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或科技人员、工程师
质高
深化探究
多数是对生产经验 多数是科研产物,量多
高考调研
考点三
工业革命
开展 最初只限于英国,后来 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 国家 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 同时进行 以重工业和电力行业 产业 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 为主要领域,对带动 部门 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 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 具有重大的作用
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 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导读
考点三
史料说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促进了资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高考调研
考点三
史料二
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工业革命
概念辨析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
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
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 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 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工业革命
(2)相同点 ①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③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④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讲史料 史料一
工业革命
1769 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
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 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 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
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
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训练11 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
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
③依靠
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C.②③ D.①④
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 ④依靠殖民扩张
训练11 两次工业革命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
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
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导读
明确关键词的内涵是解答经典史料的突破口。史料二
中“建设性使命”内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 推动了亚、非、拉美地区旧的生产方式解体,加快了这些地 区的近代化进程。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 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 论述反映了( A.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工业革命
(1)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
2.途径
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
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工业革命
(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 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
人教通史版
第七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二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训练10 考点三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训练11
两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 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 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 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三
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1.背景
发展。
(2)科技: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 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2.成就
工业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1866年,德国人 西门子 研制发电机成功;不久实际可 用的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 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3. 主 要 影 响
工业革命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 兴工业。 (3)工业结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 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垄断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
训练11 两次工业革命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答案 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 业革命的发生? 答案 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文艺
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
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
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
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答案 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途径:新航路 的开辟;海外殖民活动(扩张、掠夺)。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工业革命
(5)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
3.主要 影响
明显。 (6)世界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 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 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三
讲史料
史料一
工业革命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
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 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 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 „„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
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
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D
)
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考点三
工业革命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 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条件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 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
C
)
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训练11 两次工业革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我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 “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19 世纪
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
复兴和宗教改革等解放了思想;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
训练11 两次工业革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
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答案 史观:全球史观。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
训练11 两次工业革命
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 ( 如糖和棉花 ),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
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 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 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 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 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
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产生。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