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优秀课件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优秀课件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原因
1)西方文明的冲击 2)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3)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动的变革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原因 2、变化的表现
大城市(上海) 衣: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
物质生活的变化
清代男女服饰
在鸦片战争后,上海等通商口岸的租界中出现华洋杂居现象。 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富商、洋行职员等,因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常仿效洋人,开始穿起了西服、西裤。
、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
,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
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 (近代)
鲁菜:糖醋黄河鲤鱼、油瀑海螺…… 粤菜:五蛇羹、盐火鸡、烤猪…… 川菜: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淮扬菜:鸭包鱼翅、西瓜鸡、盐水鸭……
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 反映近代 化发展趋势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风俗习惯方面: 涤荡封建糟粕 物质生活方面:温饱未解决(物质匮乏,凭票供应)
社会风尚主流:勤俭节约、无私奉献(20世纪50~70 年代)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2、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变化的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2)变化的表现
物 质
衣:
生
活
50
年
代
的
时
布拉基
尚
——
列 宁 装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 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绿色成为流行 色。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流 行 时 装
3.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色彩 ②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③地区和主体:呈现不均衡性
▲地区:沿海变化快,城市变化快(上海最大) 内地、农村变化慢、触动小
▲主体:资产阶级、富商、官僚、知识分子、市民等阶层变化大 农村大多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几 乎未变,只有少量洋货进入中等水平农民家庭
跪拜、作揖、老爷、大人
鞠躬、握手、同志、先生。
清 末 中 外 官 员 握 手 致 意
农村
⑴基本状况: 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
⑵原因: 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 联系少,交流少,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 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
(3)新变化: 只有少量的“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 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大城市(上海)
物质生活的变化
衣: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 食:西式食品 有钱人的时尚 住:西式洋楼 水、电、路等基础
设施的配套
社会风俗的变化
社会风俗的变化
①剪辫易服: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提倡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
②迫令放足: ▲维新派提出“废止缠足” ▲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裹脚法令
一双 绣花鞋 竟不及 一个巴 掌大, 而最宽 的鞋跟 部分, 也最多 不过一 寸。
婚姻风俗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B、一夫多妻、指腹为婚、童养媳
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
传统社交礼仪
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外人贻笑为“豚 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 国人的口头语。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思 想家们提出“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更 是颁布法令禁止裹脚 。
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在 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女人们裹小 脚最为突出。几代女子不惜伤筋动骨, 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
2、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西式餐馆 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原因 2、变化的表现
大城市(上海)
物质生活的变化
衣: 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 食:西式食品 有钱人的时尚
住:西式洋楼 中西合璧
传统民居
中西合璧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原因 2、变化的表现
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旧时的衣着
30年代的时尚
三 十 年 代 上 海 女 性
中山装
西装
改革开放后 服装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原因 2、变化的表现
大城市(上海) 衣: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主要阶段: ——四大变迁时期
1.近代:▲1840-1912(清末,近代前期)
▲1912-1949(民国,近代后期) 2.现代:▲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
▲1978-(面 ▲不同时期变化的 3.居室建筑 表现及原因 4.习俗风尚
③改革传统婚姻: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维新派) ▲简约文明,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④社交礼仪:▲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 ▲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⑤改革历法、节日: ▲民国开始改用阳历 ▲增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男子留辫
剪辫易服
城市少年好事徒, 手持快剪伺于途。 瞥见豚尾及锋试, 道旁观者拍手呼。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
物质生活的变化 食:西式食品 有钱人的时尚
八大菜系
•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
、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
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
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
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
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2、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变化的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2)变化的表现
物
衣:由蓝灰色调到五彩缤纷
质 食:1987年 菜篮子工程
生
活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 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
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 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列入“菜篮 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 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