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6-60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56-60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56-60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植树问题教案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相应章节授课时间20 1 年月日第周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掌握“用数格子方法和将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来求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将规则的简单图形和形似的不规则图形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掌握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解教具仪器堂堂网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秋天一到,到处都是飘落的树叶,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树叶带入数学课里来研究,我们可以研究它的什么呢?1.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2.思考: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那么面积如何计算呢?强调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

3.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每格1平方厘米方格纸。

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cm2 ,请你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

4.自主探索树叶的面积。

可以在图上标一标、画一画,想好后再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看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多。

5.小组讨论、交流。

①先在叶子上画出所有的方格线,发现满格的一共有18格,所以它的面积一定大于18cm2,不是满格的也有18格,这片叶子的面积一定小于36cm2,因此,这片叶子的面积在18cm2 至36cm2之间,如果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27cm2。

②将叶子的图形近似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cm2,因此,叶子的面积大约是30cm2。

③用转化的方法,将叶子的图形近似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是30cm2,因此,叶子的面积大约是30cm2。

6.概括:今后我们再遇到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估计它的面积呢?(可以通过数方格确定图形面积的范围,然后再估算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估算。

)如果要想估计得更准呢?(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分别估出不是满格的面积,最后再加起来。

)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

教学先数一数阴影部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9题。

先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学过的近似图形,再估算。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0题。

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图上手掌的面积,再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1.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都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

备注教学后记闵庆本课设计还是有它的可取的一面,如针对学生已有的基础,较为深入的开展尝试法展开教学,是比较结合了这节内容的特点的。

袁传英本设计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

张咏冰体现了: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杨竹莲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本课堂教学设计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非常好。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相应章节第七单元授课时间20 1 年月日第周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讲解教具仪器堂堂网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植树好季节。

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但你们可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二、动手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我们先画线段图看看。

这里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但要栽几棵树?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把问题简单化研究30米的路,40米的路,再到100 米的路。

我们把一共有几个5米叫间隔数。

4.学生画图,找出规律,指名汇报。

5.教师点拨,小结规律: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教6、小结:看来,有些题目,不仅要运算,还要想想具体情况怎样,找一找规律,得到正确答案。

三、应用践行,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18页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1)生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学四、总结提高,应用内化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要种)100÷5+1=21(棵)棵树= 间隔数+ 1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

备注教学后记颜火祥本节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陈小龙这样设计能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夏侯蓉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个环节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

张江南本节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我觉得效果较好。

林香连该教学设计能体现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我觉得很好。

王小兵设计较为实在,不在乎内容的多寡,注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植树问题(两端不种)相应章节第七单元授课时间20 1 年月日第周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两端不栽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仪器堂堂网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有趣,稍不认真分析,就会算错。

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你想学吗?二、新课学习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几棵树?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4、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不需要)5、学生分组探究两端不种的植树问题规律6、指名学生汇报,写出算式和规律。

60÷3-1=19(棵)规律: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教7、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学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解决两端都种和两端都不种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不种)60÷3-1=19(棵)规律: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备注教学后记颜火祥本节课的内容不多,这样设计的强度与密度是否够哟!钟蔚平我个人觉得教学目标切合实际,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陈小龙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

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杨竹莲注重学用结合,教学设计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去发现知识,很好的设计。

夏侯蓉在这节课当中,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

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李剑本教学设计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

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预设的非常好。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植树问题(封闭图形)相应章节第七单元授课时间20 1 年月日第周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借助动手操作,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探究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教具仪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借助动手操作,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内容:P121页例3(1)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如何列式解决?你是怎么想的?(3)还有其他的方法吗?(4)你发现什么规律?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拿出学具,动手在3×3、4×4、5×5方格纸上分别摆一摆,并根据摆放的过程,填写下列表格。

每边放的个数最外层总数计算方法3456。

18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预设:(1)直接数(2)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 1)×4(3)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4- 4(4)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2)×4+4(5)最外层总数=(每边的颗数-2)×2+每边的颗数×23、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推出它的最外层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吗?填在表格中。

5、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6、仔细思考,像这类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封闭图形与我们所求的“植树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小结:教学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每边的间隔数=每边的棵树-1最外层的棵树=最外层的间隔数7、出示例3:自主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四、随堂练习:1、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

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

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2、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可以怎样摆放?最少需要几盆花?六、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练习二十:第6题备注教学后记闵庆在本教学设计的引导下,使学生连续不断地生成了新的发现、新的经验、新的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

本节课设计得较好。

林香连教学设计体现了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这下要点,非常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