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小说
• 中国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通 常指殷周时期的墨(刺刻面、额, 染以黑色)、劓(yì,割鼻)、剕 (fèi,割脚)、宫(阉割生殖器)、 大辟(处死)等五种刑罚。
• 也指隋代至清代的笞(chī,以小荆 条或小竹板责打)、杖(以大荆条 或大竹板责打)、徒(强制在一定 监禁期内服苦役)、流(解送边远 地方服苦役)、死等五种刑罚。
• 2、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 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 3、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 的思想内涵。 有着诗意美的小说,具有一种从有限的形象画 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理念的升腾力,一种从具体的人物情节 提高到普遍的意蕴、诗情的概括力,它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 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如汪曾祺的《受 戒》、《大淖纪事》,铁凝的《哦,香雪》,史铁生的《奶奶的 星星》等,都是一种诗化小说,它们或有震撼心魄的激情,或漾 动性灵的抒情,充满了诗的基调、诗的韵致、诗的醇味,是作家 心灵同客观世界的契合的升华。
•
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尽, 正午时分收工回家吃午饭,可爱的正在求偶的野雉从田间惊飞。
东邻西舍的花朵都已怒放,共同惋惜两朵剩余残花泪满衣襟。
•
共惜余芳泪满衣。 分享:
戴叔伦诗鉴赏 唐时期,在战乱、灾疫的打击下,广大贫苦农民陷入了更为困苦的境地,这首诗通过描写弱女刀耕 的艰难和她们成年难嫁的苦恼,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活。 全诗分四大段。 从开头至“持刀斫地翻作泥”是第一段,总写弱女在田野刀耕的情景。诗的开头很巧妙,先用“乳 燕入巢笋成竹”一句起兴,接着用一个反问句“谁家二女种新谷”入题,往下两句便概括地交待出 耕种的情景。这是一个独特的景象:在田垅上,既看不见男人,也看不到耕牛,只看见两个女子在 持刀翻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反常的现象呢?接下去诗人把笔锋一转,用女子的自叙回答了问题。 “自言家贫母年老”至“以刀代牛谁与同”是第二段,用弱女自叙的口吻回答了两女刀耕的'原因: 一是母亲年老,二是未娶嫂的哥哥从军去了,三是因灾疫耕牛死光,四是弱女无奈只能截绢买刀, 以刀代耕。这几句交待了弱女面临的困境,深刻揭露了战乱和灾疫给农家带来的苦难。“未娶嫂” 表明长兄从军已久;“牛囤空”道出灾疫严重;“截绢买刀”足见家境清贫;“头巾掩面”可知弱 女内心之苦。这段描叙简练、凝重,层层深入,深切感人。 “姊妹相携心正苦”至“整顿沟塍待时雨”是第三段,描叙姊妹二人辛勤劳作之苦。“姊妹相携” 是姊妹同心协力,“惟见土”是躬身低头操作的专注辛苦。因为时已晚春,没有耕牛,又没男劳力, 仅靠姊妹俩手中的刀耕,怎么能及时种上庄稼呢?所以要赶紧疏通畦垅,整顿沟塍,以“待时雨”。 一个“待”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眼前的耕作仍处在干旱之中,由此更见其劳作的艰辛。二是 表现出弱女在贫苦的挣扎中怀抱的一点希望,即盼春雨能及时到来,争取有个好收成稍微改变一下 眼前的困境。但这点希望能不能实现呢?诗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日正南下冈下饷归”至最后是第四段,写弱女青春将逝而不得出嫁的苦恼。姊妹二人,劳作了一 上午,日正南冈,双双回家吃午饭。归途上,路旁草丛中求偶的雉鸡受到惊扰而双双起飞。客观之 景,引起贫女的内心之思:年纪渐大,青春将逝,而今不得出嫁。想到这儿,她们不由泪湿衣襟。 正是因为战乱、灾疫,给她们造成了这些痛苦和不幸。所以这个结尾与前面的内容紧密配合,又从 另一个方面深化了诗的主题。 《女耕田行》是一首叙事诗,但诗人在叙事上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起兴,变换叙事角度,借景 言情等多种笔法,既使情节完整紧凑,又使诗情丰富饱满,给人以生动、真挚、深切之感。象诗的 开头,以乳燕有巢,幼笋成竹的眼前景起兴,则有力地反衬了弱女孤苦劳作、青春将逝而仍无归宿 的境遇。这样的开头既省略笔墨,又使叙述委婉有味,诗情浓郁。 诗的第二段,改客观描叙的笔法于自叙,显得亲切感人,同时也避免了单纯客观描绘的呆板乏味。 诗的最后两段,既有客观的描写,又有人物心迹的自我表述,两者相得益彰,既推动情节的发展, 又层层加深诗意,尤其是“朝雉惊飞”“邻舍花尽”的描述,既是客观景,又是弱女的心头事。这 种景与情合,情因景生的描述方法,确实使一首叙事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收到了真挚感人的艺术效 果。
去年灾疫牛囤dun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
去年灾疫牛囤空,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
截绢买刀都市中。 说家境贫寒母亲年衰体弱,哥哥从军尚未娶嫂。
•
头巾掩面畏人识,
去年灾疫流行牛栏空了,截下一段绢买刀在集市之中。 用头巾把脸遮起来怕人认出,以刀代替耕牛翻地谁家相同?
•
以刀代牛谁与同。
(刀耕苦)
散文化小说
• ·小说散文化特征
• ①淡化情节,多片段,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 甚至无完整的情节链
• ②虚化人物,无主要人物或主要人物无明显 特征。
• ③营造意境,摆脱对现实的叙写,着重营 造……的氛围。
• ④抒情性强,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 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 性。
• 诗化小说,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 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 美国弗里德曼认为,"随着意识流的出现, 诗与小说结合起来了"。作家不再让事件捆 绑、摆布自己的心灵,常常在小说中像诗那
•
姊妹相携心正苦,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
不见路人惟见土。 疏通畦(qí)垄防乱苗,整顿沟塍(chéng)待时雨。
•
疏通畦垄防乱苗, 姐妹互相提携心中正苦楚,不敢看路人只埋头翻土。
整好田畦田垄以防杂草丛生,疏通田沟修好田埂等待下雨。
•
整顿沟塍待时雨。
•
日正南冈下饷归,
(待嫁)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zhao)雉扰惊飞。
•
乳燕入巢笋成竹, (刀耕)
•
谁家二女种新谷?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zhuó)地翻作泥。
•
无人无牛不及犁,
雏燕飞入燕巢,笋子已长成竹,谁家两个姑娘正在播种新谷。
•
持刀斫地翻作泥。 家无男人无耕牛,土地还来不及犁,用刀砍地把土翻松。
•
自言家贫母年老, (缘由)
•
长兄从军未娶嫂。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样运用情绪的流动,内心的独白,放射性的
结构,思维空间大大开拓,能自由地表现自 己的旨蕴意念。
• 二、诗化小说的特点解析如下:
• 1、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 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 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 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 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