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压电阻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易错压轴题(难)1.有一个低压电源的电压在 30 V~36 V 间,小明要测量出它的电压(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除了待测电源,手边有一个量程为 0~15 V 的一块电压表,及四个阻值已知的电阻,分别为R1(0.01 Ω)、R2(20 Ω)、R3(30 Ω)和R4(30 kΩ)各一个,一个开关及若干导线,请合理选择以上器材,测出电源电压。
要求:(1)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2)写出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3)写出电源电压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U= ______。
【答案】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b.闭合开关 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U=2.5 U1【解析】【分析】【详解】(1)[1]由题意可知,电压表的最大量程小于电源的电压,故所用的实验电路应是串联电路,串联的两个电阻应选用20Ω和30Ω,用电压表测出其中一个电阻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过求出另一个电阻的电压,则电源的电压亦可求出。
故电路如图:(2)[2]实验的操作过程是:a.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b.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
(3)[3]由实验操作可测出电阻R2的电压U1,而R2、R3的阻值分别为20Ω、30Ω,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有U1:U2=R2:R3=20Ω:30Ω=2:3即U2=1.5U1那么电源的电压U=U1+U2=U1+1.5U1=2.5U12.某同学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操作:(1)在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和材料不变,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法。
(2)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L的关系,实验室备有以下实验器材:A.电源E (电压U=1.5V)B.电流表A1 (量程 0-100mA)C.电流表A2 (量程 0-0.6A)D.电阻箱R0(阻值0~999.9Ω)E.待测电阻丝R (阻值约为10Ω)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则:①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的是_______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② 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的接线柱a和b上,电阻丝上夹一个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 P 的位置,就可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L,把这些实验器材按图甲连接起来。
闭合开关 S 前,电阻箱的阻值应调整到________Ω。
③ 闭合开关 S 后,将电阻箱调到适当位置不动,多次改变金属夹 P 的位置,得到多组I、L的数据。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在坐标平面内,以电流的倒数1I为纵坐标、电阻丝的长度L为横坐标,得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图像说明,横截面积S相同的同种材料的电阻丝,接入长度L越长,电流I越小,电阻R _____________。
④ 该电阻丝 lcm 长度的阻值为 _____Ω【答案】控制变量 B 999.9 越大0.3【解析】【详解】(1)[1]在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和材料不变,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2)[2]由题意可知,当只有待测电阻丝R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大小是1.5V 0.15A 10ΩU I R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电流表A 2的量程是0到0.6A ,这个精确程度不够好,应该选择电流表A 1,量程是0到100mA ;[3]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S 前,电阻箱的电阻值应该调到最大,即调到999.9Ω;[4]从图乙可以看到,接入长度L 越长,1I越大,即电流I 越小,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而电阻箱阻值大小不变,那么电阻R 越大;[5]当电阻丝0L =时,电流1A 10I =,此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为0,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电阻箱大小是 00 1.5V 15Ω1A 10U R I === 当电阻丝10cm L =时,电流1A 12I =,此时设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为R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0 1.5V 1A 15Ω12U I R R R ===++ 可求得电阻3ΩR =,即电阻丝10cm L =时,对应电阻3ΩR =;当电阻丝1cm L =时,电阻R 大小符合关系式10cm 1cm 3ΩR= 可求得0.3ΩR =。
3.某物理兴建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岀了以下猜想:A .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B .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C .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 、b 两金属片分别插入图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的位置(金属片a 、b 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相同)进行探究: (1)本实验电路中接入电阻R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________来判断。
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单选)A.比较法 B.控制变量法 C.转换法 D.逐渐逼近法(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图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B,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________两图所示位置。
(4)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图乙、丁所示位置,观察发现两次得到的实验数据不相同。
由此可得到结论是: _____________。
【答案】保护电路电流表示数 C A 甲、丙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解析】【详解】(1)[1]电阻R作用是保护电路;(2)[2]若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比较强,其电阻就比较小,电流表示数较大,反之,电流表示数较小;可见,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3]通过电路电流大小可以反应盐水导电能力的强弱,应用了转换法;(3)[4]图甲、乙所示金属片a、b间距离相同,容易浓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关系,是猜想A;[5]为了验证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必须选择浓度相同、金属片a、b间距离相同,溶液质量不同的两组,由图知应选择甲、丙两组进行探究;(4)[6]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乙、丁所示位置时,溶液的浓度相同,质量也相等,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不相等,电流不同,所以,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4.卓玛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表所示:如图是卓玛连接好的实验装置,请完成下列填空:(1)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说明接入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越________;(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3)选择A和C两段导体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4)这种物理研究方法,通常叫做________。
