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党员队伍日渐壮大,但与此同时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涌现。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的现状、重要性的研究,探索新时期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新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方法与途径
近些年来,各高校都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重心,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不小的提高。

但是,在他们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更好的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开展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后备人才,他们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的党风端正与否。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学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比例正逐年增长。

他们中大多能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党员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入党动机不明确
大部分党员申请入党时,思想上对党的认识模糊,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定位和党性要求。

入党动机仍处于朴素的情感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和理论高度。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就业多元化的冲击下,导致许多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少数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等不良倾向。

2.政治理论素养不高
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党员对自身修养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理论的热情和兴趣。

另外,专业学习任务重、高校学生活动多等也导致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时间不够。

3.党性修养不高,组织性、纪律性不强
当代学生党员,大多思想独立、崇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虽然组织上入了党,
但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党员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高。

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意愿降低,出现了迟到、请假、缺席等现象,这种在组织纪律上出现散漫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形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致使有些学生“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个别学生党员甚至政治信念动摇、纪律散漫、专业学习成绩下滑,只注重个人的追求和得失,而忘记了党员的先进性的表现等,造成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青年的成长带来巨大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大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国内情况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学生党员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武器,坚定阶级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

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和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

2.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提升政治理论素质的关键
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前均通过较系统的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理论知识水平、入党动机认识等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入党后,特别是在预备党员考察期间,只有继续进行深入的学习、培养、教育,才能够逐步扫清在众多学生党员身上存在的各种党性问题,端正入党动机,以党员标准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道德修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

3.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是学生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都优于一般学生,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是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知识的传播者。

学生党员的形象、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组织形象的认同,也影响到他们的政治热情,影响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对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认识不深
学生党员是我党建设的后备力量,加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
重要性。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认识不足,缺少对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使得在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任务分布不均,“重发展、疏教育”等情况的出现,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成效。

最终造成许多学生党员在入党后不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学生党员在入党前通过党、团校的培训能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认识,并不深刻。

在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后,支部对于预备党员和党员的继续教育内容通常由上级统一安排学习内容、引导相对欠缺,组织生活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走过场,给党员意识的巩固、思想政治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诸多后遗症。

(三)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工作队伍有待加强
当前作为学生党务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学生专职辅导员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现状是人手少、任务重,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常常超负荷工作,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方面投入的实践和精力,更谈不上创新和探索。

另一方面,专职辅导员大多是工作时间不长的、有朝气的年轻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政治理论功底不厚实、党性修养不高、工作方法稚嫩以及自身对价值观认识不清与摇摆不定也给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四)当前高校学生党员自主学习意识欠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党员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

新形式下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的意识不强,兴趣缺乏,参加组织生活的意愿不强、精力不够。

尽管作为学生党员,其个人素质与普通学生相比更显优秀,但他们在个人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组织”这一集体,比较关注个人得失,从而造成有些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不能起到良好的先进模范作用。

三、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青年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希望和未来,在社会日益走向民主、开放和宽容的今天,青年大学生的认识和选择必然趋于多元化,因此加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才能不断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注重教育内容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高校的学生党员培训教育过程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一般培训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使每个学生党员能够在系统的教育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强化党性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要注重教育内容的修订和创新,规
划和制定理论培训和教育的目标,并根据党章要求结合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充分考虑学生党员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学生党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教育。

同时,按照“分层培训、分类指导、逐个教育”的原则,选择和确定与学生党员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如尊重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可以定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新生党员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毕业生党员培训班和学生党务干部培训班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