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华侨 文学”又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源头及其发展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失去了华侨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将不完整。随着时代的变迁, 尤其是20世纪6、70年代之后,出于种种考 虑,越来越多的的海外华侨,加入了所在 国的国籍,成为了海外华人。海外的华侨 社会也开始转型为华人社会。
欢迎各位同学在这里和我一 起学习和研讨——
一、为什么要学习海外华文文学?
1、认知全球化浪潮的时代特性 2、感受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 3、理解文化身份的塑造流程 4、认识文学发展的空间拓展 5、培养宽阔开放的国际视野
6、强化文学欣赏的基本功力
二、什么是海外华文文学?
流散文学(Diaspora Literature),世界各地 的跨国移民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创作出来的文学 作品。 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国境外的华人依据其特 定的国际性的移徙、迁流和居住经历创作出来 的汉语文学。 北美新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中 国大陆移居美国、加拿大,或赴上述两国留学、 访学、经商、打工、陪读等的华人依据其特定 的国际性流散经历创作出来的以小说为主的华 文叙事文学。
多伦多作家群
• 由于作家大都旅居多伦多,故有“多伦多作家群”之 称。 • 他们的作品屡屡在中国大陆、台湾获奖。 • 洛夫认为:他们的作品最能“原汁原味”地反映加拿 大的移民生活,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可读 性甚高。 • 代表作品:由加拿大中国笔会发起,吴华、孙博、诗 恒共同编辑的小说集《西方月亮》与《叛逆玫瑰》, 共收入短篇小说17篇。 • 此外还有:张翎《女人四十》,曾晓文《网人》、 《卡萨布兰卡的百合》、《苏格兰短裙与三叶草》、 《旋转的硬币》,陈河的《夜巡》、《无花果树下的 欲望》等。 • 李彦、孙博、张翎等的小说,被多伦多大学等多所大 学列为教学参考书;
华侨文学阶段,文学表达与隐含的 是“落叶归根”的情怀:“乡”—“国” 观念是一体的,都是指向作者出生 与成长的故乡和母国。 华人文学阶段,文学表达与隐含的 思绪,便由“落叶归根”转变为“落 叶生根”;“乡”—“国”观念发生分 离:乡是出生成长的故乡,国则成 为现今的国籍所在国。 华裔文学阶段,“乡”—“国”观念 再度合一,但此乡已非彼乡,此国 也已非彼国,二者已经共同指向着 作者出生与成长的乡与国了。
海外华人:
• 从广义上看,海外华人是泛指在海外各 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具有广义的中华 民族成分的人”。这里,所谓的“中华 民族成分”,起码是包括了血统因素、 文化与民族认同等含义。简单的说,就 是不论是完全、部分或者少部分“具有 中国血统”、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自己 华人身份的人,我们都将其称为华人。
• 海外华文文学大致经历了五个主要浪潮: 早期留学生文学、流亡文学、移民文学、 华人文学、华裔文学; •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华侨 文学、华人文学、华裔文学三个阶段。
1.华侨文学:
华侨文学,是指侨居在海外而仍然保持中国国籍 的中国公民的文学创作。 • 侨居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包括四个要素:①中 华民族成分的要素。即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血统 及其民族共同特征的人(民族成分)。”“②侨 居海外的要素。主要是以经济、谋生为目的的海 外侨民”;“③中国国籍继续保持的要素。这是 法的概念,是区别于外籍华人或外籍华族的根本 依据。”“④具有中华意识的要素。 • 整体而言,华侨是一个有强烈中华民族意识的移 民群体。就个体而论,”应该是具有“华侨意识 的人才能称为华侨。
八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的 主 要 特 点
由于各国政治、文化、民族构 成等因素千差万别,海外华文 文学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 并随所在国国情的不同而呈现 出各种特点;大体上却都经历了 由华侨文学向华人文学和华裔 文学,由中国文学的分支向所 在国多元文学中的少数族裔文 学的转变之路。
1.海 外华 文文 学中 家国 观念 的变 化
• 尽管狭义的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开花 结果在海内外,但是由于创作主体都是 “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国民”;因此, 就只能是归属与所在国文学之中了;是 所在国多元民族文学中的一元——华族 文学。
三、海外华文文学的相关历史问题
华人移民史、海外华文文学史、北美 新华文文学史、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史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向外移民的呢?应该是有中 国人的时候就开始了。考古学家考证出:夏王朝灭亡的时 候,就有夏王朝的子民漂洋过海,最远的甚至到了南美洲; 商纣王的叔叔子胥余,则在朝歌陷落时逃到了朝鲜,建立 了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箕子朝鲜 。七世纪开始移民 南洋,十九世纪移民北美,20世纪初移民欧洲。现在海外 的华人已将近六千万。
有人烟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四、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10-1930):华工文学——《埃仑诗 集》 第二阶段(1931-1949):华侨抗战文学——《京 华烟云》 第三阶段(1950-1979):台湾留学生文学——白 先勇、於黎华等 第四阶段(1980年代至今):中国大陆新移民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稍有不同)
