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二)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细心计算:
1.口算:
260+400= 640-400= 400÷5= 34×2= 4800÷8=
250万-70万= 640万-40万= 940万+60万=
4×500= 630÷3= 2+8×6=(54-45)÷9=
1 7 +
5
7
= 1—
1
3
=
3
4

3
4
=
1—6
9
= 1-
3
15
=
3
6
+
1
6
+
2
6
=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6745+597= 2409÷6=
验验
算算
3.用递等式计算
3210÷3×2 (687+273)÷6 87÷(15÷5)
4.列式计算
(1)比874万多56万的数是多少?
(2)240的8倍是多少?
(3)一个数的9倍是8109,这个数是多少?
二、对号“入座”:
1.6除89,列式可以是(),商是(),余数是()。

2.5006080读作:( ),其中5在( )位,它的计算单位是( ),表示( ),8在( )位,表示( ),省略万位后的尾数的近似数是( )。

3.42的3倍是( ); 42是3的( )倍。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60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
5.甲数÷乙数=5……4,乙数最小是( );如果乙数是6,那么甲数是( )。

6.□500÷6,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 );要使商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

7.一间长方形教室,长是8米,宽是7米,它的周长是( )。

8.把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木条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分米。

更多免费试卷下载 分站
9.比较大小
5600000 ○ 56万 43○41 1○54 61○8
1 99 ○ 1010 ○1212
305478○304576 695÷5○695÷3 10.1—57 = ( )( ) ,这样想,把1看成 ( )( ) ,用 ( )( ) 减去 57 得到( )个 ( )( ) ,是 ( )( )。

11.3月( )天,8月( )天,6月( )天,平年2月有( )天。

三、仔细判断
1.这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6
4。

( ) 2.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
3.1800年是闰年。

( )
4.560÷7读作560除7。

( )
四、精心选择:
1.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没有读的是:( )。

A.5005005000
B.5050000500
C.5055000000
2.一场雨从15:20开始下,经过2小时20分后停了,结束的时间是()
A.13:40
B.17:40
C.5:40
3.下面的年份是闰年的是()
A.1965年
B.2002年
C.2040年
4. 5068900省略万位后的尾数是()
A.506万
B.507万
C. 5069万
5.一辆汽车上午8时出发下午3时到达目的地一共行驶了()小时。

A.5
B.6
C.7
五、认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宽是5米,长是宽的4倍,小刚围着游泳池跑了一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2.长虹小学买回720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班可分得多少根?
3.一辆汽车上午7时从甲站出发,下午3时到达乙站,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45公里。

甲乙两站的
距离是多少千米?
4.一个饲养场里有白兔325只,黑兔423只,每个笼子中放8只,需要多少只笼子?
聪明题:快过新年了,班级教室里装了一串彩灯,按照一红二黄3绿的顺序排列着,请问第100只灯是什么颜色?
写作特点:
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27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
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

(第五自然段)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

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课件补充资料: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

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

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

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

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体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