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泉水》-教案目标:1知识: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案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教案难点:规范、美观的写字。
品析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案准备:生字卡片、收集有关泉水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你见过泉水吗?你见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2、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呀!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吗?3、板书课题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并把它画下来。
3、出示生词认读。
一股清泉石缝瓦罐水塔杜鹃清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5、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出示: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6、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写字: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3、范写,重点指导:出示骨、鹃、股、脆: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泉: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作业设计: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泉水》,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泉’是昨天已经学习过的生字,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再写一遍。
2、首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小诗。
请你说说,读完这首小诗,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诗歌”,让学生感悟泉水一路欢奔的快乐旅程。
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泉水从地底冒出来的喜悦。
1、刚才,我们知道了泉水最后要来到美丽的大海妈妈的怀抱,那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你是从哪一个自然段知道的?赶紧读一读。
2、快速读第一自然段①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学生讨论得出: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②先自己练习一下吧。
③指名读,谁能说一说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④抓住重点词:“冲”其实,关于泉水,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习过有关泉水的古诗,宋朝的杨万里写的《小池》。
(学生齐背《小池》)那这里的泉水,还是那“泉眼无声惜细流”吗?这里的泉水是怎样的泉水呢?是啊!泉水是多么希望能来到这美丽的世界啊!把那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读出来!⑤抓住“阳光灿烂”感受世界的美好,泉水在黑暗的地底埋藏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来到了这阳光灿烂的世界,他的心里会怎么想?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品读2——7自然段,感受泉水的快乐旅程。
1、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轻声读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画在书上。
学生边读边画。
①你读懂了什么?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②谁有不明白的问题?2、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泉水的“多”①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泉水的什么特点?②什么是“天然水塔”?③假如我是山里的姐姐,我对你们说“泉水,泉水,我要打点水去烧饭做菜给我的家人吃。
”那你们会怎样邀请我呢?引读:“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④山里的姐姐还会用泉水去干什么?泉水会怎样邀请?3、自学3——5自然段,品味泉水的“清”“甜”“美”。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但是,得想办法,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
4、想象: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__它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自由读六、七自然段,练习填空:①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
他们互相问候:()。
他们互相约定()。
②最后的省略号代表什么?四、总结: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泉水山腰的水池多山间的平地清山坡的果园甜静静的山谷美教案反思: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材分析: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文章一、二自然段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适合进行朗读指导。
助人为乐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为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孩子们却缺乏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
另外,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多,教师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树立英雄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蕴,做到内化心灵,外化行动,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案目标: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教案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案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案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
(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简介雷锋的生平。
了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题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师配乐诵读3、检查自学情况:①小老师领读生字②小组开火车读③认读生字词语。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④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
⑤扩词。
⑥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⑦同桌互相检查,读全对的给他画上一滴小露珠。
⑧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朗读1.教案第一、第二节诗歌。
①理解“足迹”的意思。
②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说说眼前彷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小组交流,指2名学生上台讲讲故事。
④此时,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⑤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自由准备——指名读评议——齐读⑥小结学习方法:读——编(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编讲这个故事)——读(把对雷锋的崇拜、对他的怀念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⑦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歌。
⑧展示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
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感悟教师或学生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
洒:不要写成“酒”。
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
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古筝曲)4.展示交流。
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雨()()()()又()()()()辶()()()()钅()()()()氵()()()()日()()()()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词。
给“冒、迹、迷”扩词听写生字。
感悟1、齐读最后小节(1)给“寻觅”找个近义词。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知道雷锋其他故事的同学简单讲讲,如果没有,教师拿出《雷锋的故事》,把这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
(4)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我们班()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有困难,需要爱心,哪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背诵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竞赛背诵积累师生共同积累有关雷锋的名言:(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书写本课写字编排很有规律,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旁的字。
1、“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1)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M、亦”,再写走之。
(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2、“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
(1)第一笔横要短;(2)“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3)四点分布要均匀。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全班交流评议。
作业设计:填空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蒙蒙的()温暖的()鲜艳的()板书设计:小溪小路抱小孩雷锋背大娘教案反思:7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案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案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案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强大——(弱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
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2、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