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康奇善(CHITOSAN OLIGOSACCHARIDE壳寡糖)世界医药级壳寡糖的典范世界糖生物工程领域论断:疾病防治功能达到药物水平的壳寡糖必须控制其聚合度,其中聚合度为2-10段、4、5、6、7糖占70%以上的壳寡糖属世界医药级壳寡糖。
研究证实壳寡糖分子量越低,人体吸收利用率越高,医药级壳寡糖其综合有效性是其他序列的5-10倍以上。
经美国ESA公司电雾式检测器、糖分离分析检测器等专业仪器检测,1805组研发的久康奇善壳寡糖聚合度为2-10段,其中4、5、6、7糖占70%以上,符合世界医药级壳寡糖标准,且临床试验证实其吸收率高达98.9%,对高血脂、肝病、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胃肠道疾病、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等效果显著。
久康奇善壳寡糖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成立于1996年,承担着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五”项目一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三项、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项目三项。
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学院“九五”,农业部“948”、国家烟草专卖局等科研项;三个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鉴定。
完成科技论文167篇。
申请专利58项。
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等13项。
形成可转让及合作的项目4大项。
截止目前为止,久康奇善壳寡糖是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唯一研发、监制、出品,是中国寡糖样品标准的提供单位。
久康奇善壳寡糖的主方是壳寡糖、葛根、五味子。
壳寡糖是指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寡聚糖,它通常是由甲壳素(虾、蟹壳等)脱乙酰化的产物壳聚糖的降解而获得。
壳寡糖具有多种优异的生理功能:通过减少脂肪吸收阻止胆固醇重复使用、加速排泄、提高有益脂蛋白数量实现降低血脂;保护正常肝细胞的分泌、代谢和排泄功能,增强肝细胞生物转换机能、使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能够直接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及腹水瘤等细胞的生长,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形成,阻断血液供应;它能激活免疫,增进吞噬细胞能力3-5倍;保持体液稳定在弱碱性环境,使胰腺分泌胰岛素增多,改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明显降低空腹血糖作用;能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
葛根,我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中药材之一,自6000多年前就有史记载,人类就开始利用葛根,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葛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葛根的茎、叶、花、果、根均可入药。
在历代医典《神农本草经》、《济生方》、《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等几十部文献资料中,均有明确记载。
最新医学发现,其有效成分葛根黄酮类物质、葛根异黄酮类物质,可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1993年,被国家卫生部定为药食两用植物。
“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古医书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国药典记载中分南北两种,久康奇善取材传统正品,品质优良的北五味子为原料,中药功效在于补虚劳, 壮筋骨,专补肺肾, 兼补五脏,益气生津,其药用价值极高。
久康奇善壳寡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激活免疫;提高有益脂蛋白数量,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明显降低血糖;增强肝细胞的生物转换能力,直接抑制肝癌细胞增长,促进有益菌增殖等。
久康奇善壳寡糖是中国科学院几代科技工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奉献,是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最权威完美科技的精典演绎,是世界上最科学组方最优秀效果的寡糖产品之一,它必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及人类健康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1811自年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甲壳素至今100多年的历史中,其开发及保健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1881年,中国古代最著名药学家——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敲碎蟹壳,做成团子吃下去,对青春痘、肿物有效果。
1977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甲壳素、壳聚糖会议”,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九次国际性专题会议。
1990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提出壳聚糖能预防癌细胞转移,以及防止血压上升等理论,成为医学上轰动的话题,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唯一被日本政府允许可以宣传疗效的机能性食品。
1991年,美国、欧洲医学及科技界、营养食品研究机构将其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后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
1995年,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及欧洲共同体(EC)已批准壳聚糖的生产。
一个倍受中央领导关注的项目1996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项研究糖工程的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与糖工程1805课题组”。
承担国家科委重点科技攻关研究课题,倍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江泽民、胡锦涛等曾先后亲临大化所基地视察。
1996年10月,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甲壳素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氨基葡萄糖的生产工艺”在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正式立项。
1996年12月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首届甲壳质学术研讨会,标志着我国甲壳素的研究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00年,甲壳素生物降解技术生产工艺被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所攻克。
