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 (2018•江苏连云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T2℃时,甲、乙溶解度均大于30g,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故选D。

2. (2018•四川德阳)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2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C、由图可知,40 ℃时,乙的溶解度为40 g,故40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故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将40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C。

3. (2018•江苏扬州)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答案】D【解析】A、没有确定的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没有晶体析出,错误;C、A点所表示的KCl的溶解度是29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5%,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

故选D。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4. (2018•四川雅安)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N点ZnSO4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溶解度最大,故A正确;B、M点ZnSO4溶解度难以确定,对应的ZnSO4溶液难以确定是不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1%,故D错误。

5. (2018•江苏宿迁)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 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答案】D【解析】A、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错误;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C、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D、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正确。

故选D。

6.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如果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错误;B. t3℃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错误;C.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正确;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加入固体乙的方法转变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C。

7.(2018•湖南岳阳)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C.a1℃时,将3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D.将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a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正确;C、a1℃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将3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错误;D、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a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错误;故选:B。

8.(2018•甘肃白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

【解答】解: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018•广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不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因此等质量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丙>乙>甲,即溶剂质量丙>乙>甲,故B错误;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20g,因此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又因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3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15g,此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2018•山东泰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B. 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C. 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答案】C【解析】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