【答案】小;CD;①;控制变量法。
【解析】【详解】(1)[1]由欧姆定路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越大,接入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越小;(2)[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导体的材料以及导体的温度有关。
要验证猜想“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需要控制导体横截面积和导体材料相同,导体长度不同,由表可知,应选择C和D两端导体进行实验;(3)[3] A和C两段导体,从表中可知,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可以验证电阻和材料的关系,即猜想①;(4)[4]这种物理研究方法,通常叫控制变量法。
5.小刚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提出了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他准备了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和其它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与论证)(1)在物理学中,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_____。
(2)分析小刚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他的猜想_____(填“相符”或“不相符”)(评估)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1)_____;(2)_____。
【答案】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相符使用两个相同的灯泡没有多次测量数据【解析】【分析】(1)根据教材知识和表格中AB 、BC 、AC 间的电压值分析可得出结论;(2)本实验使用相同的灯泡,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详解】(1)在物理学中,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2)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且AB BC AC U U U += ,所以,根据小刚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他的猜想是相符的;【评估】由于实验中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说明他在实验时使用了两个相同的灯泡;他只做了一次实验,而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带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因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①使用了两个相同的灯泡;②没有进行多次测量。
故答案为:(1).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2). 相符 (3). 使用两个相同的灯泡 (4). 没有多次测量数据。
6.小刚和小强在组成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1)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__________的.(2)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两个灯泡都将__________ (选“发光””不发光”),出现__________现象.(3)小刚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强认为只需拆除c 这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_______联的正确电路.小强将多余的c 导线拆除以后,闭合开关S 时,小电灯L 1、L 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 、B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 、D 两点时,两灯也不亮;接触E 、F 两点时,只有灯L 1亮.对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灯L 1开路B .灯L 2开路C .开关S 开路D .灯L 2短路)(4)小强认为,在小刚连接的电路中,如果将某根导线的一端移接到另一位置,电路就能成为两灯并联的正确电路了.请在图中要移接的导线上打上“×”号,并画出改动后的导线.(______)【答案】(1)断开 (2)不发光,短路 (3)串,B(4)【解析】试题分析:(1)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2)闭合开关,电流从电源正极经导线A.开关、导线B.C.e回到电源负极,没有经过任何用电器,造成电源短路,两个灯泡都不发光.(3)拆除导线c,电流经导线A.开关、导线B.灯泡L1、导线D.灯泡L2、导线e回到电源负极,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两灯串联.闭合开关S时,小电灯L1、L2都不亮,电路存在断路.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也不亮;说明此两种情况下,电路仍是断路.接触E、F两点时,只有灯L1亮.导线、电源与灯L1构成通路,故障位置是灯L2开路,答案为B.(4)将导线b从D点拆下,接到C点,灯L1、L2并联.考点:电路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1)实验步骤A.按图甲所示接好电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________.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最________端.B.滑片P移到适当位置,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1.C.________.D.保持滑片P不动,用电压表测出a、b两点之间的电压U.E.移动滑片P的位置,重复步骤B、C、D两次.(2)讨论交流小明得出的结论: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而另一小组的小芳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不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请你帮她们分析原因是________.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________性,是不科学的.(3)小明测电阻R0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R0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4)小明按图甲所示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都不亮,但电压表有读数,经检查:除灯L和定值电阻R0外,其余都没有问题,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应将电压表接在________两端,并观察电压表有无示数.(5)小明在测灯L两端的电压时,直接将接线b改接在a上,你觉得是否妥当,并说明原因________.【答案】断开右端保持滑片P不动,用电压表测出灯L两端的电压U2小明选的灯L 和R0的阻值相同,而小芳选的灯L和R0的阻值不同偶然 1.2灯L短路或R0断路滑动变阻器不妥,这样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解析】试题分析:(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为防止接错时损坏电路元件,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端,为了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还得测量灯两端电压.(2)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和电阻成正比,小明测的电压相等说明,小明选的灯L和R0的阻值相同,而小芳选的灯L和R0的阻值不同.实验次数少,实验具有偶然性.(3)电压表读数注意所接的接线柱.(4)电压表有示数说明是灯L短路或R0断路.把电压表并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如果有示数说明是L短路,无示数是R0断路.(5)连接电路时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8.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_____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