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古希腊艺术古希腊美术的发展历程1.爱琴文化时期(公元前31世纪~前13世纪)这是希腊美术的前源。
爱琴文化的发现,得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
由于他们深信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英雄神话真有其事,便随史诗所描述的线索进行考古工作,从而使过去一直被认为仅仅是荷马艺术幻想的情景,突然以确凿的实物给予证实。
爱琴文化的发现,使人们了解到,早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人就从石器时代转到青铜时代,此后1000多年间,克里特、迈锡尼,还有季克拉基斯群岛曾有过十分发达的经济与文化。
2.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这是古希腊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传说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吟唱过两部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部史诗成为今天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主要文献资料,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荷马时期”。
荷马时期在文学、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美术上的成就可谓黯淡无光。
自从北方来的部落统治希腊以后,希腊美术既见不到克里特那种快乐的风格,又失去了迈锡尼艺术的写实性,在几个世纪里,作品相当粗糙和简陋与原始。
从目前遗留下的艺术作品上看,大部分都是僵硬的几何形,没有对细节的描绘和刻画。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用于敬神和陪葬的陶瓶。
这些陶瓶造型简朴,大胆地描绘的对称图案形成一种匀称的表面结构。
因此,荷马时期在美术史上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3.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此时的古希腊,不仅正式确立了奴隶制的城邦国家,而且完成了它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的移民过程。
这在社会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艺术创造上也是再生的开端。
在频繁的东西贸易交往中,东方文化不断传入,并希腊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希腊艺术生长的土壤毕竟与东方先进国家不一样,它不能完全照抄东方文化,而是吸收东方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尽量摆脱东方文化的影响,发展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艺术风格的变化也十分迅速,这集中反映在瓶画、建筑和雕刻方面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成就上。
4.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公元前5世纪前期的希波战争,拉开了希腊古典时期的帷幕。
这场战争由于希腊各城邦之间非凡的合作,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希腊人的民族优越感。
可是,战争带来的和平和安宁并不持久,它很快的被曾在反波斯战争中扮演领导角色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争夺所取代。
此后,希腊城邦之间的不和带来了不少的骚乱。
就在这一时期,希腊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进一步成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特别是在文学艺术上,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可以说,古典时期的美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雕刻和建筑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5.希腊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公元前334年,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帝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军队发动战争,侵略东方,进攻波斯。
他的霸业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把东方文化带到了希腊,同时又把希腊文化传到了东方。
因此,在历史上一般把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历史结束,称为“希腊化时期”或“泛希腊时期”。
古希腊美术的酝酿与诞生真正意义的欧洲美术该从古希腊开始。
希腊美术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因此被视为爱琴美术的延续。
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
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
进入奴隶社会的希腊半岛,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城郊农村组成大小不等国家,各自为政。
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比赛。
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光荣,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发现人体美,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人体。
大政治家伯里克利斯说:“我们是爱美的人。
”希腊民族是爱美、创造美的民族。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
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
