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课 军机处的设立

第四课 军机处的设立

第四课军机处的设立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章第四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点:了解清朝初年的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理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性质,理解康熙时期南书房的特点,掌握军机处的职能及对加强君主专制的意义。

(2)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理解基本史实,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史料,分析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2)阅读课本,了解清朝初年的基本政治制度;
(3)小组谈论,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总结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军机处的设立,对加强君主专制的意义,能举一反三,联系以前学过的从夏商周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感受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2)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明白建立民主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军机处的职能及特点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家都还记得具体有哪些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呢?
(生)(废行省,设三司;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师)大家回答的很好!这些措施都加强了明朝君主的权力,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那么,当时间来到清朝,清朝的统治者又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呢?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军机处的设立。

【板书】
进入新课
一、清朝初年的政治制度。

(一)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建立之初,依旧沿袭明朝的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

但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证权,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以及民族自身的狭隘性,清朝的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首崇满洲”的原则。

这在政治制度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出现。

【板书】(师)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则材料。

材料一: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

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

每朝朝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

—昭梿《啸亭杂录》这则材料,主要体现了两层意思,首先,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都是满人。

这里的这个满人,指的是满洲贵族和八旗首脑。

然后了,就是军国政要,重大事务,不是由内阁负责,而是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定夺。

所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是一个“由满洲亲贵大臣商议、决定军国大事的中央议策机构。

”这样,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就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成为清初的最高统治机构。

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有时连皇帝都难以更改。

所以,有些满洲贵族借此压制皇权。

在清朝初年,屡屡出现大臣专横擅权的局面。

比如顺治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康熙初年的鳌拜。

这样,皇权就受到了来自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威胁。

(二)南书房
为了扩大皇权,康熙皇帝亲政后,在宫内又新设了一个机构——南书房。

【板书】南书房的成员从翰林院中挑选,这些翰林院大学士,都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之士。

他们最初是文学侍从,陪同皇帝皇子读书写字,赋诗作画,后来也会参与机要,帮皇帝起草诏书,撰述谕旨,实际上就成了康熙皇帝的秘书班子,因接近皇帝,对皇帝的决策就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就使得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这样,中枢权力就一分为三,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与南书房三者之间互相牵制,呈三足鼎立之势,最后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二、军机处的设立
到雍正时期,雍正帝为了使更多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又新设了一个机构——军机处。

【板书】
(师)这个军机处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它对皇帝强化自己的专制统治又有哪些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则材料。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改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学生回答自己看到的信息。

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位置:隆宗门内。

成员:亲臣、重臣)
教师总结: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康熙晚年,西北战事频繁。

西藏、新疆、青海叛乱不断。

雍正七年,准葛尔部再次叛乱,雍正在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了“军需房”,方便处理军务,雍正八年正式更名“军机处”。

成员:多为皇帝近臣,品级不高,有皇帝钦定,为兼职。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学生回答看到的信息:军机大臣“传述缮撰”)
教师总结:军机大臣每日都要接受皇帝的召见,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唯命是从,跪受笔录,把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连讨论的权力都没有这样地方的军政首脑也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结合上述所说,总结军机处的特点。

简:办事机构简单,人员机构人员简单。

全部办事人员不超过三四十人。

速:办事效率高,皇帝有旨,随时承办,当日事当日毕。

“廷寄”制度,日行或三百里,或八百里,加快办事速度。

密:地处内廷,军机文件加密,军机大臣行动受限。

(师)结合我们这节所讲的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军机处的设立对清朝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或自由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及时处理军政要务;(2)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课堂总结】
军机处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抑制了满洲贵族的势力,加强了皇权。

它是一个作用极大却没有独立性的特殊政治机构,只是是皇权的附庸。

正因为军机处的这些特殊作用,所以它才能由原来的一个临时性的军事机构而被固定下来,成为永久性的政治机构,直到武昌起义前夕,责任内阁出现时,才被撤销。

【课后思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军机处的设立
一、清朝初年的政治制度(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二)南书房
二、军机处的设立(一)原因
(二)职能
(三)特点
(四)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