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同步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同步课件


②此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在其中加入刚果红可形成以纤维素分 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可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
【巩固1】 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粉 NaNO3 Na2HPO4·7H2O 5g 1g 1.2 g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膏 水解酪素
0.9 g
0.5 g 0.5 g 0.5 g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 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2)此配方为______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
(3)此培养基选择出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程标准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2.探讨微生物的利用。 课标解读 1.简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 2.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纤维素酶 (1)组成:一种 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C1酶 、
Cx酶 和 葡萄糖苷酶 。
2.筛选过程中涉及的两种培养基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①配方: 组分 含量/g 提供的主要营养
纤维素粉 Na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膏 生长因子、碳源、氮源 水解酪素 氮源、生长因子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5 1 1.2 0.9 0.5 0.5 0.5 0.5
提示
由选择培养操作中“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 ”可推测纤维素
分解菌的异化类型为需氧型。
1.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流程
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比较
项目 内容
方法一
方法二
培养基长出菌落→覆盖 10~15 min CR ― ― → 倒去CR→加 15 min 入NaCl溶液 ― ― → 倒掉 NaCl溶液→出现透明圈
碳源、能源
无机盐
②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利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可增加纤维素分 解菌的浓度。
(2)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①配方: 组分 酵母膏 KH2PO4 含量 1g 0.25 g 提供的主要营养
CMC-Na 5~10 g
碳源
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无机盐
琼脂
土豆汁
15 g
100 mL
凝固剂
碳源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思维激活1]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选择因子”是什么?
提示 纤维素分解菌中唯一的碳源是 “ 纤维素粉 ” ,唯有能利用
纤维素的微生物方可在该培养基上生存,其他微生物将因缺乏碳 源而无法生存,以此,可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
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此步可省略)→梯度稀释→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 纤维素分解菌 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 透明圈 的菌落。 (2)土壤取样 采集土样时,可以选择 纤维素丰富 的环境。
(3)选择培养 ①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 浓度 所需要的 微生物 。 ,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
配制CR溶液→灭菌→ 按照1 mL CR/200 mL 培养基比例混匀→倒平 板→培养→出现透明圈
过程
显示出颜色反应
优点 基本上是纤维素
分解菌的作用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
①由于琼脂、土豆汁中均含有淀粉类
操作繁琐,加入 物质,可能使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 形成透明圈,即假阳性反应;②有些 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会 降解刚果红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
(2)作用
葡萄糖苷酶 C1酶、Cx酶 纤维素― ― ― ― ― ― ― →纤维二糖― ― ― ― ― ― →葡萄糖。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 素被 纤维素酶 刚果红染色 法。
(2)筛选原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 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
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 成,培养基中会出现 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我们 可以通过 是否产生透明圈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缺点 刚果红会使菌落
之间发生混杂
解菌不易区分
特别提醒
(1)本实验方案中应设置普通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培
养基)作为对照实验。 (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先经选择培养,其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 的浓度;然后经梯度稀释后,再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
【巩固2】 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果红。
2.课题延伸 (1) 为 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 发酵产纤维素酶 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液体发酵 和 固体发酵 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
一般采用 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进行定量测 定 。
[思维激活2] 由“选择培养”实验操作过程请你推测纤维素分解菌 的异化类型是需氧型还是厌氧型?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 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
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选择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 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 离的微生物。
解析
该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粉,氮源有 NaNO3、酵母膏。
因没有凝固剂成分,因此,该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液体培 养基。因该培养基仅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因此,可用于选择 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 (1)纤维素粉 NaNO3、酵母膏 (2)液体 (3)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实验操作
②选择培养:称取土样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 mL培养基
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 摇床
1~2 d,直至培养液变 混浊
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
。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③挑选菌落
a.刚果红染色法,挑选 产生透明圈 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 素的菌落。 b.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包括两种,一种是先 培养微生物 ,再加 入 刚果红 进行 颜色 反应,另一种是在 倒平板 时就加入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