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消费者物价指数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所谓的“物价指数”:是指反映报告期内,销售或购进的全部商品价格总水平比基期水平升降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以报告期(年度、季度或月度)与基期(某年度、季度或月度)相对比,以百分数表示。

它是社会各项经济指数中比较复杂的一种相对数。

按照所包括的不同商品种类,分为:单项商品价格指数、商品类别指数和总指数。

按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环比物价指数(以上一期为基期)、年距环比物价指数(以上年同期为基期)、定基物价指数(和固定时期比较)。

按照商品的种类和流通环节来区分的话,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工农业商品的综合比价指数。

等等。

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要求至少每五天调查一次价格。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发生不断变化。

为此,我国的CPI权数每年都做一些小调整,每五年做一次大调整。

从而保证了CPI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

因此,可以说经过20多年实践的检验,我国CPI的编制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数据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价格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由于CH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如今我国也和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样,众多社会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加以调整。

正因为CPI与公众
利益和经济全局血脉相连,社会各方面对CPI的波动状况自然十分关注,这就难免会导致有一部分人表面化地理解政府在宏观上的经济决策,甚至误读货币政策,其实这正反映出公众对CPI变化仍处于一知半解状况。

因此我们说,CH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货币政策和其它金融政策的经济指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可是,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也不能仅看短期的CPI变化,还必须具体剖析影响其变化的主因(特别是核心CPI数据中各子项的相互关联及滞后效应)和相关的其它指标(如GDP 平减指数等),以及同样直接影响央行决策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投资和信贷增幅等一系列重要数据,它们都与CPI处于同样核心数据地位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走势。

CPI 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2010 年九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CPI 指数的上升农
产品物价80%上升,其中黄瓜和西瓜的涨幅最高。

CPI 指数过高比
较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缩水,居民的购买力也就跟着下降,社会的福利水平也会下降。

CPI 指数的上升,也就意味着农业成本的投入加大,工业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也就必然上升。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仅仅是CPI 指数上升了,而PPI 指数(工业品物价指数)下降,不变或略微上升,则会导致生产者利润上升,从而促使他们扩大生产,社会供给也就增加了,在市场的调节下,物价会下跌,CPI 会自动回落。

对于商家和企业等经营者来说,过高的CPI 指数,导致了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如果生产者不对其增加让利幅度,而是根据市场调节的物价进行销售,那么可能会出现经营者的大幅度亏损。

因此,CPI 指数的上升,也随之带来了更进一步的物价
上涨,对CPI 的宏观调控,是遏制由于物价过度上涨引发社会不安
定因素的重要手段。

CPI 指数下降会使我国消费品物价下跌,促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剩余资金购买产品,所以整体的社会购买力也就提升了。

当然,社会的福利水平也会提高。

但是这种提高并不是完全的没有危害,和其过度上升相反,CPI 指数下降对产品生产者就会产生不利影响,生产者的利润直接降低,导致生产积极性受挫,因而减少供给,从而使得其减少工人雇用量节约劳动成本,社会的失业率就会上升。

对于商家或者企业等经营者却是有利的,大众的购买力上升了,带动了产品的销售,直接促使销量增加利润增长。

但与此同时间接导致政府税收的增加,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

我国&’( 指数主要由食品价格、非食品性价格以及服务价格组成!CPI 是一项体现居民消费物价变化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是寄望于将所有产品(包括诸如住房这类资本品)的价格变化程度及变化趋势用一项指数类指标表现出来是不客观的。

国际上很多国家都编制不同指数,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通货膨胀的变化。

例如:欧盟的各个成员国就不仅编制本国的CPI,并且按照协调的方法编制专门用于测度通货膨胀的HICP。

目前,我国已由政府统计部门编制了“国房景气指数”,用以反映房地产市场景气变化趋势和程度.我国CPI 作为一项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其背后代表着民众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

住房交易价格涨跌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市场投资者信心以及市场的流动性,严格来说应该属于虚拟经济范畴。

而属于实体经济范畴的居民日常居住消费支出,其实是和市场房屋租金价格紧密相连的。

近年来,由于市场流动
性过剩等因素影响,我国商品住宅价格中已经存在不少泡沫,其上升幅度也远远高于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涨幅,如果将住房交易价格变化纳入CPI 进行统计,剧烈的CPI 波幅只会动摇民众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而反过来又会对房地产市场风险泡沫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国以定基拉氏价格指数方法编制CPI客观上会存在由质量变化引起的偏差以及权重因素引起的偏差,要降低这些偏差的方法是改变CPI编制方法,即采纳IMF, 的建议———使用拉氏环比价格指数编制CPI。

基于数据获取及统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中国目前尚无法达到所必须的要求和条件。

第二种方法就是必须根据民众实际生活消费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产品篮子中的项目以及相应调整相关权重。

欧美等一些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特区在这方面都做得较好,他们将及时更新调查项目和合理调整项目权重列为CPI编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原则,从而较好地减少了由于指数编制方法所引起的偏差。

我国目前在CPI 编制方面依然存在产品目录过期、权数更新慢、没有进行质量调整和季节调整等较多问题,需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借鉴好的编制方法和经验措施。

在经济扩张期, 如果CPI上涨过快, 价格态势发生扭曲, 会使企业产生投资性趋利冲动, 经济就会出现过热, 最终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协调发展, 这时政府宏观上会采取适度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防止通货膨胀。

如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发行定向票据, 控制银行向特定行业放贷, 加强对外资流入的控制, 扩大资本流出等手段,以达到减少投资, 增加进口, 强化居民消费需求, 减缓国内生产需求, 稳定市场物价的目的。

在经
济收缩期, 宏观调控政策应与经济扩张期相反, 要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如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扩大货币供应量,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财政投入, 大力吸引外资, 控制资本流出等措施, 努力增加投资,控制进口, 扩大出口, 刺激GDP快速增长, 以达到提升经济、稳定物价、扩大就业的目的。

要以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区为契机, 大力实施科技兴工战略,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提高研发资金比例, 强化研发机构建设,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 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制定品牌创建规划, 加大对企业创牌的扶持力度, 努力形成一批较具规模的名牌产品企业群体。

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和能耗降低的各项任务, 保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 应高度重视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 在金融、财税、信用担保等方面, 坚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关主题