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专题1二次函数数形结合教师版

中考专题1二次函数数形结合教师版

【分析】:画出函数草图。 由图象知,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在−2 ≤ ������ ≤ 2内, 所以端点和顶点都要考虑,并且分析函数值 y 可否能够取到。
【答案】: 顶点:当 x=1 时,y=4; 端点:当 x=−2 时,y=−5;当 x=2 时,y=3 故当 − 2 ≤ ������ ≤ 2,������最小值是 − 5,������最大值是 4 即������的取值范围是 − 5 ≤ ������ ≤ 4
【答案】: 由题意:当������ − 2 ≤ ������ ≤ ������时,函数有最大值 5. 令������2 − 2������ − 3 = 5,解得:������1 = −2,������2 = 4; ①若������ − 2 = ������1 = −2,解得:������ = 0,检验成立 ②若������ = ������2 = 4,解得:������ = 4,检验成立 综上,m 的值是0 或 4 【总结】二次函数动轴定范围最值类问题: 数形结合:求解最值对应的 x,再绘制图像分析,对应取值范围求解未知的参数。
【总结】二次函数动轴定范围求最值: 根据对称轴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更加直观;
3
【例 3】(定轴动范围)已知函数������ = ������2 − 2������ − 3,当������ − 2 ≤ ������ ≤ ������时的最大值是 5,则 m 的值是________ 【分析】:函数是确定的,x 的范围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 先算出函数值是 5 时,对应的 x 是−2 或者 4。再根据对应的 x 范围进行讨论。
2019-2020 学年 中考专项 (一)
--二次函数最值探究
第一部分 必备知识点
二次函数是中学阶段的重难点之一,与同学们初二阶段学习的一次函数不同,二次函数的图像自左向 右有增也有减,所以我们在求解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时候,就需要额外的留心。同学们往往会在这种题型 里出错。
当题目给定了 x 的取值范围,我们需要关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否在已知的 x 范围内,看看顶点处的 取值对最值求解是否有影响。
7. 【答案】4或 0. 【解析】①若 2h>h +2,即 h>2 时,解得: ℎ1 = 4;ℎ2 = 1(舍弃);
②若 h−1≤2h≤h+2,即−1≤h≤2 时,解得:h=0; ③若 2h<h−1,即 h<−1 时,解得:h 无解; 综上,答案为4或 0.
8
综上,答案为:√7或−4.
【总结】二次函数动轴动范围最值类问题:分类讨论 ①若对称轴在������范围左侧 ②若对称轴在������范围内部 ③若对称轴在������范围右侧
5
第三部分 达标练习
1.已知点 P(x,y)在二次函数 y=2(x+1)2−3 的图象上,当−2<x≤1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2.二次函数 y=x2−2x−3(−2≤x≤2)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3.当−1≤x≤2 时,二次函数 y=x2+2kx+1 的最小值是−1,则 k 的值可能是

4.已知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y=(x−h)2+3,当 1≤x≤3 时,函数有最小值 2h,则 h 的值为

5.已知二次函数 y=−x2+2x+3,当 m≤x≤m+3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0≤y≤4,则 m 的值为
∴m=−1 或 m+3=3,解得:m=−1 或 0.
6. 【答案】−3 或−2. 【解析】解:∵y=−x2−2x+3=−(x+1)2+4,∴对称轴是直线 x=−1. ①当 x=m 时,m<−1,−m2−2m+3=0, 解得:m1=1(舍),m2=−3, ②当 x=m+3 时,m+3>−1,−(m+3)2−2(m+3)+3=0, 解得:m1=−6(舍),m2=−2, 综上得:m=−3 或 m=−2.
3.
【答案】
3 2
或−√2.
【解析】①当−k<−1 时,即 k>1 时,解得:k= 32;
②当−1≤−k≤2 时,即−2≤k≤1,解得:k= ±√2,取 k= −√2,
③当−k>2
时,即
k<−2,解得:k=

3(舍),
2
综上所述,k 的值可能是32或−√2,
4. 【答案】32或 6. 【解析】①若 h<1,解得:ℎ1 = ℎ2 =2(舍弃);
【答案】:

