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中考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2018中考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2018年中考复习溶解度曲线的专题中考溶解度曲线的常见题型:1、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某一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练习: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

2、 利用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t1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B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溶解度,结合溶解度的意义进行判断和计算 练习:t1 时,25g 水中加入20g 的A 物质,充分搅拌后,是否完全溶解,是否达到饱和,溶质 g,溶剂 g,溶液g ,溶质质量分数为 。

若A 物质完全溶解还至少需要加入 g 的水。

4、说出交点的具体意义;(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练习:交点M 的意义为: 。

可变形为: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练习:请判断下列说法正误: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 之间。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铵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g 。

(3) 由上表可推出氯化铵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5、比较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注意要求是:由大至小或由小至大), 练习:t1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t2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为。

t3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可变形为: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练习:t1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3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判断正误: t3时,A 、B 、C 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

( )6、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练习:A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A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7、饱和溶液经过升温或降温引起溶解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饱和溶液中不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练习:t1时A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t1时C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饱和溶液中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练习:右图,t1时A 的饱和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A ,C 的饱和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C ,均升温至t3:A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C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比较析出结晶的多少练习1:t3时,等质量的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中析出晶体的是 ,没有析出晶体的是 。

练习2:t 3℃时,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8、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的结晶方法: 蒸发溶剂结晶:适用所有溶液的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降温结晶):只适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

练习:(1)氯化钠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 。

(2)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 。

*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采用什么方法结晶,这要根据所得晶体的溶解度特点决定。

例如:(1)从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

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2)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

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不能蒸干)→趁热过滤 练习:1.现有操作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降温结晶;④加热浓缩。

若A 固体中含有少量B ,则提纯A 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2009年梅州)下表列出了KNO 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由上表可推出KNO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2)20℃时,把40 g KNO 3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100 g 水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该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右图所示,把上述(2)中的小烧杯放到盛水的大烧杯中。

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的KNO 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 (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硝酸铵 ③氢氧化钠④冰 (2010年梅州)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X 、Y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Y 的溶解度为 g ;60℃时,把45g 的X 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下X 的水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从Y 的饱和溶液中提取Y ,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冷却结晶”或“蒸发溶剂”)。

(2011年梅州)已知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

向100g 水中不断加入KNO 3,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1)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3)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 。

(2012年梅州)下表是NaCl 、NH 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20℃时,将40gNaCl 加入到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

(3)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 4Cl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 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NH 4Cl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4)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2011广东)下表是NaOH 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写一条)(2)把80℃时NaOH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 甲(填>、<、=)。

(2012广东)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 .a ℃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 .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D .40℃时,50g 水中加入50g 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13广东)右下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 1oC 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B (填“>”、“<”或“=”,下同)。

(2)将t 3oC 的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 1oC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 。

(3)t 2oC 时,100g 水中溶解50gA 刚好饱和,那么50g 水中溶解 gB 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14广东)12.KCl 与KNO 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右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 3比KCl 的溶解度大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C .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KCl 可得到33.3% 的KCl 溶液D .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l0g 水中, 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15广东)(4分)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1.20℃时,100g 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 g ,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 在 ℃之间。

2.向烧杯中加100g 水和50.0g 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

(2017广东)“题10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B.若NH 4H 2PO 4中混有少量NaCl 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C.在l0℃时把NH 4H 2PO 4和Ce 2(SO 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有晶体析出的是 Ce 2(SO 4)3D.22℃时(NH 4)2HPO 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2017日照)20℃时,取18gKNO 3和18gNaCl 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50ml 水(水的密度为1g/ml ),充分溶解,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所示,KNO 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甲图中,a 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或“=”)b 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要使乙图中的NaCl 溶液恰好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 gNaCl 固体.(4)除去NaCl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 3,实验步骤,先加上溶解,再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2015梅州质检)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甲乙冰水(溶解度(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