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 有的文献:大部分侧脑室星形细胞瘤血供不 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多不明显,也没有沿 脑室通路突入邻近脑室或浸润邻近脑实质的 特性。
圆形病灶,常见钙化,囊变少见,瘤周水肿较轻。 ❖ T1W 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T2W表现为等、稍高信
号或混杂信号,增强通常呈较均匀明显强化。
女性,27岁,视物模糊3月余
脉络丛乳头状瘤
❖ 最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 ❖ 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常侵犯室壁和室管
膜下白质,引起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在肿瘤未完全阻塞脑室时,由于脑脊液分 泌过盛,最易产生交通性脑积水。
❖ 好发于中老年人。
❖ 影像表现:1)侧脑室内膨胀性生长,边界多 较清晰,常黏附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而不侵 犯邻近脑组织,瘤周脑组织一般无水肿;2) 肿瘤多发囊变,内出血少见;3)增强扫描肿 瘤无或轻度局灶性强化。
小结
肿瘤名称 室管膜瘤
好发年龄 成年人
侧脑室位 置
任何地方
囊变 常见
钙化 常见
中枢神经 细胞瘤
侧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男性,24岁,反复头晕半年
男性,23岁
女,12M
女,60岁
男性,50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半年
男性,49岁,头痛半个月
侧脑室肿瘤
❖ 室管膜瘤(WHOII、III级) ❖ 中枢神经细胞瘤(WHOII级) ❖ 脑膜瘤(WHOI、II级) ❖ 脉络丛乳头状瘤(WHOI级) ❖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I级) ❖ 室管膜下瘤(WHOI级) ❖ 其它
❖ 主要发生于青壮年。 ❖ T2WI显示病灶内多发小囊变、“周边囊肿-
条索征象” ❖ CT显示病灶钙化率高
男性,25岁,反复头晕,双眼视物模糊10天
பைடு நூலகம்
脑膜瘤
❖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但发生于脑室内 脑膜瘤很少见,其中以脉络丛分布丰富的侧脑室三 角区为好发部位。
❖ 好发于成年女性。 ❖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呈边界清楚的分叶状或
不均匀强化。 ❖ 三角区为好发部位,其次为侧脑室体部。 ❖ 有沿脑室通路突入邻近脑室生长的特性。 ❖ 肿瘤常浸润邻近脑实质,这可能与肿瘤起源
于脑室壁室管膜上皮邻近脑实质有关,也可 作为鉴别脑室内肿瘤的依据之一。
中枢神经细胞瘤
❖ 中枢神经细胞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 0.25%~0.5%,好发于透明隔或侧脑室内前 2/3 处近 孟氏孔区,常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 侧侧脑室生长。
男性,3岁,发现头围增大半年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常伴有结节性硬 化(临床表现有癫痫、皮脂腺瘤、智力低 下三联征)。
❖ 可发生于侧脑室孟氏孔。 ❖ 病灶信号混杂,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
可见室管膜下结节。
男,21岁,视力下降4月余
室管膜下瘤
❖ 室管膜下瘤是室管膜瘤的1个亚型,WHOⅠ 级。大约2/3肿瘤发生于四脑室,1/3发生于 侧脑室和三脑室,偶发于透明隔及脊髓内。
室管膜瘤
❖ 室管膜瘤是一类起源于脑室壁、脊髓中央管 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
❖ 主要发生于5岁前,好发于第四脑室,沿脑 室塑形生长是其特点。
❖ 成人幕上常发生于侧脑室,与侧脑室室壁广 基相连。
侧脑室室管膜瘤影像表现
❖ T1WI、T2WI信号无特异性。 ❖ 囊变、钙化多见,出血较少见,增强后显著
脑膜瘤
20~40 成年女性
透明隔 三角区
几乎都有 常见
罕见
可有
脉络丛乳 头状瘤
室管膜下 巨细胞型 星形细胞 瘤
室管膜下 瘤
<10 <30
中老年
三角区 罕见 孟氏孔 少见
侧脑室壁 常见 透明隔
可有 可有
罕见
强化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其他特征
易侵犯脑 实质
“囊肿-条 索征”
T2WI信 号不高
形态呈葡 萄串
伴发结节 性硬化
轻度、局 强化程度
灶性

男性,24岁,反复头晕半年
男性,23岁
女,12M
女,60岁
男性,50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半年
室管膜下瘤
男性,49岁,头痛半个月
女性,39岁,头痛伴恶心半月
星形细胞瘤
❖ 侧脑室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脑室的任何部位 ,但以侧脑室前角最为常见。
❖ 边缘不规则分叶状,瘤内一般广泛囊变、坏死, 部分可有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后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