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新乡学院姓名:张晓学号:12021010222学科: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初三章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铁的性质》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概述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铁的用途与保护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学生已有氧化还原反应、铁的化合物等知识,已多次接触有关燃烧的实验,在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但是对反应条件的建立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铁性质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元素性质的实例,提出铁的性质。

(三)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元素性质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了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金属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铁的性质。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元素的一种特征,这些性质会在跟其他元素反应时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该元素与其他元素反应时会有一些现象发生,或者有时可以根据一些反应现象判断是某种元素。

(四)能力基础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1.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叙述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逐步养成实验、观察、思维的习惯并学会其方法,能利用铁的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铁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其产物不同,领悟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铁的性质。

教材在章前言中,从钢铁的简史和用途出发,在本节以设问方式提出了铁的有哪些性质的问题。

这部分的教学建议在课前布置探究课题:“铁的发现和存在、用途和冶炼简史”。

这样学生认识会更加深刻,对铁的性质问题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在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元素的一些性质后,学习金属物质的性质。

两者具有很大的对比性,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如果在学习铁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知道一些金属元素的活泼顺序。

而在此安排学习,学生已有氧化还原反应、铁的化合物等知识,已多次接触有关燃烧的实验,在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培养思维能力,观察对比能力。

(二)教学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的建立。

六、评价量规七、学习资源与环境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使学习的观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通过电脑、录像等现代化手段,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动手实验,便于观察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下,逐一突破教学难点;2.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下学习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课堂效率。

八、问题情景创设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教学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最佳“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生活情景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景素材作为课堂情景,如使用生活展览、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对于“铁的性质”的学习,教师可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家铁锅的颜色、用铁做锅、铁勺安木柄、铁钳安橡胶柄、用铁丝架设电网等归纳出铁的物理性质,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突出学法的指导。

在学生知晓“铁的性质”后以问入境,如“用铁造船为何要刷油漆、镀其它耐腐蚀金属,为何不用金属钛造?”。

此时教师可及时将钛的生产工艺较复杂、价格高、还不能广泛使用的现实告知学生,激励学生为实现设想而努力进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九、教学活动过程【引入】播放幻灯片,关于铁质材料的图片问题情境创设【教师】上周六晚上我准备做饭,突然发现我家铁锅上有一层褐色的东西,用水洗也洗不干净,令我很苦恼。

然后又发现我家自行车有些地方也有相似的状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你们周围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吗?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铁的性质,帮老师解答疑惑。

【教师】首先观看下这几张图片,是否都熟悉,或者经常用到呢?【学生】见过,其中一些家里都有用。

【教师】那你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都是钢或者铁材质做成的。

【教师】是的,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元素的一些性质,今天,我们将主要学习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

说到铁,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钢铁这个名词,就像我们看到的图片,有铁锅,不锈钢的炒锅,可是钢是否等于铁呢,或者说钢和铁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学完这一章你就明白了,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铁。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8-119页第2-4自然段和图,进一步说明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材料以及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一步重要标志。

【板书】铁的性质【展示】铁丝、铁片、纯铁【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教师】我们把铁制成丝、片以及其他形状,利用铁的哪些性质?铁的颜色是否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吗?思考一下。

【学生活动】请几位学生上台折铁片,以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0页。

【教师】再联系一下生活中常见到的,用自己的体会说一下铁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我们经常看到的铁是银白色的。

【学生】电线里的铁丝是软的,而且导电。

【学生】用铁锅炒菜,锅会很热,证明铁有导热性。

【学生】铁钉在火车轨道上可以被碾成铁片,说明铁有延展性。

【教师讲解】教师应进一步说明金属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延展性、传导性、沸熔点、密度等方面来研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方法。

【板书】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2、密度是7.86g/cm3,熔点1535摄氏度,沸点2750摄氏度;3、具有良好地延性和展性;4、是电和热的导体。

【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习过一些铁的化学性质,如铁在纯氧中燃烧,铁可以跟酸反应等。

【提问】镁、铁跟氧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请思考后提出假设,分小组做实验探究并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白以及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比较反应条件,哪个更易发生反应?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实验设计方案,(此时需3分钟)。

学生提出如下两个假设:第一种:镁比较活泼,更容易反应。

第二种:铁较活泼,更容易反应。

抽学生说下具体实验步骤,老师点评并讲解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老师观察并给予纠正和帮助。

[实验结果]: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产生白色灰烬;铁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抽同学把黑板上内容补充完整。

【讲解】通过同学在黑板给出的答案,我们可以知道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镁却能,说明镁更易发生反应,铁不如镁活泼。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在纯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教师】铁可以在纯氧气中燃烧,能否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呢?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实验6-1,讨论实验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并试着总结观点!【边讲解边板书】1、在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教师】铁锈是不是跟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同样物质的呢?【讲解】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

【教师】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浪费的钢铁约占全世界年产量的1/4,自然资源浪费严重,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节约使用的资源,爱护资源。

【学生】在铁表面涂油漆,防止生锈。

【学生】尽量保持干燥。

......【讲解】对学生的见解给予正确的评价与鼓励。

【教师】我们还学过哪些有关铁的反应呢?【板书】2、铁与酸反应【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分别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

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两支试管颜色、产生气泡快慢等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 Fe + HCl= FeCl2 + H2↑(浅绿色)Fe + H2SO4= FeSO4 + H2↑(浅绿色)【教师】讨论我们之前学过Mg、Zn、Fe、Cu跟酸反应的情况,并比较它们的金属活泼性。

并分组做实验。

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合作动手实验(此时需10分钟)。

抽学生说下具体实验步骤,老师点评并讲解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别让Mg、Zn、Fe、Cu跟酸反应进行实验并记录。

【总结】铜不跟氢发生反应说明铜不如氢活泼,铁的化学性质比H 、Cu活泼,但不比Mg、Zn活泼,所以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老师】铁不仅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还可以把某些化合物中的金属从它的溶液中置换出来,下面这个实验就能验证这句话。

【板书】3、铁跟硫酸铜反应【演示实验】在装有洁净的铁丝试管中倒入CuSO溶液,并请学生观察试管中4溶液比较。

的铁丝表面有何变化,蓝色溶液有何变化,与原CuSO4【学生活动】讨论铁丝表面的出现红色物质和无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各说明生成了什么?分析原因?学生根据老师的实验再每人动手做一遍。

【边讲解边板书】Fe + CuSO4 = FeSO4 + Cu【简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人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指导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养成爱惜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课本本节习题1、2、3【网上交流】同学们下课后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资源来查询,得出更多与铁有关系的知识,以及铁的性质的更多更广泛的应用,然后大家可以一起在网上,通过QQ群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从而更好的掌握铁这一重要的化学及物理意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