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课本24页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的题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能力目标: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交流: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聪明伶俐、头脑反应快,现在老师想和你们比一比你们敢吗?
师:我说一个字或词你们答出它的反义词,看谁答的又快又准。
生答:
师:上、黑、左、强大、兴高采烈、、、、、
生:抢答。
师:同学们答的又准又快看来是名不虚传,同学们刚才回答的这些字或词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的是不是,例如没有上也就没有下,没有黑就没有白,实际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例如我们在五年级就学过这样的内容,那就是约数和倍数,今天我们在学习一种这样的内容好不好?——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拉开一节课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本节课的新知作好铺垫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倒数的意义
出示例1的一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
(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
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让学生读一读:“倒数”。
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
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
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
学习例2
出示例2,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
1. 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2. 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
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第二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得到。
)
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
(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
(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看一看,例2中的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1,0)
提问:1和0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是多少?
小组讨论、汇报。
1. 关于1的倒数。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也可以这样推导:,1的倒数是1。
2. 关于0的倒数。
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也可以这样推导:,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寻找,规律由学生发现、总结。
通过学生“质疑——自学——合作讨论——汇报”的流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信合作学习的能力。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做一做”。
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 练习六第3题。
用多媒体或投影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 同桌进行互说倒数活动(练习六第2题)。
4 最后,让我们轻松一下。
我们来看看语文中有趣的“倒数”现象。
(课件显示)
如汉字“吴——吞”,“杏——呆”;很有趣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对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幅对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
清代的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儿吃饭,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了对联,上联就是这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来民间有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你看对得多好。
这幅对联无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贴切而不混乱,从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在人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也能发现其中有趣的相似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倒数概念的掌握,
另一方面又是让学生在旧知里构建新知,应用新知,从而进一步感情到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个,你是怎样学习的
生:提问——自学讨论——汇报——练习
师: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你今天学到的知识吗?
生:我学会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学讨论的作用。
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憧憬,另一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