2001年1月,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五”项目寡糖新产品开发壳寡糖,在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正式立项。
2001年11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动植物无特定疫害生产关键技术”在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正式立项。
2001年12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中国科学院1805组正式立项。
2002年,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获得“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发明专利。
2002年,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获得壳寡糖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技术发明专利。
国家有关部门于1998年、1999年、2002年三次在北京香山召开专门会议,重点研究壳寡糖的开发与利用。
2003年,一种酶法降解壳聚糖与膜分离相耦合生产壳寡糖的方法被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所攻克。
2004年,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获得“酶法制备不同聚合度低聚糖的调控方法”的应用技术发明专利。
2004年,久康奇善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
2007年,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先后获得:①“一种用固定化酶生产壳寡糖的方法”②“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两项应用技术专利。
一个领先于世界的科研成果——久康奇善壳寡糖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现有科研人员近40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6名,博士后5名、博士19名、硕士5名,来自国内外的高级访问学者8名,课题组人员专业与技术结构多元交叉,研究方向涉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等多方面。
曾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9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申请专利58项, 并发表具有权威性创新和领先价值的学术论文167篇。
中国科学院1805课题组发明生产的壳寡糖己解决了目前大陆市场上壳寡糖制备的关键用酶和产物原位分离及低分子糖与产物壳寡糖的分离纯化这一目前国际上酶解制备壳寡糖工艺的关键技术。
依据酶解反应特点,结合现代生物化工及纳米滤膜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国内外首次采用了特定的酶解反应与膜分离耦合的新思想,形成了一条成熟、可行、易于放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生产路线。
在国内外享有权威性。
在实验室由专家监督指导而生产的壳寡糖保证了它的质量和服用效果。
一个来自大自然的可靠产品久康奇善壳寡糖主要是以聚合度2-10分子链壳寡糖为主要原料和精选的优质葛根、五味子配伍而成。
久康奇善壳寡糖胶囊的主要成分壳寡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可食性动物纤维,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葡萄糖胺和乙酰葡萄糖胺决定了它比普通食物纤维具有更高的调节免疫功能。
壳寡糖与高级中药材葛根与五味子为伍,有效促进壳寡糖功效的最大发挥,全面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的全面改善。
久康奇善胶囊中的壳寡糖,分子量低,呈水溶性,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能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血脂,对化学性肝损伤及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和转移有良好的作用。
它还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活性,改善、修复受损细胞,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葛根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
五味子,“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人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
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
神奇的糖糖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是人体能量的源动力。
与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一样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我的家族很大,有食用单糖、食用多糖以及一大类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它们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单糖的糖链以不同的链接方式组成的,其中有一个叫寡糖的兄弟最受人关注,它就是由2-10个单糖组成的一种功能糖。
按照作用不同,现代糖生物学家将我们这个家族分成了能量糖和功能糖两大派。
能量糖,主要指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成能量的多糖(如淀粉),这种糖每克在人体内可产生4.1千瓦热能,是人体最主要的热能来源。
功能糖是相对能量糖而言,这些糖不能产生供应人体的能量,但是他们在生物体中起着“通讯”、“识别”和“调控”生物过程的重要作用,而寡糖就是具备此项功能的功能糖。
寡糖,细胞组织中的军事雷达生命科学研究发现,在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外,糖类是又一类信息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DNA)中蕴藏着大量遗传信息即储存信息。
而寡糖的作用不是储存信息而是“通讯”、“识别”、“调控”,犹如人体细胞的身份证和通讯员,直接影响细胞的“工作”。
寡糖是由2-10个氨基葡萄糖以糖苷链连接而成的低聚氨基葡萄糖,附着于细胞表层的糖链网是细胞向DNA传导复杂信息的路径物质或称信息传导介质成分。
它如同细胞组织中的“军事雷达”,细胞必须通过它向DNA传导信息和表达信息。
糖链结构和功能是否完整直接决定着细胞的健康生命科学最新研究发现,无论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在它们的组织中都交织着密集的糖,科学家称其为糖链(糖苷链),它们是细胞间的无线通讯网,其结构和功能完整与否直接关系细胞的健康。
现代80%的疾病都是由于糖链结构和功能受损所致。
因为细胞糖链结构的损坏会直接影响基因获取外界变化信号的准确程度,DNA收到不完整甚至错误信息后,所做出的免疫反应,必然失去针对性,甚至是错误的。
正确表达将激活免疫细胞和分泌抗体予以免疫;而错误的表达将会“认敌为友”而不作对抗。
其结果往往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或丧失,呈现出不同体质状态,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丧失。
研究发现,病原体尤其是癌细胞,表层都是带负电荷的酸性糖,而正常细胞表层都是带正电荷的碱性糖。
因此,它在机体运作中不仅肩负着对免疫信号的传导功能,而且具有与病原体相吸的自然属性(遇到病原体后将其吸附一同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