题意识。

执着的探究精神,全面的信息素养。

较强的创新能力,丰硕的研究成果。

远离牌桌、冷淡酒桌、亲近书桌。

20、认识生活中的无奈、坦然环境中的不公。

谨防生理枯竭、价值感衰落等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过去列举过社会生活中、教师生活中的种种无奈,生活和工作中种种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应尽力去消除这些现象,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理想化。

我们的态度仍然是,改变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坦然接受那些我们不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

在学校,对青年教师来讲,无奈更多,不公更多,不平等的心理感受尤其多。

虽然现在学校管理追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但是和谐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它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漫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建构,不是凭口号和热情就能实现的。

而现实情况却不乐观、不遂愿,怎么办?平静接受、坦然面对。

和谐首先是自身内心情感的坦然和谐。

过分夸张不平等、不公平的心理感觉,心态就会失衡、语言就会失口、工作就会失重,教师们平常感觉心累,固然与课业负担过重、学生难以管理、发展压力加大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不平衡和情绪抑郁所致。

三、奋进途径。

1、坚持落实学校给青年教师制定的任务,即每月或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写有读书笔记,每月设计一份探索性教案,每月上好一节公开课并写有教学反思,每学期带好一个兴趣小组并出成效。

每人都当见习班主任,每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研论文在《守望者》以上刊物上发表,理论学习及读书笔记由团委书记检查并报行政会。

探索性教案由导师检查督促并报年级部主任,公开课及教学反思由备课组长负责督促记载并报年级部分管主任。

兴趣小组落实在学科组、备课组、年级部,见习班主任工作由年级部分管主任落实并检查“三有”:班级工作有记录,班会课有教案,学生思想及行为情况有档案。

2、明确学习对象,寻找示范榜样,每位年轻同志都要有学习榜样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人物就是自己的导师,两个基本人物,就是组内的两位特长突出、教学优秀的教师,力争把别人的好东西学到手。

3、年轻教师成长的一般途径: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尊重教师同行,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投身教育研究,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本文系校长曾江华在2009年3月在全校青年教师(含2000年新调入我校的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摘要,今印发给大家,希望对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职工均有所教益。

编者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