它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
以人为主体的古希腊艺术,热情坦率地表露人类丰富的感情,人类纯朴的天性和对美的渴求,因而能强烈地打动人心,引起人的共鸣。
马克思认为,希腊艺术在某些方面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这是对希腊艺术的最高评价。
至于古希腊的绘画,由于年代久远,人们今天只能从形状各异、用途不同的陶器上欣赏到。
陶器上的绘画被称为瓶画,有“黑绘”和“红花”两种形式。
“黑绘”以红色为底,绘以黑色的形象;“红花”则相反,黑底红色图像。
瓶画的构图顺应着陶器的形制、起伏,非常巧妙地用简练的线条写实的手法,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优美自如,令人惊叹不已。
《战士的告别》,是一件“红花”式作品。
全副武装的战士准备出征,年轻的妻子为他送上一壶壮行酒,脸上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年老的父母站在他们身边,鼓励战士英勇杀敌,描绘的图景真实细腻,不禁使人联想起古今中外出征前的那一幕幕感人场景。
希腊陶器的艺术风格:1、几何风格,《狄庇隆陶瓶》上以横向层叠的排列图案组成,纹样工整,人物被概念化的表现出来。
它是希腊葬礼中的一种祭奠仪式瓶,具有象征意义。
2、东方风格,当时和东方商业往来频繁,陶器装饰图案受东方的兽首人身像、植物纹样等影响而产生的风格,后来出现了双耳罐打破了以往人和动物图案的僵硬模式,开始图案变得和谐优美了。
3、黑像式风格,开始于古风时期,以黑色颜料将主题的形象画在红色陶土上的,并用细细的针笔刮出轮廓线后烘烧。
黑像式风格有一种简单而且高贵的感觉,人物以黑色侧影显示,黑色和红色形成鲜明对比,《阿碦流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
4、红像式风格,在黑色背景上呈现红色的图像,和前面不同的是轮廓线不再用针笔而是用毛笔,因此线条更为流畅,装饰主题以描写日常生活情景为主,充满了更多的生活气息。
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1、荷马时期:几何风格的艺术由于荷马史诗在这一阶段汇集而成,并且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精神面貌,所以史称“荷马时代”。
荷马时期的开始,是以多利亚人从希腊半岛北半部南下为标志的,约在公元前12世纪末到11世纪。
这个时期由于多利亚人的南下,克里特和迈锡尼文化遭到毁灭,希腊文化必须从头开始。
这个时期是希腊神话的形成期,也是希腊雕塑艺术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的特征是稚拙,质朴。
从公元前12世纪到前8世纪的近四百年时间里,遗存的艺术史料甚少。
有一些几何造型的随葬小雕刻品,故它又得到了一个跟季克拉迪时代相同的名称——“几何风格时期”2、古风时期的雕塑:古风的微笑真正古希腊雕刻史的首页应从古风时期开始。
因为古希腊雕刻中最突出的人体雕刻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
公元前6世纪的几乎所有雕像,都一方面残留着埃及艺术的影响,一方面又似乎要摆脱这种影响。
解剖学的真实,体积和运动的表现,向雕塑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一时期的雕塑有两种形式,即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或者是男性与女性的标准,说明这两种原则在审美效果上有阳刚与阴柔的差异。
多利安式充满理性,倾向于对比例的遵循;爱奥尼亚式崇尚秀雅,喜好装饰。
古希腊艺术家认为一尊人像既表现出人所具有的美,又表现出宇宙世界的和谐。
人们从保存下来的属于古风时期的男女人像雕刻中,可以窥见人类幼年时代的文明成就。
古风时期的男子人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体立像。
这些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
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3、古典时期的雕塑:和谐美的范本古典时期是希腊雕塑艺术的繁荣期,在这样一个理性相对觉醒的新时代,希腊雕塑才以其鲜明的个性创新意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的构建,艺术作品从此不再是大量充斥着祭司巫祝预言、咒语的神性作品,而成了有关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艺术品。
代表了古希腊艺术最大成就的雕塑,反映了古典时期希腊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古典前期(公元前490至前450),古典盛期(公元450至前410),古典后期(公元前4世纪)。
1、古典初期:严肃的样式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展现了一个过渡时期的特点,虽然在很多方面已具备了古典素质,但仍然没有脱离古风的形骸,显得严谨有余,活泼不足,因此被称为“严肃的样式”。
(1)建筑中的雕塑古典初期的建筑和雕刻延续了古风样式,以多利安式为主埃吉拉岛上主祀月神的阿亚神庙上的雕刻品是集中在东西山角额上的高浮雕,取材于特洛伊的战变,其人体塑造较为真实合理,解剖基本准确。
不过,动态虽欲自然,却还是有勉力为之的感觉,,及时在千钧依法的紧要关头,人物脸上都挂着千篇一律的微笑。
如东三脚额墙上的《拉弓的赫拉克勒斯》《受伤的战士》等,就把这一点显示的非常清楚。
然而,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雕刻,展现了建筑浮雕古典化历程的完成式。
人物众多,动态复杂,然而每一个方面都得到了准确细致的刻画,又毫不妨害其整体性。
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已能情节气氛协调;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挂着“古风的微笑”了。
这种进步反映了古希腊艺术走向成熟境界。
作为主题,神像雕刻在神庙建筑上当然不能缺少,有机结构的空间观念植根于古希腊艺术家对和谐美的理解——部分必须与整体协调——这个原则一开始就支配着建筑物上雕刻造型的安排。
(2)圆雕独立的圆雕作品也基本上完成了古典花的历程。
原来置于垂直轴上的正面或侧面的雕像,变成了在空间中转动的体积,同样存在着多利安式风格和爱奥尼亚式风格的区别,前者有渐渐上风的趋势。
如《德尔斐的驮者》,尽管只是一尊立像,却完全消除了古风时期的呆板与僵硬,使人感到浓郁的生命气息。
(3)雕刻家米隆米隆是古典初期最的雕刻家.米隆的艺术创作时期主要在公元前 5 世纪 70 — 50 年代,是菲狄亚斯的年长前辈,他的艺术实践对新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和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