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37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多媒体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试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没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他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只见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扶优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它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性观念,训练学生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1.2设计思路
《平面构成》课程主要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由于《平面构成》课程的专业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话特点明显,经过多位企业专家论证,在该课程中我们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最终要求学生能独立的根据专题项目训练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

此教学方式主要式培养学生敏锐的空间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也符合目前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及绘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造型能力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课程.立体构成,从属于空间造型研究的艺术设计学科,介绍的是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时刻处在运动,更新中的造型理念和造型体系。

它的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规律,阐明立体造型设计原理。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

与平面构成不同点在于,立体构成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

2.课程目标
1.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

如平面构成的概念,历史,特点,分类。

平面构成的元素与平面构成的形式及平面构成形式法则、归纳平面构成与视觉设计色彩的应用单元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一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拓宽或改变其固有的,僵化的程式化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形态手段进行设计表达。

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1.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2.1 能力目标
具备视觉方面的创造能力,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具有把平面构成应用到包装设计、广告招贴、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领域的能力,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过硬的艺术表现技能。

1.2.2 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知识等。

2、掌握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构成形式;主要是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谪仙排列格式等),掌握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心理原理知识,掌握意向性平面表现的方法与技巧等。

掌握立体构成的构件形式。

1.2.3 素质目标
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遵纪守法、注重安全和环保意识;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质。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注:“课程内容及要求”中,要分别体现技能内容及要求、知识内容及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平面立体色彩构成高职高专Art Design新思维设计系列教材
作者:潘寨民 2008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1、《平面构成》,毛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平面构成》,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教材编写建议
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讲义或教材的
编写上要首先突出项目实施方法和步骤,给出构成设计的完整步骤。

2、必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贯穿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原理的过程中,内容循
序渐进,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不断循环,失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提升。

4.2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案例法,列举法等
2、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教学
3、教学手段
课堂理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平时课堂表现与课程作业、考试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
行。

各单项项目完成情况和综合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在团队合作项目里的表现来定成绩。

考核过程采用动态管理,各阶段成绩透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自己的优点,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具体参考以下几方面:
1、课堂纪律表现情况(10分)
2、三个单项项目,包括(30分)
(1)对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不同专题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
(3)平面构成和立体哦古城表现技能的掌握情况
3、综合项目(60分)
作业完成情况
负责人:授课教师
考核结论:课程建设中,应注重对考评方式的改革,不但要考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试验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评。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团队结构与规模
课程教学按每个班配备一名主讲教师
(2)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应具备较全面的平面构成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平面构成表现技能,熟悉平面构成教学及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备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表现的能力。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主讲教师:美术教育或艺术设计专业毕业,长期从事平面设计或设计创作与教学工作,熟悉构成表现技能,实践经验丰富,具备较强色彩表现技能,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

4.5其它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