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


(1)红细胞计数 生后6个月,4.2×104/ml; 1-2岁,4.3×104/ml; 4-5岁,4.4×104/ml; 8-14岁,4.5×104/ml。 (2)血红蛋白 生后6个月约为12.3 g/ml; 1-2岁约为11.8 g/ml ; 4-5岁约为13.4g/ml ; 8-14岁约为13.9g/ml 。
(三)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被评价者集合总体中 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者将某一个 对象的若干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三、按评价的功能及运行的时间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评价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诊断性评价——又称前期评价,是在开展健康 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的评价,或者对于评价 对象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加以测定。其目的在于了解 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问题。
3、过程评价
向计划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提供实施改进计划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为不断修正改进计划提供信息 定期评定改进计划实施的深度以及实施对象接受的程度 详细描述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价值以及旁观者和参与者对总体实施质 量的评判
4、成果评价
测量、判断改进计划实施结果的目标达到程度 改进计划是否确实弥补了客体的不足之处、满足了学生的 需求进行评价
头围增长异常:
头围过小—— 如: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 头围增长过速—— 如:脑积水、佝偻病等
(4)胸廓
胸廓反映胸腔容积、胸肌、背肌的发育和皮 脂蓄积状况的重要指标,还能反映呼吸器官的发 育状况。
关键年龄 出生时
1岁
实际胸围(cm) 32 46
与头围比较(cm) <1~2 约相等
>1岁
头围+(年龄-1)
一、按评价涉及的范围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评价划分为下述三种类型:
(一)宏观评价——这是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整 个领域或涉及宏观决策方面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问题为对象的教育评价。
(二)中观评价——这是以托幼机构健康教育的 开展为对象进行的教育评价。
(三)微观评价——这是以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 展为对象的教育评价,往往针对发展的某一方面 进行。
第八章 学前儿童健康价的理论模式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 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 第五节 学前教育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 第六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
什么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目的:检查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是否同学生的需要相协 调,为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提供一个可靠依据
方法:一系列客体兴趣的测量及各类型的分析组成
2、输入评价
对前后关系评价作出的改进计划能否实施作现状调查 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作出估计 修订改进计划避免盲目实施 以避免失败和浪费时间、人力、物力

3/(0~3月)
1

3/(3~12月)
2
12± 3/(1~2岁)
3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格生长
1.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 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 2.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体重增长的规律
5-7个月
侧切牙 胎龄5个月 18-24个月 8-11个月 7-10个月
尖牙
胎龄6个月 30-36个月 16-20个月 16-20个月
第一磨牙 胎龄5个月 24-30个月 10-16个月 10-16个月
第二磨牙 胎龄6个月 36个月 20-30个月 20-30个月
2. 生理机能指标
(1)肺活量 (2)脉搏 (3)血压
生后第一年为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前随年龄 增加体重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
2.身长生长为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身长增长≈后9个月身长增长。
1-10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7cm+70cm
(3)头围 经眉弓上方突出部,绕经枕后结节一周的长度,
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头围的增长 Growth on head circumference
案例评析
从高处往下跳 活动目标: 1.学习寻找合适的地方,并脚从高处往下跳,
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2.尝试用椅子搭高跳,培养幼儿勇于挑战困难
的品质 活动准备: 不同高度的椅子、桌子若干,幼儿穿合脚的球
鞋,垫子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尝试从椅子上往下跳 1.引导幼儿想出多种跳的方法 2.鼓励幼儿搭高椅子跳 (1)鼓励幼儿从高凳子上往下跳 (2)引导幼儿搭高往下跳 三、结束活动 放松运动 1.挑战高度的感受 2.谈谈保护的方法
体重公式: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 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儿童 体重(kg)=年龄×2+8(kg)
体重的增长
体格生长
关键 年龄
实际体重 体重增加 与出生时
(kg)
(kg) 比较(倍)
出生
3
3月 12月 24月
(二)定性评价——这是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 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
六、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评价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自我评价——这是指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指 标,对自己的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的价值判断。
(二)他人评价——这是指评价主体不是被评价 者自身的评价,也即来自外部的评价。
困惑:如何培养兴趣?
幼儿有获得他人认可的需要——兴趣的激发=以幼儿感兴 趣的活动吸引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成功感、快 乐。
体育课——是否有开展的必要
体 育
体育游戏
没有体育课教的动作技能的支持,
幼儿是否会熟练地玩?和伙伴合
作?体验到快乐?
体育活动
使用CIPP Mode?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原则
3.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过程评价系对所确定的方案的实施过程的评价。
4.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 成果评价系对:—个方案的成就所进行的测量、解释与判断。
1. 背景评价
评定客体的综合地位、鉴定客体的不足、集中并整理能 用来纠正其不足之处的因素,并诊断哪些方法能提高该 客体的素质
年龄 出生
6月
12月 24月
5岁 15岁
实际头围(cm) 增长(cm)
34
43
9/(0~6月)
46
3/(6~12月)
48
2/(1~2岁)
50
2
53~54
3~4
头与身长比例
头围增长规律
1. <2岁的头围增长与体重、身长一致 1岁以内前3月增长≈后9月增长
2. >2岁增长减慢 头围大小、头型与遗传、疾病等有关
书P179 清洁的牙齿
二、CIPP模式
1966年,Stufflebeam斯塔费尔比姆提出了CIPP模式 其基本框架是: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1.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 背景评价系对方案出台的背景及方案目标确定的依据的评价。
2.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 输入评价系对能够达成目标的几种可能的方案设计之优劣的评价。
◦模式实施的一般步骤
背景评价: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过 程评价:为实施决策服务;结果评价:为再一次决策服务。
对该模式的评价
优点:
将目标纳入到评价活动之内(决策导向评价) 重视形成性评价 把评价看作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缺点:
评价缺乏价值判断 评价人员的作用受到限制 评价实施在适用性上的局限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
和程序,选择有代表性的评价参数,有 计划、有目的地作出科学调查和价值判 断,考核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外貌模式
斯塔克 描述+判断=全面、完整的课程评价 前提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
外貌模式的评价框架
前提
过程
结果

描述
意图

观察
基 础
判断
标准
判断
(二)形成性评价——又称中期评价,是在健康教育 活动中针对活动效果而进行的持续性的评价。其目 的在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育进程、方 法、手段,以便达成教育目标。
(三)总结性评价——又称终期评价,是在健康教育 计划实施后对其终极结果所进行的的评价,它以预 先设定的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判断评价对象达成 目标的实际水平。总结性评价既是最终的评价结果, 也是制定新的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
体格生长
3.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如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 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第 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至生后第 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体重测量
(2)身长(高)——反映体格特征与生长速度 的重要指标
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
< 3岁
卧位测 ---身长
0.5
幼 2个月
0.01
儿 3岁
0.6
儿 3个月
0.02
期 4岁
0.8
4个月 6个月 8个月 10个月
0.04
学 5岁
1.0
0.06-0.08
龄 6岁
1.2
0.1


0.1-0.15
1岁
0.2-0.25
(8)牙齿
乳牙发育程序表
钙化
出牙年龄(岁)
开始
完成
上颚
下颚
中切牙 胎龄5个月 16-24个月 6-8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