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西方哲学发展史角度,阐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答: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即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或者是关于求真的科学。
希腊人是追求一种明确的形式,一种清明的眼界;基督教是追求一种更深邃的,深邃而含混的精神体验现在我们可以初略的把哲学家的特点归纳一下:第一、他们是追求真理的人,这个“真理”虽然我们没加定义,但是和一般的所谓成为“真人”或“圣人”还是不太一样的。
第二,他们是为自己的结论提供论证的人,而不是完全靠直觉。
第三、这又回到第一点,他们是以真理为最后目的,他们能够为论证所说服,坚持被论证的结论,而不是坚持一开始的立场。
笛卡儿的光学、物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数学、力学也都是哲学。
而近代科学哲学与古代科学哲学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近代的许多技术手段更加发达。
当然在这方面,现代有很多研究正慢慢推翻一些以前的结论。
科学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一开始是所谓自然科学的成熟,然后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成熟,后者一般认为是在19、20世纪之交完成的。
我只想指出一个结论,即现代科学哲学与古代科学哲学有非常根本的区别,我们可以把古代的科学也叫做哲学,因为只有到了近代,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才产生出来。
数学是不包含感性理解的。
而古代科学之寻求真理,最后是要寻求一个可以被理解的世界。
因此虽然希腊人的数学是那样的出色,可以说其他文明发展一两千年都没有达到那种高度,但是他们在解释世界的时候并不使用数学。
有些科学史家认为这是希腊人的一个失误。
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理解希腊人为什么要解释世界。
希腊人是要把世界变成一个在感性上可被理解的东西。
数学是不包括感性的认知,要想让普通人读懂,就必须少用数学,这是科普书的特点。
在古代,物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其哲学的组成部分)。
近代科学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它能作出远比古代科学正确的预言,但这是以使用技术性手段为前提,它并不是直接可理解的。
因此近代科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不再是由可理解性来保证,而是由可预测性来保证。
其结果是,当我们与古代相比,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掌握了世界结构的同时,差不多是失去了对世界的综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