狭义的华人文学:
• 是专指海外华文文学在发展途中因 创作主体身份变化,从而“具有中 国血统的外国国民”的文学创作。
3、华裔文学
• 华裔文学,则是指在居住国生长,并且 拥有居住国国籍的华人的文学创作。 • 这些海外的华人的后代,不仅一出生就取 得了居住国的国籍,而且,在成长的过程 中也较为自然地融入了当地社会。 • 由于具有双重的文化背景,他们在写作 之中呈现出有别于华侨文学和华人文学 的鲜明特征,从而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
温哥华作家群
加拿大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陈浩泉 梁锡华 、林婷婷、洛夫等 以散文创作为主 林婷婷:《拖车异乡人》 陈浩泉:《紫荆、枫叶》 梁锡华:《爱恨移民曲》《怀乡记》《如 寄集》
六、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史
第一阶段(1979-1983):港澳文学研究 第二阶段(1984-1988):台港澳文学研究 第三阶段(1989-1991):台港澳及东南亚华 文文学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1992年迄今):海外华文文学的全 方位研究 (研究范式:点——线——面——体)
• 从狭义上看,海外华人是特指20世纪中期 以后,出现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新 兴国家的具有中国血统的所在国国民; 即“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国民”―― “华 人这个新概念,是用来形容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华裔公 民”;“在过去几百年中,这些华裔大 多数是侨居者,但是在20世纪下半叶, 这些侨居华人变成当地公民的过程,却 是一种新颖的,也是重要的历史现象
五、北美新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83-1989):初创阶段, 以苏炜、查建英为代表; 第二阶段(1990-1994):发展阶段, 以曹桂林、周励为代表; 第三阶段(1995-1999):深化阶段, 以严歌苓、张翎、阎真等为代表;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新变阶 段,以郁秀、裔锦声、艾米等为代表。
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 华侨文学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分。因为, 有不少华侨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华侨 作家,最终并未成为海外华人;他们选择了“归根” 之路。就“国民”身份而言,他们始终都还是中国 人。以闻一多、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早期海外 留学生文学,以郁达夫、胡愈之等为代表的抗战时 期的流亡文学,都属于华侨文学。而以方北方、黄 运基、白先勇、严歌苓等为代表的移民作家,作为 侨居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时期的文学创作,应该属于 华侨文学;但是,当他们入籍当地、成为所在国公 民后的文学创作,就应该归属于华人文学了。
七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其 它 板 块 简 介
东南亚板块:以新、马、泰、印尼四国为主, 其他各国都有,作家数量庞大,创作历史悠 久。代表作家有云鹤、司马攻、黄孟文等。 欧洲板块:作家比较分散,代表人物有: 高行健、虹影、林湄、章平等。 澳洲板块:以澳大利亚为主,代表作家有 庄伟杰、张奥列、武力等。 东亚板块:以日本、韩国为主,代表作家 有:蒋濮、林惠子、李惠新等。
将领白崇禧之子。童年:在战难中颠沛流离并被 “放逐”。 1957年入台大外文系、1958年开始 创作。青年:在困惑与挣扎,1963年赴美国留学, 1965年获硕士学位、任教于加州大学。
白先勇的创作
A、在台湾的创作 (1960-1962 ), 《金大奶奶》、《玉卿嫂》、《我们的十七岁》、 《我们看菊花去》等。 B、在美国的创作 (1963----) 主要有: 有《台北人》、《纽约客》系列等。 长篇小说《孽子》,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在 寻求新的突破。
因此,广义的华人文学,
• 是泛指海外“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成分的 人。”――不论是完全、部分或者少部分“具 有中国血统”、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自己华人 身份的人的文学创作。 • 所以,既包括“华侨文学”,也包括狭义的 “华人文学”和“华裔文学”;甚至还包括由 海外华人用汉语之外的语言――本地语言、或 者英语、法语等进行的创作。 • 也就是说,广义的华人文学,强调创作主体是 否为广义的海外华人。只要是广义的海外华人 的创作,不论是用中文,还是用“外语”进行 创作,都应该归为海外华人文学。
• 如曹云华指出:“怎么样来辨别一个人是否是 华人呢?根据目前东南亚华人的具体情况,单 纯从外表上、血统上、语言上或宗教信仰等方 面都难以确认,唯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根 据这个人的民族心理,即他本人的民族认同, 他认为自己是华人,那么,他就是华人。作为 东南亚的华人,这个提法包含了三层意思,首 先,从国籍和政治认同的角度看,他是东南亚 人,如泰国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等等; 其次,从民族认同的角度看,他是华族移民的 后裔,或者具有华人血统;再次,是从文化认 同的角度看,他在文化方面仍然保留了华人的 许20世纪60-70年代来从台湾到美国“留学” 双重“放逐”,意境悲凉 心在边缘,心系中国 受西方现代思潮影响:女性主义、现代主义等 主要作家:白先勇、欧阳子、施淑青、李昂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