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小助手 成就大梦想

课堂小助手 成就大梦想

课堂小助手成就大梦想
——浅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堂的重点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精彩的、高潮的环节也都是短暂的,瞬间的,而学生注意力专注的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就会分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语文教学任务重,容易忙乱无序,使学生掌握到的知识只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

针对这些现象,只要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重复使用,就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微课走进了我的教学。

一、微课能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基本确立。

但教师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自学是发挥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起学生自学的习惯,打好自学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其中,预习是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

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上册的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

在课文中“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
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诗句中一共用了三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如何读准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我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

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关系,“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 a o uo e i 读作ya。

如:“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啊!”“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u ao时,读作wa。

如:“ 鹧鸪啊、野兔啊……”“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n时,读作na。

如:“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ng时读uga。

如:“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我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

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

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扫除了朗读障碍,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微课可以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而偏离重难点教学。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语文学习之后,有学生认为自己某个知识点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可以再看一看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讲解的微课。

不同教师的设计理念、组织过程、图像资料或影音视频各不相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比如教授作文课《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写作》一课时,重难点就是对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和运用,但学生恰恰不会区分,不会运用,所以导致作文写得像流水账,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

为此,我制作了微课表达方式的区分。

如概念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表达方式种类: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识记表达方式“顺口溜”: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和抒情,以上三种最常见,再加议论与说明。

记叙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记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描写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作用: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抒情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
或对事的各种感情。

作用:1以情感人,感染读者 2深化主题,开拓意境。

议论是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作用: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说明是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解说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作用: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记叙重过程描写重印象,抒情重情感,议论重观点,说明重介绍。

本课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听取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深入分析。

这样学生明确了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和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理解效果,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三、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向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知识。

比如在教授《与朱元思书》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神奇的山、奇异的水的基础上,播放富春江简介微视频,让学生仿佛游者,身临其境地在画卷般的景区内畅游,一面欣赏富春江的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让学生在游玩中增长课外知识。

在教授“愚公移山”时,播放这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
神话故事中,自觉的体会到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在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人物具有这种品质,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播放准备好的相关视频或是图片,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微课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其意义不只是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而是构建自主、优质、高效学习梦想的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