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解题思路:了解诗人经历风格和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书写力图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风格豪放悲壮。
明确:抒发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感情。
(2分)(如果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把握思想感情就不难了)2.复习时要熟悉典型时代背景魏晋时期,社会混乱,不少有志有识之士,内心充满失望和抑郁之情,并时常流露在诗文之中。
盛唐,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
如王维、孟浩然、高适、王昌龄等。
晚唐,唐诗的夕阳期,这个时期没有理想,只有悲哀,哀伤与华艳构成了这个时期诗歌的主要特色。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等。
南宋,因中原沦丧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悲情与激愤共存的历史阶段,此时的诗词或表达沉湎旧梦的哀婉伤感,或充满收复中原的慷慨激昂。
如陆游、辛弃疾等。
3.复习时要熟悉常见诗人境遇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胸怀一统天下的雄伟霸气,如《观沧海》。
晋陶渊明厌恶世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如《饮酒》。
唐代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他怀才不遇,云游四海,有抑郁苦闷、思念忧愁,但也有对生活仍然积极乐观,风格豪放飘逸。
如《行路难》。
唐朝的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他饱受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他的诗多为深沉忧郁、忧国忧民思念家乡。
忧国忧民,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北宋爱国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练习:用“知作者”法,思考下面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题思路:了解诗人经历风格和诗歌写作背景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怀才不遇,云游四海,虽有抑郁苦闷、思念忧愁,但对生活仍然积极乐观,风格豪放飘逸。
他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言诬陷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753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叔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明确:抒发作者(二)看标题,抓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词也不例外。
有些古诗词的题目就透露古诗词思想感情。
1.关注标题,思考下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题思路:从标题入手,抓题眼,即抓住题目中关键词,得知一些有效信息,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左迁”一词可以知道作者的朋友王昌龄被贬官。
“龙标”地名,今湖南黔阳,唐代时很偏僻可知贬地遥远偏僻荒凉。
“遥”意思是相距遥远。
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关心以及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2.练习:用“看标题”法,思考下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明确:抒发作者(三)抓关键:很多诗词都会有一句透露诗人情感的句子,即关键句。
1.用“抓关键”法,思考下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关键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把握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练习:用“抓关键”的方法,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怀?(2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把握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四)明典故,随诗释义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2、典故归纳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李白)典故:垂钓碧溪,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乘舟梦日: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
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愤懑(2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作者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以及因离别引起的惆怅之情。
黄鹤楼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关键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