当−
������ 2
<b,即
b>0,在
b≤x≤b+3
时,y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b 时,y=b2+b•b+b2=3b2 为最小值,
∴3b2=21,解得:b1= −√7(舍去),b2= √7;
② 当 b≤ − ������ ≤b+3 时,即−2≤b≤0,在 x= − ������时,y= 3b2 为最小值,
【分析】:x 的范围确定,但是对称轴的位置不确定。需要根据对称轴直线 x=m 的位置分三类讨论。
①������ < −2;
②−2 ≤ ������ ≤ 4; ③������ > 4
【答案】: ①当������ < −2 时,由函数草图知,当 x= −2 时,函数有最大值,������������������������ = ������(−2) = 9, 即−(−2 − ������)2 + ������2 + 1 = 9,解得:������ = −3 ②当 − 2 ≤ ������ ≤ 4 时,由函数草图知,当 x=m 时,函数有最大值,������������������������ = ������(������) = 9 即−(������ − ������)2 + ������2 + 1 = 9,解得:������1 = 2√2,������2 = −2√2(舍) ①当������ > 4 时,由函数草图知,当 x=4 时,函数有最大值,������������������������ = ������(4) = 9, 即−(4 − ������)2 + ������2 + 1 = 9,解得:������ = 3(舍) 综上,m 的值是−3 或 2√2
近两年初三上 “二次函数最值”考频
学校
题号
38 中期中
8
瑶海区期中
10
瑶海区期中
14
45 中期中
14
包河区期末
2
包河区期末
12
1
第二部分 例题精讲
【例 1】(定轴定范围)点������(������, ������)为二次函数������ = −(������ − 1)2 + 4图像上一点,且−2 ≤ ������ ≤ 2,则������的取值范 围是___________
【总结】二次函数定轴定范围求最值: ①画出函数草图,草图中包含顶点和开口,便于判断 ; ②注意函数对称轴,是否在给定的 x 范围内; ③判断函数值 y 可否取到。
2
【例 2】(动轴定范围)当−2 ≤ ������ ≤ 4 时,函数������ = −(������ − ������)2 + ������2 + 1有最值 9,则 m 的值是________
②若 1≤h≤3,解得:h= 3;
2
③若 h>3,解得:ℎ1=6,ℎ2=2(舍弃); 综上,答案为3或 6.
2
7
5. 【答案】−1 或 0.
【解析】解:∵y=−x2+2x+3=−(x−1)2+4,
∴{������������
≤ +
1 3

1,解得:−2≤m≤1.
当 y=0 时,有−x2+2x+3=0,解得:x1=−1,x2=3,
4
【例 4】(动轴动范围)已知二次函数������ = ������2 + ������������ + ������2,当������ ≤ ������ ≤ ������ + 3 时,函数的最小值是 21,则 b 的 值是________ 【分析】:������ = ������2 + ������������ + ������2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 x= − ���2���,函数对称轴和 x 的范围都不确定,故 需要分类讨论。
如果题目中的二次函数或者给定的 x 范围是用参数表示的,我们就需要分类讨论对称轴的相对位置, 进行求解,最后根据题目意思检验,筛选求解结果。
本专题将“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题型分成了 4 类来进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掌 握对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具体分类,重点是要强化分类讨论的解题意识。
年份 2017 年 2018 年 2018 年 2018 年 2018 年 2018 年
当 x=−2 时, y=−1;当 x=1时, y=5; ∴当−2<x ≤ 1 时,y 的取值范围是:−3≤y≤5.
2. 【答案】5;−4. 【解析】y=x2−2x−3=(x−1)2−4,∴当 x=1时,有最小值 ymin=−4;
当 x=−2时, y=5;当 x=2时, y=−3; 比较得,当−2<x ≤ 2 时,函数最大值是 5,最小值是−4.
2
2
4
∴34b2=21,解得:b1=−2√7(舍去),b2=2√7(舍去);

当−
������ 2
>b+3,即
b<−2,在
b≤x≤b+3
时,y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x=b+3 时,y=(b+3)2+b(b+3)+b2=3b2+9b+9 为最小值,
∴3b2+9b+9=21.解得:b1=1(舍去),b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