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为切入点,结合润灵环球社会责任评级结果,筛选出201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16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可能影响社会责任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报告披露水平与企业规模、财务风险、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审计质量正相关,而与盈利能力无显著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报告披露水平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坚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社会的可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并凭借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目标。
二十世纪以来,部分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经济利益,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把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确定为唯一目标,忽视了片面发展导致的负面影响,比如污染环境、食品安全、价格垄断、产品质量低劣、员工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更谈不上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西方国家逐步展开。
1968年,“社会责任会计”一词率先被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提出,他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会计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中提炼出来的概念,初步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理论[1]。
1984年贝奥尔科依扎在《社会经济会计》中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责任会计,在完善前人的成果上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又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来源于会计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对政府和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结果进行整理、衡量、分析和披露。
至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初步形成。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显。
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企业和社会公民,从2006年深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开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2016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共有1475家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止2019年底共有1273家公司对外发布。
尽管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因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因此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难以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做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客观评价[2]。
因此,本文将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为样本,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给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1.1.2研究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也面临机遇的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挑战。
许多先前没有的新要求也被广大消费者提出。
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促进社会效率和公平的实现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一些西方国家,量化评级已经逐渐融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然而我国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目前的CSR报告缺乏统一的标准,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后要不断加深对信息披露体系的研究,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体制机制。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增加对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与形式,促使企业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实现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包括:确保食品安全、规范生产流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等,同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社会公德等责任意识。
最后,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企业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与管理成果的了解,加强其对企业的社会监督力度。
同时,消费者也可依据CSR 报告对其做出合理评价,更好地体现企业社会价值。
1.2研究内容与方法1.2.1研究内容首先,阐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2018年CSR报告披露现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理论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其次,基于先前的研究,筛选出可能对我国CSR报告披露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同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最后,对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提高CSR报告披露水平提出建议。
1.2.2研究方法本文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首先,对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在内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概括,同时在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中寻求对本文的启示。
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作为研究对象,从发布数量、板块分布、行业分布及地区分布的现状进行阐述。
其次,结合相关国外研究,定义本文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进而提出本文研究假设。
最后,运用样本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
为使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拟选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研究假设,以企业社会责任(CSR)为被解释变量,以样本公司盈利能力、企业规模、财务风险、审计质量、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规模为解释变量,主要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解释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同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样本数据并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
1.3研究目的企业借助社会责任报告向外界传达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从侧面反应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
长期以来,企业片面强调经济利益指标,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虽然取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模式,也会给社会带来严峻的问题。
要想克服这种局面,企业必须从观念上开始转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渐渐的它的经营理念就会发生转变,就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从以单一经济利益为目标,过渡到实现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文献综述2.1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2.1.1国内主要研究综述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即指企业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断完善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政策并及时回馈社会,塑造一种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葛家澍、林志军(2001)认为,企业除了应该提供日常经营活动报告之外,还应该提供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更多信息,包括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劳保、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对社会贡献的信息[3]。
李正(200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以外,所应该额外承担的责任,亦即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将经济责任排除在外的责任[4]。
郭轲(2019)指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必然包含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指企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承诺的履行程度。
他还根据利益相关理论,将利益相关者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主要分为公益环保、供应商、股东、政府、消费者、员工等[5]。
2.1.2国外主要研究综述Bowen(1953)表示,企业管理者要努力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并且不断奉献社会。
履行社会责任以完成目标为前提,并进行相应决策、采取理想行动。
同时,他还指出,社会责任并非企业的万灵丹,但它是未来企业重要的指导方针之一[6]。
Robbins DeCenzo(2001)认为,“利润最大化”不应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企业应努力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待,并不断提升企业形象,这样才能得到长远发展[7]。
2.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研究综述2.2.1国内主要研究综述李正(2006)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应包含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员工(健康安全、培训、业绩考核、失业员工安置、员工其他福利)、社区(所在社区利益)、一般社会问题(弱势群体、关注医疗或教育或公共安全、公益事业或其他捐赠)、消费者(产品质量提高)和其他(银行或债权人利益)等5大类、17个小类[8]。
李红玉(2010)指出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应包括员工(促进就业、权益保障、健康安全、尊重与公平、关心员工生活、职业发展规划)、客户(产品安全说明、服务质量保障、沟通与信任渠道)、供应商(供应商关系与管理)、债权人(债权人权益维护)、社区公众(社区建设、教育文化、扶贫救灾、慈善基金、污染防控、技术创新、节约)及政府(互动活动、配合宏观政策、参与讨论、支持政府工作)等6大类、23小类[9]。
2.2.2国外主要研究综述Gray等人提出,CSR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消费者、能源、社区、慈善和捐赠等几方面,并列举出各大类应包括的具体内容。
其中,环境类信息应包括环境政策、环境审计、废弃物、环境污染、相关财务数据、可持续发展、其他环境问题;消费者类信息应包括产品及消费者安全、消费者投诉、特定消费者关系、给残障人士及老年人提供的服务等;能源类信息应包括节约和保护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社区类信息应包括学校、艺术、体育及员工参与;慈善和捐赠类信息应包括与员工相关信息、养老金信息、员工培训、非洲雇员问题、雇佣残疾人信息、健康与安全信息等[10]。
2.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2.1国内主要研究综述王慧芳(2006)对经营计划自愿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披露时间与公司自愿披露水平正相关,即盈利能力越强、披露时间越早的公司,自愿披露水平越高。
相反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产品市场竞争度对报告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11]。
乔森、贾金荣(2016)对现有的披露体系进行了完善,认为企业应当对投资者、消费者、员工、国家及社区、生态环境等方面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并基于此阐明了可能对社会责任报告产生影响的因素[12]。
2.2.2国外主要研究综述Simon和Gray(2001)研究了在中国香港上市公司中对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审计会员会是否存在、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的规模等影响因素。
审计委员会对企业是否自愿披露影响显著,董事会中家族成员的比例与其自愿披露信息成反比[13]。
3、相关概念与理论3.1相关概念3.1.1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实现利润、满足股东利益需求和实现员工价值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
这要求企业在达成经济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强调对环境、消费者、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